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撐桿跳高

男子撐桿跳高

男子撐桿跳高,田徑運動項目一種。運動員藉助竿子支撐和彈力,以懸垂、擺體和舉腿、引體等竿上動作使身體越過一定高度。撐竿跳高是一項技術複雜的田徑運動項目。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男子撐桿跳高男子撐桿跳高

撐桿跳高起源於古代人類使用木棍、長矛等撐越障礙的活動。據記載,公元554年愛爾蘭就有撐越過河的遊戲。撐竿跳高原為體操項目,流行於德國的學校。1789年德國的布施(Busch)跳過1.83米,這是目前世界上有據可查的最早成績。作為田徑運動項目首先在英國開展,1843年4月17日英國職業選手羅珀(JohnRoper)在彭里斯越過2.44米。19世紀末開始流行於歐洲國家。撐竿最早使用木桿,最高成績為3.30米;1905年開始使用重量較輕、有一定彈性的竹竿,最高成績達到4.77米;1930年出現較為堅固的金屬竿,運動員無撐竿折斷之慮,可以提高握竿點,加快助跑速度,最好成績達到4.80米;1948年美國設計製造出重量更輕、彈性更強的玻璃纖維竿,使用該竿已突破了6米的高度。撐竿跳高的橫桿可用玻璃纖維、金屬或其他適宜材料製成,長4.48~4.52米,最大重量2.25公斤。撐竿的長度和直徑不限,但表面必須光滑。運動員一般都自帶撐竿參加比賽。男、女撐竿跳高分別於1896年和2000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比賽規則

比賽時,運動員必須將撐竿插在插斗內起跳;起跳離地後,握在撐竿上方的手不得向上移動或將原來握在下方的手移至上方的手以上;可以在規定的任一起跳高度上試跳,但每一高度只有3次試跳機會。

比賽成績

美國是撐竿跳高最已開發國家之一。到第19屆奧運會為止,美國保持了歷屆奧運會撐竿跳高的冠軍。自第20屆奧運會以後,美國持續70多年撐竿跳高稱雄的局面發生了變化,其優勢逐漸轉向歐洲的前民主德國、波蘭、法國、蘇聯等。自1984年起,撐竿跳高進入了“布勃卡時代”。原蘇聯運動員布勃卡在1985年越過6米高度,1988年在漢城奧運會獲金牌。被稱為“女布勃卡”之稱的俄羅斯著名田徑運動員伊辛巴耶娃,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時跳出4.91米的驕人戰績,第二年在芬蘭赫爾辛基,跳出了5.01米的成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