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中性肥料

生理中性肥料

所謂生理中性肥料是指肥料中的陰陽離子都是作物吸收的主要養分,而且兩者被吸收的數量基本相等,經作物吸收養分後不改變土壤酸鹼度的那些肥料,如硝酸銨。碳酸氫銨雖然其中的銨離子被作物吸收多於碳酸氫根(HCO-3),土壤殘留較多的碳酸氫根,它與作物交換出來H+結合成碳酸(H2CO3),按理講碳銨是生理概性肥料,但由於碳酸不穩定,它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且碳酸的酸性很弱,所以碳銨一般也屬生理中性肥料。

分類

肥料品種繁多,來源、性質、成分和肥效各不相同。國際標準化組織1983年曾依據肥料提供植物養分的特性,即肥料的營養成分擬訂了一個肥料和土壤改良劑分類表,其中有關肥料的分類為: 根據上述分類,肥料分為無機肥料、有機肥料和有機無機肥料 3類。無機肥料分大量元素肥料(N、P、K),中量元素肥料(Ca、Mg、Na、S)和微量元素肥料(Fe、Mn、Zn、Cu、Mo、B和Cl)。大量元素肥料,又可按其養分元素的多寡,分為單元肥料(僅含一種養分元素)和複合肥料(含兩種或兩種以上養分元素),前者如氮肥、磷肥和鉀肥;後者如氮磷、氮鉀和磷鉀的二元複合肥以及氮磷鉀三元複合肥。

有機肥料包括有機氮肥、合成有機氮肥等,中國習慣使用的品種,有人畜糞尿(包括家禽糞尿)、綠肥,有機無機肥即半有機肥料,是有機肥料與無機肥料通過機械混合或化學反應而成的肥料。 由於一種肥料常具有多重屬性,除上述分類外,還有常見的其他的分類方法:①按肥料的物理狀態,可分為固體肥料和。固體肥料又可分粉狀肥料和粒狀肥料。前者顆粒較小,施用時易飛揚而損失;後者是由前者造粒而成,顆粒大而均勻。流體肥料是常溫常壓下呈液體狀態的肥料。根據其存在狀態的差異,又可分為溶液狀肥料、懸浮狀肥料和泥漿狀肥料。②按肥料的化學性質,可分為化學酸性肥料、化學鹼性肥料和化學中性肥料。③按肥料被植物選擇吸收後對土壤反應的影響,可分為生理中性肥料、生理鹼性肥料和生理酸性肥料。④按肥料中養分對植物的有效性,可分為速效肥料、遲效肥料和長效肥料。凡施入土壤後養分立即能被植物吸收的肥料稱速效肥料,其特性是水溶性高,肥效快而短,大部分化學肥料屬之。凡施入土壤需經分解轉化階段,養分方能為植物吸收的肥料稱遲效肥料,其特性是水溶性低、肥效遲而持久,如有機肥料中的堆肥、廄肥和無機肥料中的磷礦粉。凡施入土壤後,其養分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如一個季節或更長一些)可以持續地供給植物養分的肥料稱長效肥,如尿素甲醛。

成分和性質

單元肥料

指具有一種養分標明量的肥料。主要單元化學肥料的組成、養分含量和主要性質見表 4[主要單元化學肥料的組成、養分含量和性質]。

複合肥料

指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養分標明量的肥料。主要複合肥料的性質列於表 5[主要複合肥料的組成、養分含量和性質]。

有機肥料

有機肥料主要來源於含有大量有機質的動植物排泄物和殘體,成分比較複雜。一般含有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蛋白質、胺基酸、脂肪、脂肪酸、核酸、有機酸、糖類、磷脂以及各種無機成分和酶。其中絕大部分難以被作物直接吸收,必須經過微生物的作用後才能轉化為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形態,而在轉化過程中形成的腐殖物質對改善土壤性質,提高肥力水平也有很大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