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蔓枯病

甜瓜蔓枯病

莖蔓受害多在莖節處形成初為水漬狀、深綠色斑,以後變成灰白至淺紅褐色、不規則壞死大斑,並迅速向各方向發展,造成莖折或死秧。在田間病部常產生乳白至紅褐色流膠,病斑表面形成許多小黑點。葉柄染病,呈水漬狀腐爛,後期產生許多小黑點,乾縮折倒,萎蔫枯死。。

信息

中文學名:甜瓜蔓枯病
別稱:黑腐病
病原中文名:瓜黑腐小球殼菌
病原分類地位:子囊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甜瓜白蘭瓜哈蜜瓜
主要為害部位:主蔓和側蔓

為害症狀

甜瓜蔓枯病又稱黑腐病,發病株率高達30~50%,主要為害主蔓和側蔓。初期病症多在蔓節部,現淺黃綠色油漬狀斑,病部常分泌赤褐色膠狀物,乾後變成黑褐色塊狀物。後期病斑乾枯凹陷,表面呈蒼白色,易碎爛,其上生出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白蘭瓜瓜蔓顯症3~4天后,病斑即環莖一周,七天后產生分生孢子器,嚴重的14天后病株即枯死。果實染病,主要發生在靠近地面處,病斑圓形,大小1.5~2厘米,初亦呈油漬狀,淺褐色略下陷,後變蒼白色,斑上生有很多小黑點,同時出現不規則圓形龜裂,濕度大時,病班不斷擴大發生水腐,菌絲深達果肉,果面現白色茸狀菌絲層,數天后產生黑色小粒點。此間如遇雨可見黑色小粒點噴出髮絲狀或露滴狀粉紅色孢子角。此外,同類型的哈蜜瓜蔓枯病多發生在6月底至7月中旬,主要為害根頸、瓜蔓、葉、葉柄和果實。初只發生在近地表的根頸上,呈局部不規則形水漬狀斑駁,暗青色,後圍繞莖基1周,且向上、下蔓延,向上越過主莖分叉,致所有分枝染病;向下可擴展到地下頸與根交界處,全長7~38厘米,病部溢有褐色汁液,表皮腐爛。後病部同時長出黑色小粒點,屬急性型症狀。此外有的僅見為害根頸處稍凹陷,表皮灰白色,龜裂,病斑上小黑點稀疏,死蔓少,屬慢性型。

病原形態特徵

瓜黑腐小球殼菌(Mycosphaerellamelonis(Passerini)ChiuetWalker),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無性態瓜葉單隔孢菌(AscocbcucumisFautr.etRoum),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埋生在寄主表皮下,球形至扁球形,褐色,大小95~137.5微米;內壁密生簡單的分生孢子梗,單孢無色,大小7.5~15.5×2.5~4微米,器孢子具兩型:一類是小型孢子,特豐富,橢圓形或卵形,單胞無色,大小5.3~10.5×2.8~5微米。另一類是大型孢子,橢圓形至長卵形,具1隔膜,個別2~3個隔膜,隔膜縊縮,大小7.5~17×2.5~5.5微米。該菌在PSA上菌落初白色,擴展後呈圓形,除邊緣白色外,內絲暗黑色,氣生菌絲稠密發達,白色至灰白色。該菌侵染哈蜜瓜,梨瓜、西葫蘆、西瓜、籽西瓜等葫蘆科植物。台灣記載甜瓜蔓枯病菌學名Didymellabryoniae異名有Ascocbcucumis、A.citrullina、A.meloni、A·cucumeris、Ph’llostictacitrullina、P.ortn'cularia、sphaerellacitrullina、s.melonis、Didymellamelonis、Didymospaeriamelonis等。該菌器孢子變異大,學名迄今仍未統一。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子囊殼、分生孢子器、菌絲體潛伏在病殘組織上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植株染病後釋放出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七月中旬氣溫20~25℃,潛育期3~5天,病斑出現4~5天后,病部即見產生小黑粒點。分生孢子在株間傳播距離6~8米。甜瓜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一般薄皮脆瓜類屬抗病體系,發病率低,耐病力強;厚皮甜瓜較感病,尤其是厚皮網紋系統、哈蜜瓜類明顯感病、如麻醉瓜、羅斯轉、哈蜜瓜發病重;小暑白蘭瓜、大暑白蘭瓜次之,鐵旦子、薄皮脆發病率最低。病菌發育適溫20~30℃,最高35℃,最低5℃,55℃經10分鐘致死。據觀察5天平均溫度高於14℃,相對濕度高於55%,病害即可發生。氣溫20~25℃病害可流行,在適宜溫度範圍內,濕度高發病重。5月下旬~6月上中旬降雨次數和降雨量作用該病發生和流行。連作易發病。此外密植田藤蔓重疊鬱閉或大水漫灌的症狀多屬急性型,且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龍甜1號等抗蔓枯病的品種,此外還可選用伊麗沙白、新蜜雜、巴的等早熟品種。
(2)藥劑處理種子,對殺滅種子上病菌,防止苗期侵染具有重要作用。
①浸種種子可用40%福馬林150倍液浸種30分鐘,撈出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再催芽播種;也可用50%甲基硫菌靈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浸種30~40分鐘。
②用種子重量0.2%~0.3%的40%拌種雙粉荊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
③種子包衣。用0.3%~0.5%的種衣劑9號或10號進行包衣,可有效地防治立枯病,還可兼治猝倒病和炭疽病。
(3)採用高畦或起壠種植,嚴禁大水漫灌,防止該病在田間繼續傳播蔓延。
(4)合理密植,採用搭架法栽培對改變瓜田生態條件,減少發病作用明顯。此外要及時整枝、打杈,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攜至田外集中深埋或燒毀。
(5)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6)發病初期在根頸部或全株噴灑20%利克菌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0%拌種雙粉劑懸浮液500倍液、24.9%待克利乳油3000倍液、80%新萬生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8~10天再噴1次,共噴2~3次。棚室栽培時可噴撒5%防黑霉粉塵劑,每667平米用藥1kg。此外於白蘭瓜三葉期(間苗後或溝栽法溝膜揭掉第二天)灌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效果也很好,如能結合葉面噴灑效果更好。採收前4天停止用藥。

生物防治

預防方案:在植株緩苗期和第一穗果開花膨大期用《青枯立克》500倍液進行灌根,7天左右用藥1次,每個時期連用2—3次。
治療方案:採取“塗抹+灌根”的綜合防治方案,具體為:
1.塗抹:《青枯立克》100ml兌水10斤,對病部進行塗抹,2—3天1次,連凃2次。
2.灌根:《青枯立克》300倍液+《大蒜油》15-20ml,對嚴重病株及病株周圍2—3米內區域植株進行小區域灌根,連灌2次,兩次間隔1天,根據病情第2次用藥後間隔3—5天再鞏固用藥1次;其餘可採用500倍液進行穴灌預防1-2次,間隔3-5天。
備註:1、灌藥時,每株用水量以灌透為宜(苗期需100—200ml左右;花期、結果期需200—500ml,具體根據植株生長時期、土壤乾濕度而定)。2、病情嚴重,植株長勢弱時,可同時配施《海藻生根劑——根基寶》300倍液,同時進行灌根,促進根系生長,強壯植株,提供抗病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