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效價

生物學效價

生物學效價(BV),也有人稱之為生物學利用率(BA)。霍啟光(1993)指出,在生物學效價的定義上,FOX認為是“某種養分支持生物機體結構與機能正常的量化估測”,而Sibbald則認為它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是養分進入體組織後用於正常代謝機能的效益。

含義

許振英(1986)認為,由於礦物元素具有內源代謝糞的損失,尤其是鈣、磷、鎂和鐵,因此測定他們的表觀消化率意義不大,重要的是測定真消化率,對礦物元素來說,這就叫生物學利用率或簡稱利用率。Gueguen(1995)更加明確地指出,一種營養成分的生物學效價是指動物食入的養分中能被小腸吸收並能參與代謝過程或貯存在動物組織中的部分占食入總量的比率。

表示方式

許振英(1991)將生物學效價分成兩種形式。絕對的和相對的。絕對生物學效價即沉積率,對家禽是表觀代謝率。相對生物學效價則是以一種無機磷化合物為某一指標量化反應與待測磷源該指標量化反應的比,即:待測磷源中磷的RBV=待測磷源的量化反應/參照磷源的量化反應*100%。

測定方法

(一)生物試驗法,這是一種以仔雞為試驗對象,以某一磷酸鹽為參照物,用斜率比法測定磷酸鹽RBV的方法,已被廣泛使用。同一磷源的RBV測值常常是各不相同的,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是試驗條件存有差異。對其測定方法加以比較後可知,基礎日糧、飼養方式、試驗期、試驗動物和評定指標等都會影響測值。

(二)同位素示蹤法,同位素32P示蹤法試驗周期更短,一般不需要2~4周時間,但耗資更大,對小動物試驗來說不太經濟,而且用同位素世蹤測定礦物元素的表觀消化率意義不大,因為糞中排出的礦物質既混有未吸收的,也有內源性的。

生物學效價

(一)動物性飼料中磷的生物學效價

被試磷源 參照物 參照物 參照物

β-磷酸鈣 磷酸氫鈣(二水) 磷酸二氫鈉
肉骨粉
90



76
魚粉

102
血粉

92
乳清粉

76

(二)植物性飼料中磷的相對生物學效價

飼料名稱 RBV(%)
谷實類
玉米 14
高粱 19
大麥 31
小麥 50
燕麥 30
穀物加工副產品
玉米麩 14
玉米面筋飼料 59
酒糟 71
小麥麩 35
小麥次粉 45
米糠 25
高蛋白粉
豆餅 25
棉籽餅 15
花生餅 12

影響因素

影響礦物質飼料中磷生物學效價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十個方面:

(一)磷酸鹽分子的化學形式

(二)鈣含量及鈣磷比例

(三)溶解性

(四)含氟量和氟磷比

(五)磷酸鹽的顆粒

(六)雜質含量

(七)日糧蛋白質和能量水平

(八)日糧中脂肪含量

(九)維生素D

(十)其他因素,如乳糖和維生素B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