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凌虛

“朱元璋在未投入紅巾軍之前,曾在他師父的義軍之中,做過一個小首領。 “畢凌虛受了重託,冒絕險萬難,間關南下。 “張士誠所藏的珍寶也還罷了,那幅軍用地圖可是無價之寶,若然有人得了,大可與朱元璋的子孫再爭天下,再決雌雄。

人物資料

出處:梁羽生小說《還劍奇情錄》、《萍蹤俠影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均有提及
身份:丐幫幫主、張士誠最尊崇的客卿之一、“僧丐道”三奇士中的“丐”
父親:畢清泉
弟弟:畢凌風
兒子:畢道凡
孫子:畢擎天畢願
師父:彭瑩玉
師兄:張士誠朱元璋
朋友:雲舞陽
武功:少陽玄功

人物描寫

“彭瑩玉還有一個徒弟叫畢凌虛,此人熟讀兵書,多謀足智,曾跟彭瑩玉走遍天下,扮過各種身份的人,也曾做過和尚,做過叫化。
“朱元璋在未投入紅巾軍之前,曾在他師父的義軍之中,做過一個小首領。此事想那人已對你說了。其時元兵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一時並起的群雄之中,彭瑩玉兵力不大,給元軍敗過幾次,形勢甚險。朱元璋野心極大,在一次兵敗勢危之時,將師父賣與元軍,自己卻一把淚一把鼻涕的冒充好人,收拾殘局,將師父的部屬帶到當時聲勢最大的紅巾軍中,想用紅巾軍作為本錢,爭奪天下。
“朱元璋以為師父必死,其實未死,在元軍將他解上北京的途中,畢凌虛萬里追隨,多方設計,終於把他救了。其中經過曲折複雜,在此我也不必細說。
“其時中原已成混亂之局,彭瑩玉師徒二人回不了江南,乃另組義兵,圖謀復起。但北方尚是元軍的根據之地,彭、畢二人正圖起義,便給元軍大舉進攻,在一次戰役之中,彭瑩玉受了重傷,臨死之時對畢凌虛說道:‘人生難免一死,我而今死在沙場,勝於死在縲紲之中。只是還有一件未了之事,得你替我去辦。
“‘看今日之勢,漢族重光,已是必然之局。天下群雄,能登大寶者,據我看來,必是你的兩個師兄,非朱即張。他人斷難問鼎。’
“‘朱元璋雄才大略,卻是刻薄寡恩,倒不是我恨他出賣我,我實是不欲他為皇帝,重苦黎民。我自小流浪江湖,週遊天下,對各處山川險要,用兵攻守之地,了如指掌,曾畫有一份軍用的天下詳圖,誰得此圖,便可圖王霸之業。你替我將這份地圖,交與張士誠吧。’
“畢凌虛受了重託,冒絕險萬難,間關南下。可惜他來得遲了,來到江南之時,朱、張爭雄之局己變,張士誠被困在蘇州一隅,眼見即將被滅。張士誠不願被困而死,乃作乾坤一擲,約了朱元璋在長江中作最後的生死決戰。
“畢凌虛勸他保全實力,衝出逃亡,張士誠大笑道:‘我怎么能失信給小叫化!’當晚叫了一名畫匠,畫下了蘇州的風景圖。張士誠酷愛圍棋,當晚還神色如常,與畢凌虛飲酒下棋,下到天明,畫亦繪就,這圖畫得十分詳細,山丘城塔,盡都畫在裡面。張士誠將多年積聚的珍寶與及他師父彭和尚所繪的那份詳細地圖,都藏在一個隱僻的地方,在畫上做下了記號,叫一個親信帶這幅畫與他的兒子連夜逃亡。畢凌虛大為感動,不願離開危城,最後在長江一戰,竟先張士誠戰死。他有一個小兒子隨著亂軍逃出,幸得保全。
“張士誠所藏的珍寶也還罷了,那幅軍用地圖可是無價之寶,若然有人得了,大可與朱元璋的子孫再爭天下,再決雌雄。”
——《萍蹤俠影錄》第九回 滾滾大江流 英雄血灑 悠悠長夜夢 兒女情痴

人物簡介

畢凌虛,彭和尚的三弟子。曾助張士誠驅逐元兵。受師父之託將軍用地圖送去給大師兄張士誠,但送到時已無用,後隨張士誠戰死,將軍用地圖留給後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