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塘

生物塘也稱穩定塘,用於處理廢水的池塘的統稱。主要是穩定廢水中的有機物,或者利用池塘的天然自淨能力,或者借人工曝氣等措施以強化池塘的天然自淨能力。

生物塘

塘的自淨作用主要依靠微生物(見水的生物處理法)。水中溶解氧的存在狀況對塘水中的微生物有決定性的影響。據此生物塘常區分為厭氧塘、兼性塘和氧化塘,設計時常串聯使用。
厭氧塘 深度一般在3.5米左右或更深。每單位水面每日接受的有機物(負荷率)受各地年平均溫度影響變化較大。水面溶氧量常不能滿足需要,塘水缺氧,故有機物降解過程是厭氧過程,產生沼氣。厭氧過程控制不當時,不但進程十分緩慢而且發生臭味影響環境。較高的水溫對生物塘的自淨過程有利,故應在夏季開始放入廢水,水量逐漸增加。進入正常運行後,要注意掌握負荷。出水不能直接排放天然水體。
兼性塘 塘深1~2米左右,負荷率較低。表層塘水能維持有氧狀態,有藻類繁殖。中層塘水受藻類光合作用和負荷變化的影響,有時有氧,有時無氧。底層塘水和塘底污泥處在無氧狀態。
氧化塘 也稱需氧塘。塘水基本上處在有氧狀態,淨水過程主要是需氧過程。和厭氧塘及兼性塘串聯時也稱三級塘或熟化塘。氧化塘有以下不同設計:①深度不大的水池負荷率低時,全塘池水常能保持有氧狀態。②用控制池深的辦法促進細菌和藻類的共生,以維持有氧狀態,強化淨水過程。水深常小於0.5米,陽光透射塘底,藻類旺盛,形成良好的藻菌共生系統。細菌代謝過程的產物──二氧化碳、氨和磷酸鹽成為藻類的養料。藻類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以補充水面進氧的不足,供應需氧生物過程的需要。這種塘往往用於處理生物處理法污水廠(見廢水處理廠)的出水,以降低氮、磷含量。負荷率一般約100~200公斤BOD5/(公頃·日),廢水逗留時間在2~6天左右,因池淺,需防止水草叢生。③設定表面曝氣器的曝氣氧化塘,池深4米左右或更深。負荷率和逗留時間的變化範圍極為寬廣,受溫度和曝氣兩者影響。當全塘池水有氧時,其負荷率可高些,而逗留時間可縮短。
運行 生物塘可種植水生作物(如水浮蓮、菱角、蓮藕等)或養殖魚、鴨。這將促進物質的自然循環,有助於廢水的處理,並可補償一些處理費用。生物塘出水可用於農田灌溉,且因具有一定的調蓄作用,生物塘常為廢水灌溉系統所採用。良好的生物塘出水也可直接排放天然水體,排放的時機應配合水體的水文條件。
採用生物塘處理廢水,費用一般較低,管理方便,但必須掌握負荷並防止蚊類和水草為害。廢水在塘中逗留的時間常達數天,甚至數十天,故用地較廣。在土地條件許可時,生物塘是引人矚目的。中國的湖北鄂城、黑龍江齊齊哈爾等地採用生物塘處理廢水取得了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