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上譯文

崔道融,唐朝荊州人。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

唐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
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盡,
東方殊未明。
由於雨水充足,地勢高的田裡都積滿了水,白茫茫的一片。農民半夜起來,披上草衣冒雨趕牛去耕田,當人和牛都已精疲力盡的時候,天還沒有亮呢。
這首詩寫農民天還沒有亮便冒雨耕田,‘力俱盡’與‘殊未明’相對照,反映了農民早出晚歸、不知疲倦的辛苦勞動生活。
崔道融,唐朝荊州人。以徵辟為永嘉令,累官右補闕。避地入閩。《申唐詩》三卷,《東浮集》九卷,今編詩一卷。
崔道融的詩作和羅隱一樣,流傳的不多。其風格或清新,或凝重,比較多樣。所選的四首詩里前兩首十分活潑生動,後兩首則悽苦悲鬱。其中《牧豎》一詩流傳較廣。
牧豎
牧豎持蓑笠,逢人氣傲然。
臥牛吹短笛,耕卻傍溪田。
註:牧豎:即指牧童。
溪居即事
籬外誰家不繫船,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註:卻關:打開門閂。
田上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

買得晨雞共雞語,常時不用等閒鳴;
深山月黑風高夜,欲近曉天啼一聲。
註:此詩中“月黑風高夜”有點暗指當時的社會形勢
【崔道融】生卒年待考。唐代詩人。自號東甌散人。荊州江陵人。乾寧二年(895)前後,任永嘉縣令,後入朝為右補闕,不久因避戰亂入閩。擅長作詩,與司空圖、方千結為詩友。存詩80首,皆為絕句。其中一些作品較有社會意義,如《西施灘》否定"女人禍水"的傳統觀念,為西施鳴不平,詩曰:"宰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田上》寫農民冒雨夜耕的辛勞。《寄人》、《寒食夜》等詩亦為佳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