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糖苷過多症

甘露糖苷貯積症(mannosidosis)是一種因α-甘露糖苷酶缺乏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本病多見於嬰幼兒及少年。

甘露糖苷過多症

疾病概述

甘露糖苷貯積症(mannosidosis)是一種因α-甘露糖苷酶缺乏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本病多見於嬰幼兒及少年。
按起病年齡,可將甘露糖苷貯積症病情嚴重且在嬰兒期發病者稱為Ⅰ型或嬰兒型;病情輕且在少年發病者稱為Ⅱ型或少年型。前者出生時多發育正常,1 歲左右可出現進行性面容醜陋,巨舌,扁鼻,大耳,牙縫寬,頭大,手足大,四肢張力低下並運動遲鈍,但其程度不及Hurler 綜合徵。胸骨隆凸,胸腰駝背,顱蓋骨增厚,角膜一般清晰,但也有的患者出現晶體渾濁,初生時部分患者就有耳聾或有語言障礙,智力低下。Ⅱ型多於2 歲後發病,體格與精神運動發育正常,2 歲後開始進行性大腦發育遲緩,頻繁的呼吸道感染,面容醜陋,眉粗厚,門齒間距增寬,凸頜,前髮際低,有輕度雙側耳聾(多為感覺性)。部分病人可有全血減少。 疾病描述 甘露糖苷貯積症(mannosidosis)是一種因α-甘露糖苷酶缺乏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臨床特徵類似Hurler 綜合徵,無黏多糖尿,但組織中含甘露糖的成分增加。 症狀體徵 按起病年齡,可將甘露糖苷貯積症病情嚴重且在嬰兒期發病者稱為Ⅰ型或嬰兒型;病情輕且在少年發病者稱為Ⅱ型或少年型。前者出生時多發育正常,1 歲左右可出現進行性面容醜陋,巨舌,扁鼻,大耳,縫寬,頭大,手足大,四肢肌張力低下並運動遲鈍,但其程度不及Hurler 綜合徵。胸骨隆凸,胸腰駝背,顱蓋骨增厚,角膜一般清晰,但也有的患者出現晶體渾濁,初生時部分患者就有耳聾或有語言障礙,智力低下。Ⅱ型多於2 歲後發病,體格與精神運動發育正常,2 歲後開始進行性大腦發育遲緩,頻繁的呼吸道感染,面容醜陋,眉粗厚,門齒間距增寬,凸頜,前髮際低,有輕度雙側耳聾(多為感覺性)。部分病人可有全血減少。 疾病病因(查看內容) 遺傳基因缺陷,病人體內酸性型α-甘露糖苷酶缺陷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病理生理(查看內容) 本病基本的生化異常是酸性型α-甘露糖苷酶缺陷。該基因定位在19p13.2~q12。正常時這種酶水解低聚糖(oligosaccharide)α-鍵連線的甘露糖苷。因為本病酸性型α-甘露糖苷酶缺陷,故糖蛋白不能分解,富有甘露糖的低聚糖即沉積於組織內,主要在腦內,且隨尿排出。腦內神經元腫脹,呈氣球樣,其中的沉積物質就是含甘露糖的糖蛋白。

病理

大腦皮質、腦幹和脊髓內出現普遍性神經元腫脹,呈氣球樣變。在冷凍切片上,包涵體物質PAS 染色呈陽性。三叉神經和椎旁交感神經節也含有同樣的包涵體。此外尚有神經細胞瀰漫喪失,白質內發生脫髓鞘性變和膠質變性等。小腦萎縮,其組織學改變為廣泛性,蒲肯野細胞和顆粒細胞喪失。肝臟活組織檢查顯示有細胞質包涵體,其大小為1~9μm 不等。電子顯微鏡檢查神經包涵體顯示有單層膜包繞的空泡,其內有電子透明細顆粒物質,有時尚有細的纖維物質。電子顯微鏡檢查肝細胞包涵體可見有周圍包以膜的空泡,其內含有網狀顆粒物質、電子不透光小球(electron-opaque globules)、膜碎片和髓磷脂。在庫普弗細胞、肝竇上皮細胞、脾淋巴細胞、淋巴結、周圍血細胞、黏膜下結締組織細胞和骨髓中,均可見有包涵體。 診斷檢查(查看內容) 診斷:根據臨床症狀、X 線表現、反覆感染、智力低下、運動遲鈍、肝及其他組織活檢顯示酸性型α-甘露糖苷酶缺乏和尿中無過多黏多糖排出等,即可診斷本病。
實驗室檢查:周圍血象中的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及骨髓細胞內可見有空泡。肝組織和其他組織活檢,生化分析顯示甘露糖苷增加及酸性型α-甘露糖苷酶缺乏。尿中含甘露糖的寡糖。
其他輔助檢查:X 線檢查:X 線表現為輕度多發性骨發育不全,腰椎椎體發育不全,呈鳥嘴狀,髂骨翼輕度外翻,髖外翻畸形,肋骨增寬。長骨的骨骺、骨幹、掌骨和指骨增粗。顱骨穹窿部及顱底硬化,有的病例可出現嚴重脊柱側彎和駝背。 鑑別診斷(查看內容) 在鑑別診斷方面需注意與其他幾種黏脂貯積症相鑑別。 治療方案(查看內容) 無特殊療法,必要時可手術矯正骨骼畸形和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併發症(查看內容) 本病可並發大腦發育遲緩,部分病人可並發全血減少。 預後及預防(查看內容)預後:預後較差,多在4~5 歲死於感染。部分病例可存活到學齡期甚至成人。

