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樓

百尺樓

百尺樓,是一個漢語詞語,也是一個歷史典故,同時,百尺樓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建築,我國有兩座比較著名的百尺樓,一座位於山西省靈石縣,一座位於四川省梓潼縣 七曲山大廟。

基本信息

詞條概述

百尺樓,是一個漢語詞語,也是一個歷史典故,同時,百尺樓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建築,我國有兩座比較著名的百尺樓,一座位於山西省靈石縣,一座位於四川省梓潼縣七曲山大廟

詞語:百尺樓

讀音

百尺樓:bǎi chǐ lóu

釋義

(1).泛指高樓。《三國志·魏志·陳登傳》:“ 汜 ( 許汜 )曰:‘昔遭亂過 下邳 ,見 元龍 (陳登)。 元龍 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牀臥,使客臥下牀。’ 備 ( 劉備 )曰:‘……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 元龍 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間邪?’”
例句:唐 王昌齡《從軍行》之一:“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2).詞牌名。即《卜運算元》。因 秦湛 詞有“極目煙中百尺樓”句,故名。

典故:元龍百尺樓

元龍百尺樓的典故: 漢末許汜去下邳看望陳登(字元龍),陳不理睬他,自臥高處的大床上,讓許臥下床。後來...我要是陳登,當臥百尺樓上,讓你以地為床。後來便用“元龍百尺樓”形容崇高的形式,或表示高下懸殊。

相關詩詞

王昌齡《從軍行》

烽火城西百尺樓, 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 無那金閨萬里愁。
“烽火城西百尺樓”這首寫的是一位處於戰鬥空隙之中的唐軍戰士和他對遠方妻子的懷念。

李商隱《霜月》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注釋:(1)青女:主霜雪的女神。素娥:月中嫦娥。(2)嬋娟:美好的姿容。
譯文:剛開始聽到遠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鳴叫聲,蟬鳴就已經銷聲匿跡了,我登上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水天連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爭妍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潔的美好姿容。

其他詩句

蘇軾《次韻答邦直子由》之四:“恨無 揚子 一區宅,懶臥 元龍 百尺樓。”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量移》:“身憑百尺樓,目斷千山秀。”
呂志伊 《鎮山樓遠眺》詩:“登臨行遠幾悲秋,大好湖山百尺樓。” 
光緒三十三年七月六日,革命志士徐錫麟在安慶巡警學堂畢業典禮上,槍殺巡撫恩銘,並與清軍激戰四小時,最後因寡不敵眾而不幸被捕,翌日遭處決。
民國成立後,政府命令褒揚他的事跡,並在他的犧牲地安慶大觀樓旁修建了紀念樓閣,樓閣柱子上懸有黃興的一副輓聯:
登百尺樓,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應識四方思猛士。
留一撲土,以爭日月光,人誰不死,獨將千古讓先生。
數字詩,詩云:百尺樓頭花一溪,七香車斷五陵西。六橋遙望三湘水,八載空驚半夜雞。風急九秋雙燕去,雲開四面萬山齊。子規不解愁千丈,十二時中兩兩啼。

靈石縣百尺樓

百尺樓位於靈石縣城西南九公里處有個夏門村,夏門村依山傍水,汾河從東向南繞村而去。清朝嘉慶、
靈石縣百尺樓
道光年間,夏門出過一個為官清正敢於為民伸冤的清官名叫梁中靖。養育梁中靖的梁家,是清代靈石四大家族之一。百尺樓是梁家的建築物之一。該樓削山為靠,面臨汾河,創建於清初。樓為四層,一、二層為三孔窯,三層為四孔窯,四層為穿廊。樓長15米,寬4米,高40米,故稱“百尺樓”。樓下部為磚石結構,上部為磚木結構,建築奇特而雄偉。
每逢春日,登臨百尺樓頂,遠眺東山,艷陽高照,萬道光芒;俯視汾河,波濤滾滾,洶湧奔流;汾河兩岸,田野阡陌,楊柳婆娑,一派奏景象。這就是靈石八景中的“夏門春曉”。現在,“夏門春曉”石刻仍完好地鑲嵌在樓北石壁之中。

梓潼縣百尺樓

簡介

梓潼縣百尺樓地處108國道邊,是一座氣勢恢弘的三層樓閣,樓通高33.15米,約合百尺,故名百尺樓,它前臨金牛蜀道,後倚層層宮闕,48根通天大柱,將一座三層百尺高樓凌空托起,氣勢雄偉,規模宏大,被
梓潼縣百尺樓
譽為“西蜀名樓”,可比荊楚黃鶴樓。
百尺樓因樓上供奉魁星,又名魁星樓,是七曲山大廟的大門。

皋門

魁星樓正中有“帝鄉”匾額,匾額之下就是文昌廟的皋門。皋門指古代帝王的廊門,這裡是文昌帝故里,自然可以稱皋門。
皋門上高懸一匾:道冠古今,牆上,有《文昌帝君陰騭文》。清代朱珪校定的《陰騭文注》認為:“《陰騭文》有宋郊之事,當作於宋代。”陰騭,原指默默地使安定,轉指陰德,後引申為默默行善的德行。《文昌帝君陰騭文》,簡稱《陰騭文》,它告誡人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勸人多積陰功陰德,為善不揚名,獨處不作惡,這樣就會得到暗中庇佑,賜予福祿壽。《文昌帝君陰騭文》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極其廣泛和深遠影響的勸善書,它還被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收入《世界聖典全集》。
皋門地面上,是一幅清代石刻:鹿鶴圖,畫面簡潔,生動傳神。
百尺樓(魁星樓)
邁進帝鄉大門,首先看到的是中間嵌有九龍石壁的二十四級石階,二十四級石階象徵傳統的“二十四孝”,巨型九龍石壁顯示出文昌帝宮的帝王等級。
石階之上,是文昌宮正殿,又名真慶宮,始建於明代。殿中間這位頭戴冕旒、身著九龍袍、慈祥和善的鑄鐵像,就是文昌帝君張亞子

魁星

文昌正殿對面,是巍峨壯觀的魁星樓的二三樓,這座樓上供奉的魁星是“文昌第一化身”,在儒士學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魁星樓上的魁星,藍面赤發,右手高舉朱筆,左手執“富貴花”,右腳直立鰲頭,左腿朝後翹起,赤發怒目,青面獠牙,肌筋暴脹,右膝蓋上為方孔金錢。
魁星
據說,魁星是奎星的誤傳,奎星是西方白虎第一宿,有16顆星。文昌星的崇拜遠遠早於奎星,七曲山文昌帝君已執掌人間祿籍,作為“文昌第一化身”的魁星,就只能秉照文昌帝君的旨意,給高中魁首的士子賜予富貴花了。這就是魁星左手執“富貴花”的緣由。也正是這個原因,古今莘莘學子都懷著敬畏之心,來瞻仰文昌祖庭的魁星。
傳說魁星右手那支筆是專門用來錄取科舉士子的,一旦點中就會文運、官運一起來。所以在科舉時代,讀書人就把魁星奉若神明,所謂“自古文章無憑據,但願魁星一點斗。”
魁星為什麼站在鰲頭上?過去考中了狀元,就要進入皇宮,站在大鰲的頭上,接過皇帝的金榜,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魁星點斗、獨占鰲頭了。
在魁星樓的廊道上,掛滿了錦旗,這些錦旗,據說全是來這裡祭拜魁星之後或金榜題名或時來運轉的香客們敬獻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