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河岸帶綜合評價理論與修復技術

生態河岸帶綜合評價理論與修復技術

《生態河岸帶綜合評價理論與修復技術》以生態河岸帶為獨立研究對象,從基本概念到基本建設,再到管理方法,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生態河岸帶的有關理論和修復技術。全書共10章,重點論述生態河岸帶的內涵、邊緣效應、綜合評價理論、修復技術及GIS技術在生態河岸帶中的套用。《生態河岸帶綜合評價理論與修復技術》系統性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法與套用相結合,既適合從事水利、生態、環境等專業的科研與教學人員閱讀和參考,又適合從事河道管理與建設的技術和管理人員參考。

圖書信息

作者: 夏繼紅,嚴忠民 著 叢 書 名:出 版 社: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ISBN:9787508458328出版時間:2009-02-01版次:1頁數:147裝幀:平裝開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環境科學

序言

《生態河岸帶綜合評價理論與修復技術》在國內外有關研究的基礎上,從生態河岸帶的基本概念出發,提出生態河岸帶的含義、特徵、內涵和功能,並對生態河岸帶進行功能區劃。從生態學、地貌學、水力學的角度,研究生態河岸帶的生態邊緣效應、力學邊緣效應、社會經濟邊緣效應等邊緣作用機理。根據生態河岸帶的特徵和要求,建立了生態河岸帶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在此基礎上,討論了生態河岸帶修復、規劃和管理的方法,提出了生態河岸帶的主要修復技術、規劃步驟和管理措施。同時,探討了GIS技術在生態河岸帶中的套用領域以及GIs與綜合評價的耦合技術。並結合淮河入江水道的具體特點,利用GIS技術和綜合評價理論,對該河道河岸帶的生態狀況進行了綜合評價,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提出了治理措施和對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河流生態問題已不容忽視,保護河流生態是目前人們非常關注的問題。河岸帶作為河流生態系統與陸地生態系統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換的一個重要過渡帶,它對水陸生態系統起著廊道、過濾器和屏障的作用。河岸帶作為一種生態交錯帶,是很多水生生物和陸生生物的艮好棲息地,它對增加動植物物種種源、提高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生產力、保護水土環境、穩定河岸、整節微氣候和美化環境、開展旅遊活動均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潛在價值。

目前,河岸帶生態系統的重要性逐漸為人們所認識,有關學者已開始研究生態河岸帶的有關問題,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均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由於人們對生態河岸帶認識的局限性,目前對生態河岸帶的認識還非常膚淺,理論研究相對缺乏。如關於什麼是生態河岸帶,什麼樣的河岸帶生態系統才具有生態完整性、生態安全性、生態健康性等問題還沒有較為系統完善的答案。

《生態河岸帶綜合評價理論與修復技術》在國內外有關研究的基礎上,從生態河岸帶的基本概念出發,提出生態河岸帶的含義、特徵、內涵和功能,並對生態河岸帶進行功能區劃。從生態學、地貌學、水力學的角度,研究生態河岸帶的生態邊緣效應、力學邊緣效應、社會經濟邊緣效應等邊緣作用機理。根據生態河岸帶的特徵和要求,建立了生態河岸帶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在此基礎上,討論了生態河岸帶修復、規劃和管理的方法,提出了生態河岸帶的主要修復技術、規劃步驟和管理措施。同時,探討了GIS技術在生態河岸帶中的套用領域以及GIs與綜合評價的耦合技術。並結合淮河入江水道的具體特點,利用GIS技術和綜合評價理論,對該河道河岸帶的生態狀況進行了綜合評價,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提出了治理措施和對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