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航空燃油

生物航空燃油

生物航空燃油,是利用地溝油等提煉的生物燃油,飛行過程中動力很足,與使用傳統航空燃料沒有區別,可降低所使用燃油的總體碳強度。

產生背景

生物航煤生物航煤
全球氣候變暖,已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全球航空燃料二氧化碳的排放占全球二氧化碳總量已達到2%,隨著國際民航業的發展,這一比例還將不斷上升。積極開展航空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生物航油為減少碳排放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案。

航空器適航是確保航空安全的政策。航油質量直接影響到航空器的適航啟動,不符合、不合格或者受污染的航油會導致航空器或發動機出現重力降低,以及腐蝕,空中停車的事故,嚴重時可能引發社會問題。

國際航空業已經形成一種共識:航油作為航空器更換最為頻繁的重要部件,應當確保其適航性才能保證飛行航空安全。

轉化方式

目前已成功轉化為生物航煤的原料有廢棄動植物油脂(地溝油)、農林廢棄物、油藻等。“變身”過程中,科研人員需要將原本濃稠、粘膩的油脂粘度、沸點等降低,再生為生物燃油。

優勢

相較於傳統航煤,生物航煤可實現減排二氧化碳55%至92%,不僅可以再生,具有可持續性,而且無需對發動機進行改裝,具有很高的環保優勢。

成本高昂

生物油雖好,可不便宜生物油雖好,可不便宜
儘管生物航空煤油更環保,而且市場前景不錯,但短期內推廣恐怕有難度,因為其成本太高,比普通航空煤油要高一倍以上,民航局頒證意味著生物航煤的安全性已不必擔心,可以投入商業使用,但不等於航空公司願意大規模使用。由於油價居高不下,目前航油成本已經成為航空公司最沉重的負擔,在巨大成本壓力下,航空公司不太可能放著相對便宜的傳統航油不用,而去選擇成本高得多的生物航煤廣泛使用。
一般1噸地溝油轉化生物柴油,轉化率為90%,生物柴油轉化為生物航煤,轉化率為40%至50%。也就是說,1噸地溝油最終只能轉化出不足0.5噸的生物航煤,即便依靠目前全新的轉化技術,處理成本還是很高。
在中石化國產生物航煤商用初期,航空公司使用生物航煤可能更偏重於宣傳企業形象、社會責任,體現對環保的支持。

各國研發成果

荷蘭

2011年6月29日,荷蘭皇家航空公司採用使用過的食用油(“地溝油”)作為其生物燃料的原材料,搭乘171名乘客從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出發,飛往巴黎戴高樂機場。荷航成為全球首家使用生物燃料進行商業飛行的航空公司。

美國

2009年1月7日,美國大陸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客機成功完成北美洲首次商業飛機生物燃料試驗飛行。

德國

2011年7月15日,德國漢莎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21客機開始使用生物燃油。作為“綠色飛行”首批體驗者之一,這架客機往返漢堡與法蘭克福,每天4次航班。客機兩個發動機中的一個將使用混合燃油,按照常規燃油與生物燃油各50%配製。

英國

2011年10月7日,英國湯普森航空公司成功推出了首個由英國機場始發的“地溝油航班”。這個創造航天史上新紀錄的航班隸屬於英國湯普森航空公司,共搭載了232名乘客,由英國伯明罕飛往西班牙蘭薩洛特。執行這次飛行任務的雙引擎波音757飛機一個引擎的燃料中加入了50%的“氫酯和脂肪酸”,它是由廚房廢油加工製成的,也就是俗稱的“地溝油”。

中國

中國首次地溝油轉化航空燃油驗證試飛獲成功中國首次地溝油轉化航空燃油驗證試飛獲成功

2013年4月24日,東方航空公司在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成功實施中國首次自主產權生物航空燃油驗證試飛,實施試飛的東航現役空客A-320飛機加注了生物航空燃油後執行了1個半小時的驗證飛行,記錄下各項重要數據、指標。本次試飛加注的生物航空燃油部分是由地溝油和棕櫚油轉化。

2014年2月12日下午,中國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適航審定司在京向中國石化頒發了1號生物航煤技術標準規定項目批准書(CTSOA),這標誌著備受國內外關注的國產1號生物航煤正式獲得適航批准,並可投入商業使用。本次審定意味著中國生物航煤行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中國石化由此成為國內首家擁有自主生物航煤生產技術且具有批量生產能力的企業,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產技術的企業之一。

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油用戶組

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油用戶組(SustainableAviationFuelUsersGroup,簡稱SAFUG),成立於2008年9月,是目前全球領先的航空生物燃油工作組織,致力於推動可持續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商業化進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