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型企業

生命型企業

生命型企業是管理大師阿里·德赫斯1997年在《長壽公司》中首先提出的。生命型企業指的是為了“生活意義”而存在和發展的,管理者把企業作為一個有理想、有目標並與生存環境相平衡的“生物有機體”來培養和管理;其生存能力和發展潛力將伴隨肌體的健康成長不斷延續,企業生命的延續可帶來持久的經濟利益,並形成發展的良性循環。

基本思想

1 企業是生存在經濟和市場環境中的一個個體。市場是動態發展的生態系統,企業是需要應變和發展的生命體。

2 企業家的根本任務,是建立一個企業機制和系統,使之能長久生存和發展。企業家的使命在於改造企業使之成為一個能不斷應變、不斷發展的 “生命” ,而不是改造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超人”。

3 企業系統的主體,不是資金和物質資源,而是企業的組織和團隊,對組織和團隊,尤其是知識工作者的有效管理,是21世紀企業面臨的最重大和最根本的挑戰。

4 企業是一個複雜和動態的系統,系統問題,必須系統解決,尋找根本解和系統解是唯一的出路。

三大核心

生命型企業生命型企業
1.網路中心型組織:全新的組織模式,克服傳統企業組織的致命缺陷。

網路中心型組織是資訊時代和21世紀的組織。它強調組織的中心由平台或金字塔轉向網路。這種組織形式從根本上克服了傳統組織的缺陷,使企業組織變成一個信息扁平、傳導靈敏、反應迅速、協作順暢、運行可靠的有機體。美國軍隊和許多世界級企業的成功轉型,已經證明了網路型組織強大威力。

2.卓越系統管理:卓越的系統管理模式,建立企業基業長青的機制和系統。

(1)精確管理:實現嚴密的業務管理

堅持對企業的經營狀況、計畫執行、業務活動、業務過程和員工工作進行全面監控和精益管理,堅持量化事實、細節控制和過程控制

(2)整體協同:克服組織的致命缺陷

建立以協同為基本關係的“網路中心型”組織,克服金字塔組織結構的致命缺陷。基於信息扁平、立體溝通的全新團隊協同模式,在協作、互動的過程中展開決策、執行、協作、反饋和應變調整,充分發揮組織的智力和潛能。全面激勵:維持強力的團隊驅動

(3)全面激勵:維持強力的團隊驅動

強調全面的、全程的、即時的激勵,建立過程中的、環境化的激勵,滿足員工的獎懲心理需求,充分發揮“記分板”效應,強化團隊激勵和內部競爭。

(4)環境驅動:建立長效的治本環境

尊重人性,強調體驗式管理,在自然而然和潛移默化的環境中完成管理,使管理實現長效治本。“環境驅動”是利用協同工具,在日常的協同工作環境和過程中進行自然而然的團隊管理,在工作環境裡,記錄事實,積累知識,並完成團隊的激勵、獎懲、學習和改進。

3.協同軟體裝備:強大的企業管理工具,使生命型企業真正得以實現

精確協同管理系統(即協同管理軟體)是一個集成的數字虛擬企業系統,該系統是以生命型企業的卓越系統管理模型為指導,以“精確管理、整體協同、全面激勵、環境驅動”四個關鍵手段為核心,通過信息化工具,幫助企業實現生命型企業的系統管理,並達到企業的根本和長效治理。

指標體系

生命型企業生命型企業指標體系
1.產業水平因素:

包括一個指標——產業同齡度。

麥可·波特認為,一個企業的成功,不但取決於企業自身的競爭地位,也與企業所處產業的吸引力密切相關。同一個企業,其所處的產業究竟是朝陽產業還是夕陽產業,其意義是不同的。

這並不是說,朝陽產業中的企業比夕陽產業中的更長壽。事實上,隨著產業更迭,新興的產業中企業平均年齡反而更低。我認為更好的指標不是產業是否朝陽,而是企 業是否與產業比較同齡:朝陽產業中的企業固然可能有更多的機會,面臨著更樂觀的未來,但因其尚未經過多少歷練,自身潛伏的失敗因素可能較多;夕陽產業中仍 然存活的企業,往往是大浪淘沙,經受了無情的商業選擇的結果,其自身存活力往往較強,儘管產業前途堪憂。最糟糕的情況出現在夕陽產業中的新企業,很可能面 臨先天不足與後天失調的雙重困擾。所以,與所在產業同齡或者年齡差別不大的企業,更有可能是長壽企業,生命型企業。

2.結構因素:當今柔性結構的企業更傾向於成為生命型企業。這是因為柔性結構企業在以下兩個方面具有剛性企業難以比擬的優勢:

(1)敏銳的觀察力

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變化的一切,對企業的觀察力提出了相當嚴峻的要求。如果不能及時認識到變革因素的巨大影響,其必然如同盲人瞎馬,凶多吉少。柯達公司是這方面的反面案例。

(2)重組應變能力

戰略決定結構。生物界裡,最古老最耐久的“活化石”生物往往是那些特化程度不強的種類。因為特化的生物在高度適應於一種環境的同時,也喪失了對其它環境的適應力。在漫長的年代裡,滄海桑田不斷變換,那些非特化的生物(尤其是我們所說的“低等生物”),在不占相對優勢的情況下卻保全了變化自己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也就不容易滅絕。同理,柔性企業可以及時重組應變,由於小的路徑依賴性而降低了轉移資本,船小好掉頭。

