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媽媽

留守媽媽

留守媽媽,即留守母親,是在中國改革開放背景下農村地區出現的一個婦女群體。這些媽媽年齡多在31至45歲之間。由於體制的原因及家庭收入限制,不得不留守農村,承擔著繁重的家務及撫育子女、贍養老人的責任。受生存環境及安全因素等影響,留守媽媽的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已經成為一個需要社會關注及關愛的特殊群體。

簡介

留守媽媽 留守媽媽

改革開放後,隨著農村勞動力大規模的外移,在中國農村出現了一個獨特的婦女群體。由於丈夫長期外出打工,妻子留守家庭,她們肩負著本應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的生產勞動、家務勞動和家庭撫養贍養責任,這些婦女被稱為“留守婦女”。根據中國農業大學一項研究顯示,截至2010年底,全國有8700萬農村留守人口,其中有4700萬留守婦女。在這些留守婦女中,絕大多數是是31-45歲之間的青壯年,她們為了擔負起養育後代的責任而選擇留守,因此又被稱為留守媽媽。

出現原因

1、城鄉二元體制是形成留守媽媽現象的主要原因。

城鄉二元結構體制下,受教育資源及戶籍制度約束,留守媽媽們如果與丈夫一同去打工,孩子沒人看管,怕荒廢了孩子未來和前程,只能留守農村。全國婦聯《中國農村婦女狀況調查》中指出,農村家庭中的兩地分居狀況,不但可能影響到農村勞動人口的性別結構,也會影響到農村家庭的婚姻生活質量。

留守媽媽 留守媽媽

2、農村長期的貧窮落後,青壯年男子不得不外出打工以增加家庭收入。

調查中發現,80%的打工家庭要比同村的單靠務農收進的家庭年收進高出2~3倍。打工的收入對一個農村家庭來說可改善很多狀況,所以有些婦女們寧願忍受著當前不滿的生活,甘願留守在農村的家中,擔起一家重擔。儘管覺得對當前的生活不堪重負,可是自己和全家的老小都離不開丈夫在外的打工收入。

3、農民工收入低下無法在城市養活家庭。

作為一個家庭,完整性很重要,有不少農民工最初帶著妻子一起外出打工,但在生育孩子後,由於收入無法負擔整個家庭在城市的生活費用,不得不讓妻兒重新返鄉生活。 

4、有關部門工作落實不到位。

調查發現,留守媽媽儘管有如此不堪的生存狀況卻沒有一位得到過當地基層政府、婦聯等部分的任何幫扶。當被問及此類題目時,她們盡不猶豫的搖頭說從來沒有過這些東西。儘管如此,淡薄的法律意識也使得留守媽媽很少為自己的權利往尋求幫助。

生活現狀  

年齡及文化層次

根據有關部門2006年對蘇北地區的留守婦女狀況調查發現:31~45歲是“留守婦女”較為集中的年齡段,這個年齡階段面臨孩子成長時期,而她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收入狀況

留守媽媽們70%以上都是上有老人需要照顧,下有小孩需要撫育,僅靠自己種、養殖業的收入只能勉強維持生計,她們的經費支出主要來源於丈夫務工的收入,因此,總希望丈夫能拿回更多的錢彌補家庭開支。

據調查,留守媽媽家庭經濟支出中花銷最大的是衣食、醫療、教育、房屋建造等生活開支,約占家庭支出的90.2%。     

家庭現狀

留守媽媽 留守媽媽

留守媽媽們除了照顧家庭,還要扮演多種角色:在老人面前,她們不但要照顧老人的起居生活,還要忍受老人的怨言以及不滿;在兒女面前,她們不但要做好一個管衣、食、住、行的母親,還要扮演一個替孩子打抱不平、討公道的好父親。

夫妻兩地分居,留守在家的婦女最擔憂老人的贍養和孩子的撫育,同時擔心自己不在丈夫身邊,怕丈夫感情出軌。這些問題出現差錯,必然會影響夫妻感情,給婚姻帶來不穩定因素,她們經常為這些事情而焦慮和煩惱,又無人訴說。 

心理狀態

留守婦女獨自承擔養育子女、照顧老人、務農等重任,精神壓力大,很容易被孤獨絕望等負面情緒控制,進而演變成心理疾病,最終對外界劇烈反應。

留守媽媽們往往為這樣一些事情憂慮:既希望丈夫留在家裡,又擔憂家裡無錢支付必要的開支;既希望外出務工的丈夫常回家,又擔憂往返路費負擔大而增加支出;既擔憂丈夫在外的人身安全,又擔憂輕巧的體力活會影響丈夫的收入。處於一種患得患失,又很無奈的心理狀態。

