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江女子中學

甬江女子中學

甬江女子中學的前身是一所私塾,創立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1857年定名為崇德女校,1923年正式命名為甬江女子中學,這是中國第一所女校,打破了中國封建社會無女子進學校的傳統,使國民逐漸意識到女子教育不但可能而且必要。2012年5月1日,學校遺址被燒毀,起火原因不明。

基本信息

簡介

甬江女子中學 甬江女子中學

1844年,英國傳教士在寧波建立女塾,後來演變成甬江女子中學,這是中國第一所女校。甬江女中舊址位於寧波市海曙區和義路106號,姚江南岸,2003年8月,被公布為第三批寧波市級文物保護點。

沿革

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後,寧波作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正式向外開放。當時受英國“東方婦女教育促進委員會”委派的奧特綏(Aldersey)女士來到了寧波,並於1844年在寧波開辦了一所女塾。女塾不但免收學費,學生還能享受貼補家用的津貼。經過奧特綏女士的努力,女塾在寧波逐漸站穩了腳跟,到1852年,學生人數已經達到了40人。

鹹豐七年(1857),女塾同1847年美國人在寧波建立的另一所女校合併,定名為崇德女校。

1923年,崇德女校與美國人開設的江北濱江聖模女校合併,命名為甬江女子中學。學校建造了三層西式教學樓,可容納近600人求學,琴房、實驗室等配套設施齊全,第一任校長是美籍華人徐美珍女士。

1925年,第一期甬江女中校刊刊出,反映出當時的女中已有一定的規模,並從學生精美的文章和純熟的英文表達,可見當時女中已具有非常優秀的教學質量。

1927年,學校權歸國人,成立了由中國人組成的校董會,共推沈貽薌女士為校長,女中從此脫離了外國教會的管理。

1948年10月13日,甬江女中舉行25周年校慶活動,蔣介石和他的行政院長翁文灝都給學校題字,表示祝賀,足以說明甬江女中當時的社會地位。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2年,寧波市政府正式接管學校。

1958年,女子中學改名為寧波六中,並開始實行男女同校。

上世紀90年代,學校改名為甬江職業高級中學。

2006年,甬江職業高級中學也搬離了這裡,之後一直作為遺址保留。

校刊

《甬江聲》是私立甬江女子中學的校刊,創刊號於1924年5月出版,著名教育家經亨頤先生曾為該刊題“清風唱和”以示祝賀,刊物為16開本,中英文合刊,共130頁。該刊以刊發學生習作為主,中文部分設有“言論”、“小說”、“隨筆”、“譯述”、“雜著”、“詩詞”、“紀事”七個欄目,載文40篇,英文部分載文41篇。該刊關注社會,提倡婦女解放。

遺址燒毀

屋頂被燒光了屋頂被燒光了

2012年5月1日晚上,寧波萬豪大酒店旁邊的一棟兩層的空置木結構老房子(當年甬江女中的體育館)著火了,因為風大,沒過三分鐘整個屋頂就被燒穿了,整個建築已經只剩下一個空殼。

起火的老房子坐西朝東,建築風格與教學樓接近,通寬7開間24米,進深14米,設上下兩層。

火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起火的原因還在調查。

2012年5月3日,寧波市文保所副所長徐炯明稱,在發生大火前,為了對甬江女中遺址進行修繕,文保所已經畫好了舊址的圖紙。發生火災後,原本的修繕會變成重建,只要完成了招標,一般施工單位進場後,兩個月時間可完成工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