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高處——李燕傑詩歌散文集

《生命在高處:李燕傑詩歌散文集》是2008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燕傑。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作 者: 李燕傑 著

出 版 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2-1

字 數: 367000

版 次: 1

頁 數: 337

印刷時間: 2008/01/01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302166092

包 裝: 平裝

名家推薦

詩之心。國之魂,詩如其人。

——冰心

使詩打入民眾,產生了“詩可以群”、“詩可以興”的效果。

——臧克家

青年導師,無上光榮。

——艾青

讓閃光的思想插上詩的翅膀,飛向千萬青年人的心中。

——賀敬之

風卷海浪花萬朵,雁上晴空詩一行。

——魏巍

內容簡介

要了解李燕傑的演講,就需了解他的詩與散文。李燕傑的詩與散文是他人生氣貫長虹的精神所在、意境所在,是他“ 讓躺著的文字站起來”的關鍵所在。李燕傑的散文言之有情,有真情;言之有景,有實景;言之有理,有哲理。幾乎篇篇都是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別具一格地闡述了李燕傑的人生感悟、詩意的生活,於點滴、細節、碎片之中閃爍著真、善、美的色彩,以充沛的感情、深邃的意境、豐富的哲理,為人們烹飪思想盛宴、審美大餐。

作者簡介

李燕傑,著名講演家、國學金牌導師、著名教育藝術家、國際易經研究院院長、世界華人教育促進會副會長、院士、美國內申大學名譽校長及博士生導師。

多年來,作者一直從事教育藝術與演講美學的研究,對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古代文化史、中國圖書史,對《易經》、《論語》、《孫子兵法》研究頗深,至今已有700多個社會頭銜,演講4000多場。僅2006年以來就榮獲6項大獎和名譽稱號:演講界終身成就獎、教育培訓界終身榮譽獎、2006年國學導師十大金牌導師獎、世界華人愛心大使獎、“和諧杯”書法一等獎、愛國勳章。

他的名字被收入《世界名人大詞典》、《劍橋名人詞典》等160餘種名人辭典。其著作有《塑造美的心靈》、《鑄魂·藝術·魅力》、《演講美學》、《愛與美的追求》、《愛心慧語》等40餘種。

教育界稱他為“國際教育藝術家”,企業界稱他為“智慧高參”,青年稱他為“鑄魂之師”,家長稱他為“良師益友”,中央領導稱他為“巡迴大使”,中學生稱他為“F5”,大學生稱他為“奔騰5”。

