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侍郎歸鎮

熨帖朝衣拋戰袍,夔龍班裡侍中高。 老人上酒齊頭拜,得侍中來盡再生。 家家盡踏還鄉曲,明月街中不絕人。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田侍郎歸鎮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王建
【作品體裁】七絕

作品原文

田侍郎歸鎮
去處長將決勝籌,回回身在陣前頭。
賊城破後先鋒入,看著紅妝不敢收。
熨帖朝衣拋戰袍,夔龍班裡侍中高。
對時先奏牙間將,次第天恩與節旄。
踏著家鄉馬腳輕,暮山秋色眼前明。
老人上酒齊頭拜,得侍中來盡再生。
功成誰不擁藩方,富貴還須是本鄉。
萬里雙旌汾水上,玉鞭遙指白雲莊。
鼓吹幡旗道兩邊,行男走女喜駢闐。
舊交省得當時別,指點如今卻少年。
廣場破陣樂初休,彩纛高於百尺樓
老將氣雄爭起舞,管弦回作大纏頭。
笳聲萬里動燕山,草白天清塞馬閒
觸處不如別處樂,可憐秋月照江關。
將士請衣忘卻貧,綠窗紅燭酒樓新。
家家盡踏還鄉曲,明月街中不絕人。

注釋譯文

侍郎:官名。漢代郎官的一種,本為官廷的近侍。東漢以後,尚書的屬官,初任稱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自唐以後,中書、門下二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長官之副,官位漸高。相當於現在的部長、副部長級別。
先鋒:行軍或作戰時的先遣將領或先頭部隊。
夔龍:神話傳說中的單足神怪動物。《山海經·大荒東經》描寫夔是:“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
熨(yùn):用烙鐵或熨斗燙平。
纛(dào):古時軍隊或儀仗隊的大旗。

作者簡介

王建(約767-約830年),唐代詩人。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享年約六十七歲。家貧,“從軍走馬十三年”,居鄉則“終日憂衣食”,四十歲以後,“白髮初為吏”,沉淪於下僚,任縣丞、司馬之類,世稱王司馬。他寫了大量的樂府,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又寫過宮詞百首,在傳統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著有《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