《畢卡索的成敗》

《畢卡索的成敗》

《畢卡索的成敗》是迄今為止關於畢卡索的最重要的著作。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愈顯現它的價值,一部沉思、雄辯、批判性的傳記,顛覆性和悲憫心兼具。

基本信息

《畢卡索的成敗》 畢卡索的成敗

編輯推薦

迄今為止關於 畢卡索的最重要的著作。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愈顯現它的價值,一部沉思、雄辯、批判性的傳記,顛覆性和悲憫心兼具。
                  ——約翰·卡納迪(John Canaday),《新共和》(New Republic) 
我尊崇並熱愛約翰·伯格的作品。他為世間真正重要之事寫作,而非隨興所至。在當代英語作家中,我奉他為翹楚;自勞倫斯以來,再無人像伯格這般關注感受世界,並賦之以良心的緊迫性。論詩意,他或許稍遜勞倫斯;但他更機敏,更關注公共價值,風度氣節亦勝一籌。他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與思想者。
                    ——蘇珊·桑塔格 
閱讀伯格,會隨時觸動讀者內心極為相似的詫異與經驗,並使我們的同情心提升為良知。

內容簡介

畢卡索被公認為20世紀最具魅力光環的藝術家,他的一生被各種傳奇事跡所環繞。 
伯格以批評家的身份,從 畢卡索出生背景、時代氛圍、畫作分析,時間橫跨 西班牙的孩提時代到他的最後歲月。穿透籠罩在這位藝術家周遭的光環,試圖去再現 藝術家的真實處境:畢卡索的成功使他與世隔離,並且使他的創作題材匱乏;當友人們努力使他快樂時,他卻獨自面對年華老去、創作力衰退的孤絕困境。在他生命的終點,伯格說,畢卡索成為第一個用油彩咒罵的畫家。作家以悲憫之心和獨到見解寫下了畫家一生,帶給讀者一種直指內心的震撼。

作者簡介

約翰· 伯格(John Berger),英國藝術史家,小說家,畫家。1926年出生於倫敦。1946年從軍隊退役後進入Central School of Art和Chelsea School of Art學習。1948年至1955年以教授繪畫為業,曾舉辦個人畫展。1952年,他開始為倫敦左派雜誌New Statesman撰稿,並迅速成為英國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此後他更有多部藝術專著問世,如《觀看之道》、《看》、《另一種講述的方式》、《畢卡索的成敗》等,已經是藝術批評的經典;他亦寫小說,名篇G.(1972)獲英國布克獎及詹姆斯·泰特·布萊克紀念獎。 
最近20年間,伯格一直生活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一個法國小村莊中。瀕臨消亡的傳統山區生活方式令他著迷,並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目錄

前言 
1.畢卡索 
2.畫家 
3. 最後的敬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