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氣腸桿菌

產氣腸桿菌

產氣腸桿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是一種有著高效產氫潛力的兼性厭氧菌,可用於發酵法生產氫氣。同時為條件致病菌,正常情況下存在於人和動物腸道,無害;但在人體虛弱的特殊情況下會致病,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等。

基本信息

簡介

產氣腸桿菌 產氣腸桿菌

產氣腸桿菌(Enterobacteraerogenes),屬於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腸產氣桿菌屬(Enterobacter)。革蘭氏陰性菌,兼性厭氧生物。曾在1963年和一些現屬於Enterobacter的菌類被歸類為Paracolobactrumaerogenoides。在希臘字中,aer代表“空氣”,genninio代表“產生”,所以其種名aerogenes代表著“產氣”的意義。

形態

Enterobacteraerogenes呈棒狀,菌體大小約為長1.2-3.0μm、寬0.6-1.0μm,為革蘭氏陰性的兼性厭氧桿菌。為腸內細菌。不產孢子且具有小的莢膜。其有周鞭毛,可以活動。

特性

腸桿菌科能適應的溫度範圍甚廣,在15-40℃之間。E.aerogenes最適合生長於溫度30℃,pH=7的環境下。

培養特性:在一般的培養基如TSA上培養時,其菌落外觀為乳黃色且略透明的型態。但在EMB上卻有很特殊的紅色黏液狀型態和顏色可供鑑別。

採集地

主要生存於人類和動物的腸道,為人體內的正常菌,只有在人體虛弱的特殊情況下才偶爾引起疾病,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亦生存於水、土壤及腐敗物中。但亦可獨自生存。

分離和鑑定

痰標本篩選合格後種朱古力平板(貼萬古黴素紙片、桿菌肽紙片、氯潔黴素紙片成倒三角形,提高流感嗜血桿菌的檢出率)。兩塊血平板,其中一塊貼慶大黴素放燭缸(提高肺炎鏈球菌的檢出率)、麥康凱平板,氧化酶陰性、革蘭陰性桿菌用VITEK-32、GNI+、GNS-506(可測超廣譜β-內醯胺酶和篩選AmpC酶)進行細菌鑑定和藥敏試驗。

用途

除了沙門氏桿菌志賀氏桿菌、耶爾森氏菌及腸毒性大腸桿菌為原發性病原菌外,其餘腸桿菌科之菌種均可引起伺機性或續發性感染,其中以敗血症最為嚴重。

1.伺機性病菌:導尿後所引起的尿路感染。

2.次發性致病菌:於原發性感染後發生超感染而造成混和感染。

3.院內感染:常污染靜脈注射液。其可以作為鑑定污染指標。

爭議

2012年7月22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兩位神經外科醫生因故意使用產氣腸桿菌感染3名腦腫瘤晚期患者而被禁止參與人體試驗研究。上述兩名醫生試圖引入細菌治療癌症,結果導致3名病人全部死亡 。

診斷依據

(1)有發熱及咳嗽等呼吸道症狀。

(2)肺部體檢有濕音。

(3)肺部X線檢查有浸潤性炎症病灶或肺紋理增粗。

(4)痰培養產氣腸桿菌占正常菌群的60%以上。

病原學診斷: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六條之一即可確診:(1)經篩選的痰液,連續2次分離到相同病原體;(2)痰細菌定量培養分離病原菌數≥106cfu/ml;(3)血培養或並發胸腔積液者的胸液分離到病原體;(4)經纖維支氣管鏡或人工氣道吸引採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數≥106cfu/ml;(5)經BAL分離到病原菌數≥104cfu/ml;(6)經防污染標本刷(PSB)、防污染支氣管肺泡灌洗(PBAL)採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離到病原菌,而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支氣管擴張者病原菌數≥103cfu/ml。

超廣譜β-內醯胺酶檢測

NCCLS推薦的方法和GNS-506卡做對照、AmpC酶測定用三維法。初篩:待檢菌株用頭孢西丁紙片(30μg)檢測抑菌圈<18mm;確證:將頭孢西丁紙片放置在塗布了大腸桿菌標準菌株的平板上,從距離紙片邊緣5mm處用刀片向外(離心方向)切出一5mm的裂隙,在此裂隙中加入25~30μl的待檢菌株β-內醯胺酶粗提液,35℃過夜培養。如果抑菌圈內裂隙旁有細菌生長,則提示AmpC酶存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