目錄列表

散文卷

寧靜·創新·時空

讀書·人生·感悟

青春·生命·奮進

聖哲與愛心

古稀生日的遐思

千禧年之悟

愛與人生

春日遐想

夢中走出函谷關

武夷之旅

愛與美的繆斯永遠與我們同在

愛心如火炬,一代一代地傳遞

黃河抒情

蘭亭記趣

夢與人生

碧海紅楓定格詩魂中

黃葉·紅樓遐思

登長城遠眺

春天的詩與歌

詩之心 國之魂

親情·友情·愛情

烏蘭諾娃與《天鵝湖》

灕江煙雨行

嶺南秋韻

聖誕之夢

高飛臨降喀拉蚩

伊爾庫茨克之鷹

心的企盼

冰雪之夜的小夜曲

水之夢·伏羲之魂

龍·圖騰與華夏精神

易經·陰陽·平衡·和諧

大道·太極與審美

雨中燕郊園林行

呼倫貝爾之旅

宣化歸來

從紅河谷到感恩節

愛心在交響樂中起伏

生與死的啟示

江湖交匯一片情

伊甸園中的散步

真愛,無需註解

愛的讚歌

愛有愛的哲理

李白在我詩魂中

紅樓夢外情

瑞雪豐年迎春天

西湖波影

箴言啟示錄

西雅圖懷思

電話中談心

當我收到第十五萬封信的時刻

月城懷古

教師生命夢幻曲

聚散匆匆如夢

愛與美的追求

情人節之夢

除夕之夜

萬木凋而山不墜 百川竭而海長平

愛在戈壁荒灘

美的回憶 美的追求

山之德兮海之魂,雁之歌兮蘭之馨

易海揚其波

詩歌卷

寄友人

血輪

茶淀的春天

孤雁

牛虻

天安門前哀悼周總理

詩韻上遙空

十年的啟迪

給一位失戀者的詩

獻給八十年代的青年朋友

歡送畢業同學

日照彩虹生

平生德義人間頌

獻給青島的詩篇

逍遙遊

我匆匆地來 又匆匆地去

春節遙寄台灣友人

曾禮

友誼的橋與船

新疆之行

楓葉伴秋霜

衡陽懷舊

山西之旅抒懷

太陽的啟示

廈門行

未來的召喚

飛鴻遞箋

白雲觀紀游

自白

明月青山交相映

萬里文海一帆輕

愛的哲理

人生與事業的哲理思考

渤海吞邊月

青春與愛情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書齋記趣

靈光常在有無中

獻給關心下一代的同志們

風賦

曲巷行

雪中夜歸

望海亭遠眺

月牙灣遠眺

風雨過後映彩雲

春城有情迎遠客

臨水觀雲天

志潔如冰

盡在無言

蘭香花影入夢魂

金秋上源行

生活之波

朗月映清風

美——魅力無限

遙遠的音樂之聲

清風能感水能化

夕陽西下

冬天的風

景藏虎域聖地贊

秦皇島遐想

國學大師文懷沙教授在魯博即席演講禮讚

但願人間多些寧靜

沉痛悼念國學大師周振甫先生

一灣江水一彎月

望兒山禮讚

漢字禮讚

中華羲黃文化

我走了

無怨無尤

情有獨鍾

獻給愛神與正義

精彩書摘

寧靜·創新·時空

忙,實在太忙,每天生活在緊張、繁忙之中,經常渴望有一天能贏得寧靜。

喧囂的社會。

熙攘的人群。

浮躁的人生。

面對這一切的一切,更渴望那難能可貴的寧靜。其實,像我這樣奔忙一生,忙慣了一生,並不是要追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淡雅,也不是在渴望“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灑脫,而是希望靜下心來,做一些較深入的人生思考。

也許是在朦朧柔美的月色里,

也許是在默默地回首往事風雲的沉思中。

這時,伴著時間的前進,我也許會有些新的感悟。

一份寧靜。

一絲安然。

一刻溫馨。

這都是一種心靈的享受。

然而,享受並不是目的,我是希望在創造中享受生活,在創新中塑造自己值得享受的美好人生。

這一瞬間,也許是孤寂的,然而又有哪個哲人不曾是孤寂的呢?老子李耳騎著青牛出關那一瞬,在曠野之中,黃沙之中,難道不孤獨么?亞里士多德說:“孤獨者不是野獸,就是神靈。”

人,是會思考的動物,所以被譽為“萬物之靈”。

人類從遠古走來,曾遭遇過諸多風險,也經受過無盡的寂寞,然而人畢竟是會思考的,正因為先哲們會思考,所以使人類變得更加有智慧,更加聰明,使人類從愚昧走向了一個又一個的新曆程。

哲人說:人類每前進一步,都是思考之功。

人類社會每前進一步,大自然就會給人類以懲罰。

人類每遭到一次災難,人類總會以更大的進步加以補償。

這也許就是人類不斷前進的規律的法則,我的確在為這些規律感到慶幸。

在我默默地沉思中,

時而感受大自然的真諦。

我在寧靜中思考,在思考中體會大千世界的神奇與變化,我體察到這樣一個顛撲不破的哲理——

人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考。

正因為思考,人進步了。

然而也正因為思考,一些先哲卻遭到了不幸。羅素說:“人們對思想的恐懼,遠遠超過對地球上任何東西的恐懼——甚至超過對死亡的恐懼。”

人類的先哲冒著生命的危險去思考、去行動,普羅米修斯就是這種典型,為了給人類以火,照破思想的黑夜,使人類走向光明。

在我們的思考中,不能忽視的一個話題是每個創新都會遭到阻礙。其實,我們也不必怨天尤人,因為人類社會中一些人有排斥的本能。

倫琴發現X射線,只有湯姆遜相信。

法國科學家貝克勒耳發現鈾的放射性,只有瑞利相信。

愛因斯坦提出“鐘慢尺縮”效應的相對論,全世界只有十幾個人理解。

普朗克提出能量不連續的量子論,許多物理學家都不以為然,認為是對千真萬確的牛頓力學的背離。

美國生物學家麥克林發現一種與經典遺傳方式不同的遺傳現象,權威們不相信,直到他晚年才得到承認……

我靜靜地在思考,人類要進步,就要戰勝陳規陋習。

要改進,

要改革,

要在前人思考的基礎上,形成新的思辨。

從無到有是創造,

從有到無也是創造。

此時,既要看到前人的成就,也要看到前人的不足。這時要善於綜合,哲學家懷特說:“天才是一個人的心靈中產生了有意義的綜合。”