中國農業大學的調查中發現,69.8%的留守婦女經常感到煩躁,50.6%的留守婦女經常感到焦慮,39.0%的婦女經常感到壓抑。

存在問題

留守媽媽 留守媽媽

1、勞動強度大,身體健康受損。

在不少農村地區,留守媽媽已成為村里和家裡的主要勞動力。她們白天下地幹活,晚上燒飯做家務,不但要撫育孩子,還要照顧老人,繁重的體力勞動讓她們的身體嚴重透支。對於一些生育孩子本就落下病根的“留守媽媽”來說,家中缺勞力和生產勞動強度加大是當前面臨的最大難題。

據調查:留守婦女同時承擔生產勞動和家務勞動的占68%,只承擔生產勞動的占3%,只承擔家務勞動的占29%。

2、夫妻感情缺失,家庭功能失衡。

由於丈夫外出,長年不在身邊,留守婦女要忍受丈夫不在身邊的孤獨,克制難言的生理需求,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處處小心謹慎,極少與男人交流,怕遭人閒言閒語,時時掛念在外打工的丈夫,擔心丈夫禁受不住城裡的誘惑而移情別戀。

據調查:21%的農村留守婦女遭受過異性語言類性騷擾。少數留守婦女自我控制力不強,易受不良現象和不法分子的誘惑而染上不良習氣。另一方面:由於夫妻兩地分居,溝通較少,夫妻感情產生裂痕,有的外出務工丈夫長期在外與第三者非法同居而拋妻棄子,而當出現婚變時,由於對丈夫在外收入情況不完全了解,在財產等分割補償上不能有效的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3、贍養老人、教育子女方面暴露出新問題。

在養老和子女養育方面暴露出一些問題:一是婆媳關係處理不好導致家庭矛盾激化,二是子女的教育培養狀況呈下滑趨勢。老人的贍養和子女的撫養問題,也成了家庭婚姻危機的原因之一。

例如:2007年四川富順縣懷德鎮民政辦為66對夫婦辦理了離婚手續,其中37對是由於夫妻長期兩地分居而造成的,占了56%。     

4、娛樂生活單調,精神生活貧乏。

留守婦女閒時除了看電視、聊天、趕集外,沒有其它消遣的辦法,她們最關心的事就是老人的健康,孩子的成長,最擔心的事就外出務工人的安全,一般沒有什麼興趣和愛好。

有少數的留守媽媽,由於自我控制力不強,染上打牌小賭的惡習,有的因為打牌無心料理家務;有的因為打牌而出現打架、鬥毆等。

5、安全感降低,家庭財產受威脅。

男性勞動力外出後,農村只剩下了老人、兒童和婦女,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帶來農村治安防範力量的減弱,使農村社會治安隱患增加,農村中針對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現象增多。

根據安徽臨泉縣警方調查,當地一名農民在接近17年的時間裡,強姦116人(38人未遂),多數還並行實施了搶劫。這名嫌疑人侵犯目標明確:留守婦女。家中無青壯勞力,這些婦女不敢抵抗,同時因社會壓力,也不敢報警。這樣的困境恐怕絕非一地所獨有。

政策措施

1、從短期看,留守媽媽所在地的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給予她們更多的關心和幫助,解決她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困難,注重她們心理上的引導和疏通。農民工所在地的政府和工作單位也要創造條件,讓分居兩地的農民工夫婦有機會相聚。

2、從長遠看,要破除城鄉二元制,放開戶籍限制,讓農民工和其家庭能夠享受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有條件、有能力融入所在城市。同時,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讓農民工實現就近就業,居家就業,從而從根本上減少留守婦女、留守媽媽的出現。

3、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留住外出農民工的腳步。

4、關愛留守婦女的制度不但要細緻,且要有實效性,比如農村也要建立小型的婦聯,同時多組織活動,既豐富留守婦女的業餘生活,又能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唯其如此,才能溫暖留守婦女的心,從而積極地生活。

新聞事件

留守媽媽唐成芳的丈夫李合元趕回家中,看著一家老小躺在病床上。 留守媽媽唐成芳的丈夫李合元趕回家中,看著一家老小躺在病床上。

2012年3月22日,陝西周至縣終南鎮龐仁堡村27歲的留守媽媽任麗麗給兩個一歲半的雙胞胎女兒灌下毒藥後,自己也服毒自殺。最終,兩個孩子經搶救生還,她們的媽媽卻永遠地離開了。

2012年3月27日,四川省大竹縣27歲的留守媽媽唐成芳,因獨自撫養三個年幼的孩子太辛苦,把加了白糖的劇毒農藥百草枯灌進孩子嘴裡,跟著自己也服下農藥。

2012年4月2日,重慶市梁平縣雲龍鎮東風村三組“留守母親鄭秀偉,在黑暗中舉刀砍向兩個兒子,大兒子在送醫過程中死亡,小兒子經搶救脫離生命危險,但傷情嚴重。

雙語解讀

 Guardian mothers who are left behind 留守媽媽 liú shǒu mā mā
Women aged between 31 to 45 years old, whose husbands have gone to work in the cities. These 

women must stay behind in the countryside in order to take care of the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and do all of the housework. These difficult situations make it more likely that they will suffe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互動百科與《環球時報》英文版聯合推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