預防:

1.一級預防 遺傳病的預防,除了從整個人群的角度做好流行病學調查、攜帶者檢出、進行人群遺傳監護和環境監護、開展婚姻和生育指導、努力降低人群中遺傳病發生率、提高人口素質之外,針對個體,必須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避免遺傳病後代的出生(即實行優生)和遺傳變異的發生,採取通常的措施包括:婚前檢查、遺傳諮詢、產前檢查和遺傳病的早期治療。
(1)婚前檢查:婚前檢查(即婚姻保健),它是保證男女雙方婚後生活幸福、後代健康的重要環節。婚前檢查的重點是:①遺傳病方面的調查,包括詳細詢問男女雙方及其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既往病史及醫治情況,尤其是有無先天畸形,遺傳病史和近親婚配史。必要時應進行家系調查、血型檢查、染色體檢查或基因診斷,以檢出攜帶者;②全面的體格檢查,主要是對急性傳染病,結核病,或嚴重的心、肝、腎疾病,泌尿道慢性炎症等可嚴重威脅個人或配偶健康的疾病,以及女方的嚴重貧血、糖尿病等可對胎兒造成影響的疾病的檢出,並動員經治癒後才可結婚;③對男女生殖器官的檢查,檢出性器官畸形,兩性畸形等疾患,以便及早採取措施。
(2)遺傳諮詢:遺傳諮詢(genetic counselling)是由臨床醫生和遺傳學上作肯定解答,遺傳病患者及其親屬提出的有關遺傳性疾病的病因、遺傳方式、診斷、治療及預後等問題,估計患者的子女再患某病的機率,並提出建議及指導,以供患者及其親屬參考。遺傳諮詢的意義在於:①減輕患者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減輕患者及其親屬的心理壓力,幫助他們正確對待遺傳病、了解發病機率,採取正確的預防、治療措施;②降低人群遺傳病的發生率,降低有害基因的頻率,及減少傳遞機會。
2.遺傳病治療中總的原則是禁其所忌,去其所余,補其所缺,調節代謝平衡,防止症狀的出現。
(1)糾正代謝紊亂:這是目前治療遺傳性代謝病的最主要方法,隨著對遺傳性代謝病發病機制和中間過程的認識不斷深化,此法的適用範圍也日益擴大。
①飲食控制(禁其所忌):當代謝異常造成機體某些必需物質缺乏時,通過飲食加以補充;而當代謝物質發生貯積時,則限制此代謝物或其前身物質的攝入,來維持平衡。苯酮尿症患者低苯丙氨酸飲食就是很好的範例。另外,還可通過限制對特定物質的吸收來減少攝入,如苯酮尿症患者服用苯丙氨酸氨基水解酶膠囊,可以將食物中的苯丙氨酸轉化為轉苯丙烯酸,而被消除。
②減少底物(去其所余):因代謝產生有害物質而引起疾病時,可以通過降低有害底物和減少其前身物質及代謝衍生物的濃度,去除或減少其毒性作用來控制或改善疾病的症狀。主要方法有:A.螯合或促進排泄;B.血漿置換法和親和結合法;C.改變代謝途徑;D.外科旁路手術;E.代謝抑制。
③產物替代(補其所缺):當重要的酶促反應產物不足而致病時,可直接補充相應的必需的終產物。如給垂體性侏儒患者以生長激素,給血友病患者以抗血友病蛋白(凝血因子),給遺傳性免疫缺陷病人以相應的免疫球蛋白。
(2)糾正酶活性異常:
輔酶的補充:有些遺傳病,酶活性異常可能累及:
A.一種特異性輔酶或維生素的結合部位。
B.有活性的輔酶轉運或生物合成過程,導致異常。許多輔酶是全酶正常活性所必需的。所以補充輔酶成分也是誘導酶活性增加的一種有效方法,它可以使全酶在細胞內降解速度減慢,提高酶的半衰期,還可降低酶促反應的米氏常數(Km),目前已用此方法治療25 種以上的遺傳病。如用鈷胺素(B12)治療多種貧血和甲基丙二酸尿症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