我們今天,不是要重起爐灶的時代,而是要在前人思考的基礎上,不斷地深入思考。

有繼承,

有批判,

有革新。

也許有不足與失誤。

當今,是一個競爭的時代,也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這時急需形成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並藉以提高師生智慧。

至少不要再犯那種錯,比如錯誤地批判摩爾根遺傳學理論、鮑林共振理論、宇宙大爆炸理論……

這些現象留下來的後遺症,並沒有在人們頭腦中完全消散。

一方面與敵人鬥爭,一方面又要側過身來,防備自己陣營里的人,不僅分散精力,而且顧此失彼,疲於奔命……

加上一些人潛在的文人相輕、嫉賢妒能意識……都在影響著社會前進歷程。自然科學領域如此,社會科學領域更為嚴重。

為此,我大聲疾呼,呼籲全社會,給眾多的思考者以思考的時間,給他以思考的空間,也給人們一點思考中的寧靜。

松林掩映依山而居,是寧靜。

仙山古寺,暮鼓晨鐘,是寧靜。

綠水碧波,荷塘月色,是寧靜。

我們渴望的是給志者以寧靜的時空,在廣闊的時空中,形成一種不斷追求、不斷探索的環境。

讓這寧靜給志士們創造一個環境。

讓這寧靜給哲人們以沉思的時空。

讀書·人生·感悟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我挺喜歡南宋雷庵正受所編的《嘉泰普燈錄》里這兩句話。為什麼喜歡?我覺得它內在含蓄,外在優美,耐人尋味,把它寫在宣紙上顯得挺瀟灑,編在詩中顯得挺有意境,體現在生活中別有一番情趣和感受。

不,說感受,倒不如說是感悟,江中無水是照不出月亮的,空中烏雲翻滾是看不見藍天的。從呱呱墜地、初涉人海,到如今即將進入古稀之年,兩萬五千多個日日夜夜,是多么值得回味!

讀的書,是古典的——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海洋中遨遊;幹的事,是現代的——在青年教育事業的征途上跋涉。二者的結合,在詩中體現的、在演講中體現的、在書法中體現的,都被朋友們稱為“新古典寫實派”。

生活,是平實的;思想,是浪漫的。這或許是像我這樣生活的人共同的特點。在漫漫人生路上,書成了我的伴侶,它寄託著我的夢。買書、看書、寫書、教書、藏書……平實而又浪漫的一生,就是在書中度過的。書,一本本地買;書,一頁頁地讀;書,一字字地寫;書,一堂堂地教;書,一堆堆地藏進地下室。

近20年來,在演講之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識萬般友,吃萬般苦,漸漸地才讀懂人生。綜觀全球,已走了許許多多的城市。放眼世界,又結識了眾多的朋友。這20年中讀了許多有字的書,也讀了許多無字的書。

看看四周,男女老少,有人怨春,有人苦夏,有人悲秋,有人恨冬,而我卻泰然處之,行若無事,無怨無憂,活得超然而又灑脫,似乎達到了某種獨特的境界。

只要有書、有美、有愛、有夢就足夠了,就有了自己的充實的人生。

我每天的生活中,無論是在煙波浩渺的滇池,還是在層巒疊嶂的天山,無論是在美加之間尼亞加拉大瀑布前,還是在水城威尼斯的邦迪小船上,無論是在斗室之中讀書、寫詩、寫書法條幅,還是面對成千上萬人侃侃而談,為青年演講,我都沉浸在一種美的享受中。用靈魂寫著詩,畫著畫,譜著曲。每次演講,都展示著一幅波瀾壯闊的畫面;每次寫詩,都流瀉著一首氣宇軒昂的樂曲;每次寫書法,都揭示著一些發人深思的哲理。