(3)經營範圍的多樣性

在擁有足夠能力的前提下,多種經營可以使企業在特定行業暫時不景氣的情況下,通過改變投資比例或者內部支援等方式度過難關,從而提高了對中小幅度干擾的抵抗力。

3.文化因素:任何一個企業,都代表一種盈利模式、生存方式,根本上說是一種文化。自身文化具有以下特點的企業更傾向於生命型:

(1)凝聚力:

如果企業中形成一種氛圍,使員工具有高度的歸屬感和為共同目標奮鬥的動力,那么其凝聚力必然增強。——這在企業面臨危機的時候往往更能顯山露水。“一盎司忠誠抵得上一磅黃金。”

(2)寬容:

寬容的企業,能夠接受成員的各種創新的嘗試,即使是失敗的。所以其更不容易僵化,更具有重組應變能力。

(3)財務保守性:

這與寬容並不矛盾——前者是在策略上靈活多樣,後者則是關乎生死大計。財務保守性使企業有效規避了風險。

(4)利益相關者的平衡性:

企業不僅是經濟主體,也是負責的社會主體。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保持所有利益相關者的獲利均等與犧牲均等,才能保證公平,保障內部的激勵和外部的信任。利己利他,惠身惠人,這種企業貌似愚蠢,其實是最善於獲取長遠利益的壽星。

管理優勢

生命型企業生命型企業管理優勢
1.決策:基於大量事實和實際需求來決策,驅動決策“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2.執行:通過精確管理的強大體系能力來保障徹底和有力的執行

3.文化:通過工作環境驅動團隊自動接受並維持企業文化

4.信息:隨時獲得和共享大量、全面、完整和精益的信息

5.溝通:無處不在的立體溝通環境,實現真正的團隊溝通模式

6.監控:在人性化環境中不知不覺地實現嚴密的業務和活動監控

7.協作:使企業“大腦和四肢”高度協作、企業智慧型得到高度凝聚和發揮

8.激勵:強化“白板效應”,保障“賞罰有據”,滿足“公正需求”

9.學習:通過與業務緊密結合的工作環境,完成日常和持續的團隊共同學習。

長壽秘密

生命型企業生命型企業長壽秘密
生命型企業的長壽秘決是因為他們具有四個方面的組織物質,形成發特定的管理原則和經營戰略。

其一,具有實用的理想主義。生命型企業的思想原則是實用而理性的,既追求遠的理想,又講求實際的效益,使兩者兼得。具有100多年歷史的美國默克公司的總裁喬治默克說:“人們總是記住,藥是為患者生產的,藥是為人生產的,不是為利潤,但利潤總會如期而來。人們對這一點記得越牢,利潤就越大。”

在這裡,實用性體現了滿足客戶需求的具體行動,而理想主義體現了企業一種根深蒂固的核心和價值原則。美國福特公司在百年的歷史中,經歷過多次波 折,但都有擺脫危機,頑強地生存下來。每次面臨危機,他們都要講座自己的使命、價值觀和指導原則,調整自己的企業文化。他們度過一次次難關、獲得新的 生機,都與亨利·福特早期倡導的一套思想體系有關:使更多的人買得起汽車和使用汽車,使更多的人有報酬較好的工作。這是我一生中的兩個目標。

其二,以創造價值為企業之本。在生命型企業看來,企業理應為消費者提供滿足其現實和潛在需求的更多價值,它把創造價值看得比單純追求經濟目標重要的多。

從理論上說,企業界從為用戶提供產品到創造價值是經營理念的極大深化。一個企業的產品如果對用戶沒有用途和益處,而不被用戶所接受,這個就沒人價值,而生產沒有價值產品的企業,當然是無法生存的。因此,著眼於創造價值,滿足顧客需求而且是不斷變化的需求,企業的生命才能得以延伸,創造價值是企業經營之本。

現代行銷理論強調,企業不能是閉門造車,把自己的產品推給消費者,而是先從市場調查開始,消費者需用要什麼,而後用產品去填充消費者需要市場缺失的價值。一量企業領悟到其生命意義在於不斷創造價值,它就進入了自由馳騁的戰略窨,作出有價值的決策而立於不敗之地。

其三,善於構造企業生態。人們知道,自然界需要生態平衡,所以我規章才努力保護生態,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企業也需用要一種生態,一種生存和發展的和諧環境,包括內在環境和外在環境。生命型企業具有強烈的生態意識,十分注重構造其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窨,並精心加以呵護。

從內部生態環境說,最重要的是建立共同願望而把大家凝聚在一豐收。通過 共同願望的整合,培養員工主動而真誠的奉獻和投入/同時建立起良好的內部人際 關係。如果大家沒有共同目標、共同的願望,各打各的算盤,各想各的利益,如果員工之間色心斗角、關係緊張,那么這樣惡劣的生態環境必然削弱企業的生命力, 根本談不上進步和發展。

在外部生態環境方面,要必變自我與環境完全割裂的意識,把自己溶於外部大環境、大氣候。當社會環境、政策環境、文化環境、科技環境等發生急劇變化 時,企業要積極適應這種變化,調整自我適者生存對企業來說同樣是一條鐵律。在同行企業之間,應當確立共生意識,過度競爭,不正當競爭,很可能是兩 敗俱傷。

其四,注重學習功能的修煉。今天,人類已經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信息經濟的時代,電子網路的迅速發展將使企業管理方式、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戲劇性變 化。知識對個人對企業顯得越來越重要。所有的人和生命組織的企業都必須培養應變能力,發展新技能,這就是學習。只須通過學習,才能重新認識自我,重新創造自我。只有通過學習,我們才能做好從未做過的事情,並不斷擴大創造未來的能量。相反,一個沒有新知識注入的企業,就象斷了源流的注河,不久就會幹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