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工區域合作與港澳經濟轉型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2月1日)
外文書名: Industrial Division,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of Hongkong an
平裝: 23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0493297
條形碼: 9787500493297
尺寸: 23.6 x 16.8 x 1.6 cm
重量: 358 g

作者簡介

毛艷華,男,1970年10月生,現為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經濟學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兼任廣東經濟學會理事、廣東港澳經濟研究會理事以及股份公司獨立董事等職務。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日本早稻田大學和日本東京大學等高校進修和學術研究,長期從事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尤其是港澳珠江三角洲經濟)的學術研究和政策諮詢,主要研究領域為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以及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等。曾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02年)和廣東省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2007年)。在《經濟學家》、《學術研究》、《中國軟科學》、《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國家重要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有多篇學術論文被《新華文摘》、《複印報刊資料》等刊物全文轉載。

內容簡介

毛艷華編著的這本《產業分工區域合作與港澳經濟轉型》從新國際分工
理論、新經濟地理理論和新國際貿易理論等多視角對改革開放30年來粵港澳
區域合作與產業分工的過程進行了總結,較深入地研究了“前店後廠”的分
工模式及其演進態勢、泛珠三角產業分工與香港的角色、香港與內地CEPA的
經濟效應、香港與內地服務貿易合作、香港經濟結構轉型和對外貿易轉型以
及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等問題,揭示了粵港澳區域經濟從功能合作向制度整
合過程中的產業分工模式、區域合作協調機制和港澳經濟轉型動力。
《產業分工區域合作與港澳經濟轉型》的研究成果對於深化CEPA框架下
的粵港澳緊密合作、推進大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一體化和進一步增強該區
域在新一輪世界經濟發展中的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目錄

導論 分工、集聚與一體化1
第一章 珠江三角洲中小企業出口網路9
第一節 企業網路理論與研究問題9
第二節 中小企業出口網路的組織與發展16
第三節 中小企業出口網路的竟爭優勢29
第四節 東莞電子資訊相關產業的案例分析33
第五節 簡要結論45
第二章 泛珠江三角洲產業分工與區域經濟合作48
第一節 問題提出與研究意義48
第二節 分析思路和邏輯架構52
第三節 分析模型55
第四節 實證結果62
第五節 香港的比較優勢和角色評價73
第六節 香港的地位與作用分析78
第七節 基本結論與政策建議86
第三章 香港與內地CEPA經濟效應的實證研究93
第一節 研究背影與問題提出93
第二節 CEPA的性質與內容95
第三節 香港與內地進出口貿易的發展現狀99
第四節 CEPA區內的貿易創造效應貿易轉移效應101
第五節 CEPA區內的貿易流量效應107
第六節 主要結論和政策建議113
第四章 香港與內地服務貿易合作的實證分析116
第一節 問題提出與研究意義116
第二節 香港與內地服務貿易發展特點119
第三節 香港與內地服務貿易的合作狀況127
第四節 香港與內地服務貿易的竟爭優勢129
第五節 促進兩地服務貿易合作的政策建議135
第五章 香港經濟結構轉型研究139
第一節 問題提出與研究意義139
第二節 香港經濟發展歷程回顧141
第三節 第一次經濟轉型:全球價值鏈與現代香港工業化145
第四節 第二次經濟轉型:“前店後廠”與香港經濟服務化151
第五節 第三次經濟轉型:現實背景和方向定位154
第六節 第三次經濟轉型面臨的主要難題160
第七節 第三次經濟轉型的內外部優勢166
第八節 政策取向與策略措施174
第六章 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研究180
第一節 問題提出與研究意義180
第二節 適度多元化的內涵185
第三節 適度多元化的路徑191
第四節 政策建議與配套措施196
第七章 深化粵港產業合作的戰略思路203
第一節 關於粵港產業合作模式轉變的問題203
第二節 傳統產業改造與粵港戰略合作206
第三節 粵港合作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208
第四節 粵港合作建設大珠江三角洲重化工業基地211
第五節 推動粵港在現代服務業領域的緊密合作214
第六節 結語217
參考文獻219
後記22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