我們從事的是這樣一個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鑄魂大業,它關係到千家萬戶;我們開拓的是這樣一個值得自豪的事業,付出的代價再大我們也絲毫無怨無悔。儘管在工作中遇到一些矛盾,有時也稍有不快,但睡了一覺、講了一堂課、讀了一本書之後,一切又煙消雲散化為烏有。有時當獨自一個人在月下散步、燈下讀書時,似乎又沉浸在猶如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氛圍之中。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

人生如明月,人生如江水,永遠嚮往著光明,永不停息地向前奔流。生活、事業、讀書、交友等相和諧、相統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時而與古人談心,時而向今人抒懷。在工作學習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淨化自己的靈魂,增益自己的智慧,同時也強化了人們之間的友誼,達到人生最圓滿的憩息與皈依,沒有任何私心雜念,沒有人世之間那么多無聊的爭鬥,更沒有爾虞我詐,心態平靜如明月、似江水。這時,我會深深感到這是一種超功利的、純美學意義上的境界,是一種恆久、雋永、真實的境界。這時,我常常會寫下幾句詩並渴望它成為人生的浪漫曲,使聽眾,讀者,見過面、沒見過面的朋友都能獲得美的享受。我用真心去體會有字、無字書中人們的懷想與希冀,用真心去回報那些善良的人,回報他們一顆顆純潔美好的心。這時,我才真正感到活得輕鬆、瀟灑、無愁、無憂,更不感到勞累。

過去的路,是這樣走過來的,今後的路,還是要這樣走下去。過去的,有的印象深刻些,有的只留下朦朧的印記,如那溫情脈脈的薄紗,有些已成為過眼煙雲,不知何時已飄散遠去,但那不該忘記的卻永遠留在心的深處,那深深的親情、友情、愛情……卻如陳年佳釀,永遠在心底,而且埋得愈久就愈醇厚,愈甘美……

路,是這樣走的,過去是這樣走過來,今後也將這樣走下去,無須怨,也無須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信馬由韁,隨心所欲。

古人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那種鍥而不捨的探求精神是值得欽敬的,兩句名言,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我也很喜歡這兩句詩,但每當我吟誦之時,並沒有那種悲涼之感,而是感到振奮和激勵,以堅定的意志繼續探索下去,更執著地走完這人生之路。

過去的生活中,我結識了許許多多的朋友,有老朋友,有新朋友,有許許多多忘年之交,他們給我以真誠與幫助,今後在未盡的生活旅途中,還會有更多的朋友,真摯的友情將伴我終生。當一些人說漂泊、孤獨是人生永遠無法擺脫的夢魘時,我覺得自己的生活是那么充實,有詩有歌,有情有義。

當一些人陷入金錢、物慾之中的時候,我想告訴人們,人間還有這么一種令人艷羨的生活樂園,這是一片人間淨土、人間天堂。有些人可能認為它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我認為,這不是夢幻,這是現實,因為我一直在走著這樣一條路,今後,仍將繼續走下去,一如既往,義無反顧,這是現實,絕非夢囈。

笑,是一種美。如花開,如月圓,如陽光燦爛。

笑中有愛,笑中有喜,笑中有快慰,笑中有情趣。

在大千世界萬事萬物中,似乎只有人會笑。笑是人類表述喜悅、愛慕的專利。一個人在笑的時候,顯得更美好,更聰穎,也更有魅力。

人有微笑、大笑、狂笑,也有仰天大笑、捧腹大笑。當然,也有冷笑、苦笑、傻笑、假笑、奸笑。除了後面那幾種非正常的笑,只要是由衷的笑,總是美的,即使在激動時含淚的笑,也是非常美的,如同牡丹花濺淚。

不會笑的人是可悲的。

會笑而從來沒有笑過的人是可憐的。

會笑而不能笑或不敢笑的人是可嘆的。

會笑而且敢笑的人是幸福的。

自己會笑,又能使別人笑的人則是更加幸福的人。

上帝賦予人笑的本能,又賦予人笑的權利,只要是正常的人,就應該充分地利用這種本能,享有這種權利。

革命使人們得到解放,受壓迫的人們笑了。改革使人們贏得進步,人們又笑了。一個經歷了若干年苦難的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笑了。革命者、改革家給人們帶來了微笑,他們自己笑得更美好。

