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別王司馬嵩

留別王司馬嵩

《留別王司馬嵩》以“留別”為題,寫的卻是詩人的政治思想和人生態度。作品表示作者自己到長安以來以及出遊邠、坊,是為了尋求知音,由薦舉入朝,輔佐明主,然後功成身退。既然知音不遇,自己也就準備像李斯微賤時一樣,以打獵為生;或者像王猛少年時那樣,以賣畚箕為業回安陸去了。《留別王司馬嵩》挖等,皆是在仙遊中來抒寫祖國山水雄奇壯麗的優美詩篇。

《留別王司馬嵩》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寫的一首五古詩

作品信息

作品作者:李白
作品年代:
作品體裁:五古
作品出處:全唐詩:卷174_7

作品原文

留別王司馬嵩
魯連賣談笑,豈是顧千金。
陶朱雖相越,本有五湖心


余亦南陽子,時為梁甫吟。
蒼山容偃蹇,白日惜頹侵
願一佐明主,功成還舊林。
西來何所為,孤劍托知音。
鳥愛碧山遠,魚游滄海深。
呼鷹過上蔡,賣畚嵩岑
他日閒相訪,丘中有素琴。

作品注釋

五湖心:謂隱退江湖之志。
魚游滄海深:滄一作“江”。
呼鷹過上蔡:指的是戰國末楚上蔡人李斯。嘗牽黃犬,臂蒼鷹,出上蔡東門,行獵。後 入秦,佐始皇統一天下,為丞相。
賣畚:賣畚箕,指的是東晉十六國時的王猛。少時以賣畚箕為主,有大志。後見知於前秦 苻堅,一歲五遷,權傾內外,卒使苻秦富強,為北方十六國之霸。

寫作背景

李白拿上李粲的書信前往坊州。 坊州在長安正北二百里的黃帝陵下,王司馬是州里主管軍事的官員。海晏河清,長史尚且歌舞達旦,司馬更是要偃武修文了。因此李白的到來,他也是熱情歡迎,並介紹李白和從長安來作客的閻正字相識,讓他們陪著 他登高飲酒,對雪賦詩。值此隆冬歲暮,華筵當前,對著山上的積雪,怎么能沒有詩呢?於是王司馬首先寫了一首詩,閻正字馬上奉和一首,李白自然也就來了一首《酬王司馬閻正字對雪見贈》。詩的末尾,他又忍不住透露出希望王司馬薦舉的意思:“主人蒼生望,假我青去翼。風水如見資,投竿佐皇極。”主人一見,以為他不過是想多要幾個盤費罷了,便按當時規矩加倍贈與。李白本待謝絕,其奈阮囊羞澀;欲待收下,又覺得自己已落到 “文丐”地步。不免感慨一番,又寫了一首《留別王司馬嵩

作者簡介

李白 (701—762年),唐朝,漢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豪放飄逸,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大李杜”,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又稱為“詩仙”。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縣成紀鄉),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 江油)。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乾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像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
其詩想像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詩歌題材是多種多樣的。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從藝術成就上來講,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並至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