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手療法

甩手療法

甩手療法是一種甩手時,要身體[漢語詞語]站直,腳伸直,腿稍彎,肛門上提,腳趾用力抓住地下,兩腳距離等於肩寬,兩臂同方向前後搖甩,向後用點氣力,向前不用力,由隨力自行擺回,兩臂伸直不宜彎,眼睛向前看,心中不懷邪念的治療方法。

基本信息

療法簡介

甩手療法是我國文化精華之一,對各種疑難症有少許療效,不妨一試。但貴在堅持。只默默數目,開始由二三百起,逐漸做到每次一千多至二千多次,約半點鐘(或默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亦可助心靜)甩手運動是一項十分有益的健身運動。近來參加鍛鍊的越來越多,很多不治之症都一甩而愈,效果驚人。甩手學會易,效果快,所有慢性病大多可以治癒,關鍵在於勤習。

療法實踐

甩手時,要身體站直,腳伸直,腳趾用力抓住地下,兩腳距離等於肩寬,兩臂同方向前後搖甩,向後用點氣力,向前不用力,由隨力自行擺回,兩臂伸直不宜彎,眼睛向前看,心中不懷邪念,只默默數目,開始由二三百起,逐漸做到每次一千多至兩千多次,約半點鐘.

學習簡單

甩手運動是一項十分有益的健身運動。近來參加鍛鍊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不治之症都能一甩而愈,效果驚人,而又不甚相信。甩手學會易,效果快,所有慢性病大多可以治癒,不論什麼病,並不是固定不變的,關鍵在於勤習。

療法作用

甩手原名《達摩易筋經》,有十二卷,名氣很響很多書提到它,但早已失傳,現在發掘出來,是中醫最可貴的民族文化遺產之一,可惜暫不易為很多人所了解。

療法特點

“上虛下實”動作柔和,精神集中,兩手搖動。這樣可以改變體質上盛下虛的狀態,使下部兼顧,上身輕鬆,疾病自去。

甩手十六決

上宜虛,下宜實,頭宜懸口宜橢,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軸,臂宜搖,肘宜沉,腕宜重,手宜劃,腹宜質,跨宜松,肛宜提,跟宜穩,趾宜抓。

甩後反應

針灸推拿有反應,甩後更有反應。反應就是氣血在起變化,反應規律是胸腹鬆了,腳生熱了,四肢末梢原來血液不足的地方走到了,三焦打通了,打嗝,放屁,酸麻,冷熱,蟲爬蠕動等等。病區的反應都是正常的,有益的,只要不斷勤習,堅持有恆,對改善體質,是毫無問題的。

甩手歌

1)用腳踏實肩下沉,上三下七有恆心,能去頭重腳輕病,精力充沛體輕鬆。

2)甩手治病的原因,勝似推拿與金針,氣血不通起百病,氣和心平病難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