如今,在建設時期,一些人不大容易使人笑了,這是多大的遺憾啊!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人怎能笑呢?人們說:“掌權的人,掌握別人命運的人,應當是善於使人笑的人,使那些不會笑、不能笑的人笑口常開,這樣的領導人才是值得敬佩的。”

要想使別人笑,首先得自己會笑。心懷坦蕩、朝氣蓬勃、熱情洋溢,對生命、對青春、對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體現一種愛,這種人是幸福的人,也是能把幸福傳導給別人的人。

在遇到困苦時,在遇到災難時,在遇到挫折時,在遇到人們難以承受的折磨時,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使愁眉苦臉的人、欲哭無淚的人破涕為笑,這需要一種胸懷、一種智慧,這也是一種藝術,是一種做好人的工作的藝術。

俗語云: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如果每個人都能使別人笑口常開,我堅信這個社會的男女老少,都將成為幸福的人。

在複雜的生活中,也許遇到譏笑。這時要泰然處之,行若無事,把譏笑變成發動機的燃料,把譏笑變成勝利的歡笑。

在坎坷的道路上,或許會遇到嘲笑,這時,要胸懷坦蕩,堅持奮鬥,把嘲笑置之度外,變嘲笑為成功的催化劑,戰勝困難爭取勝利,把嘲笑變為成功的驕傲。

孩子們,在笑聲中成長。

成年人,在笑聲中創業。

老年人,在笑聲中發揮餘光餘熱。

即使在夜晚,也會在微笑中入睡,在夢中也會笑語盈盈,帶著微笑從夢中醒來。

人們說:“誰笑得最久,誰笑到最後,誰就是真正的勝利者。”

人們用真善美與愛心對待一切,帶著微笑登山,帶著微笑跨海,即使在風中去,即使在雨中來。微笑與青春常在,微笑使幸福常在。

如今,我們屹立在世紀之交的山巔,當我們告別飽經滄桑的艱難歲月時,看看自己,瞧瞧別人,我們為什麼不可以給別人也給自己多些微笑與大笑?

有人說:“笑,既是一門關於人們提高生活質量的科學,也是一種改善人類生活環境的藝術。當我們真正懂得了人的解放才是生產力的根本解放時,我們就應當使人們從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都變得更加美好,使人們生活得更加愉快。”

讓花更好,讓月更圓,讓微笑與大笑與人相偕,讓愛與美與人們相伴。

青春·生命·奮進

南昌的晨曦,為校園迎來一片霞光。

一邊是年過八旬的地下黨老戰士,白髮蒼蒼。

一邊是接待老同志的青年志願者,青春煥發,喜氣洋洋。

在這強烈的反差中,我既歡慰,又略感蒼涼。

值得歡慰的是,祖國大業後繼有人,新的一代已經健康成長。

感到淒楚的是,人生百年,若白駒過隙。早年的年輕戰士,今天已經走到了暮年。

青春是美麗的,雖然青春是短暫的,但正因為短暫,所以才寶貴,人生的短暫讓我們重視生命的意義。童年的純真之美,老年的成熟之美,也如同青春之美一樣令我們讚頌。應當說,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可以是閃光的、多彩的,應當是有價值的。

今日的老戰士在55年前,也像今天的青年志願者一樣,青春年少,風華正茂,然而今天他們老了。滿頭銀髮放射著智慧的光芒。他們額頭深而又繁的皺紋顯示著他們一生的豐功和偉業。從他們每個人的談話中,可以看到他們的一生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他們如同每個平凡的人一樣,走完了幾十年的歲月;他們又是偉大的,在青春年少時選擇了解放人類的道路,為南昌乃至全國的解放貢獻了力量,又在建設中經歷了無數艱辛,遭受無數次的挫折,然而他們是堅強的。當我和他們一一握手時,我仍能感受到他們臂膀的力量。正如一位老戰士在陽光下對青年志願者所說:“我們從舊社會走過來了,一年一年地過去了。每一年、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鐘都有著實實在在的生活內容,都有豐富變幻的真情實感,我們對明天的太陽都有著深深的企盼,因此我們每天都注入了我們人生的追求,從舊社會到新社會,從解放前到解放後,從一個青年人歷盡滄桑到了八旬老人,這也許就是生活,這就是人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