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有色金屬化學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

甘肅省有色金屬化學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依託於蘭州大學和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蘭州大學-金川公司金屬化合物聯合實驗室的基礎上組建。其目的在於集中蘭州大學化學及相關學科和聯合實驗室的綜合研究力量與設備,結合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技術與我省的金屬資源優勢,瞄準有色金屬化學的前沿化學問題及國家和甘肅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需求,進行高水平的基礎研究與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材料研發。實驗室2009年5月籌建,2011年6月通過甘肅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

實驗室概況

甘肅省有色金屬化學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依託於蘭州大學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蘭州大學-金川公司金屬化合物聯合實驗室的基礎上組建。其目的在於集中蘭州大學化學及相關學科和聯合實驗室的綜合研究力量與設備,結合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技術與我省的金屬資源優勢,瞄準有色金屬化學的前沿化學問題及國家和甘肅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需求,進行高水平的基礎研究與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材料研發。實驗室2009年5月籌建,2011年6月通過甘肅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
結合甘肅省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及有色金屬資源,實驗室的研究方向主要涵蓋三個方向:(1)稀土發光材料研究:研發納米稀土發光、長餘輝發光材料、發光器件、光電轉化材料、新型真空紫外用發光材料和顯示材料。(2)新型催化材料研究:研製以鎳、鈷、銅與各種貴金屬為催化劑活性組分的、在不同化學工藝中使用的新型催化劑。(3)新能源材料研究:研發安全可靠的高效能化學能源材料,包括燃料電池、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等。
實驗室現有固定研究人員28人(教授16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導師13人),其中45歲以下人員17人。
實驗室作為國內外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的平台,與美國、日本、克羅埃西亞、港台地區以及國內的許多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和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實驗室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青年基金項目及省部級科研項目70餘項,發表SCI學術論文 150 余篇。
實驗室擁有30餘台技術先進的儀器設備,現有儀器價值總值1900餘萬元。

學術委員會

學術委員會職務
薛群基 院 士 主 任 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馮守華 院 士 副主任 吉林大學
高 松 院 士 副主任 北京大學
陳小明 院 士 委 員 中山大學
洪茂椿 院 士 委 員 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李 燦 院 士 委 員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嚴純華 院 士 委 員 北京大學
鄭蘭蓀 院 士 委 員 廈門大學
卜顯和 教 授 委 員 南開大學
曹 榮 研究員 委 員 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陳 榮 教 授 委 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李景虹 教 授 委 員 清華大學
劉偉生 教 授 委 員 蘭州大學
劉玉強 教授級高工 委 員 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馬建泰 教 授 委 員 蘭州大學
蘇成勇 教 授 委 員 中山大學
孫為銀 教 授 委 員 南京大學
閆忠強 教授級高工 委 員 金川集團公司鎳鈷研究院
俞書宏 教 授 委 員 中國科技大學
張洪傑 研究員 委 員 中科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
左景林 教 授 委 員 南京大學

科研團隊

教授
劉偉生教授 博士生導師
1958年10月生,理學博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現任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配位化學與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長。1982年山東大學化學系畢業獲學士學位,1988年、1996年在蘭州大學化學系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1996年、1998年在香港大學化學系做訪問學者,2001至2002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做高級訪問學者。
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甘肅省化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學會晶體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無機化學學科委員會委員、套用化學學科委員會委員,《無機化學學報》編委。主要從事無機化學的科研及教學工作,研究方向為稀土化學、功能配合物、功能材料化學。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Eur. J.”,“Appl. Phys. Lett.” 等SCI刊物上發表論文150餘篇,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年)及一等獎(2004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11年)。
馬建泰 教授 博士生導師
1962年1月生,1982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1985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催化與動力學方向,1995年獲蘭州大學有機化學專業理學博士學位。1993至1994年赴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做博士後研究。現任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甘肅省化工學會副理事長、蘭州分離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甘肅省生物化學行業技術中心主任、蘭州大學-葫蘆島化學化工聯合實驗室主任、《蘭州大學大學學報》編委、《化工科技》編委。主要從事工業催化劑與催化工藝、多相不對稱催化氫化、分子篩催化劑的改性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後主持了硝基化合物加氫鎳催化劑、TDI生產過程用鎳催化劑、Pd/C催化劑、碳-5石油樹脂加氫催化劑、澱粉基質選礦藥劑、植物油加氫鎳催化劑、IDB脫氫催化劑及固定床催化脫氫工藝等領域的研究與產業化,其中硝基化合物加氫KT系列鎳催化劑等多項成果處於國際先進或領先水平。
陳興國教授 博士生導師
1952年12月生,1982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並留校任教,1987年獲碩士學位,1994年獲博士學位。先後在澳大利亞Monash大學、日本Fukui大學、巴黎第七大學和美國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從事合作研究。現任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生命分析化學與原子分子工程研究所所長、《分析化學》、《岩礦測試》和《分析科學學報》等雜誌編委。在Electrophoresis、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和Nanotechnology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80餘篇(其中200餘篇發表在SCI源刊物上),編著《微波流動注射分析》一書和American Scientific Publishers 出版的Handbook of Nanoceramics and Their Based Nanodevices一書中Chapter-46。主持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一項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四項科研成果獲甘肅省教育委員會科技進步獎,一項科研成果1992年獲國家教育委員會科技進步獎,一項科研成果1998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二項科研成果2001、2007年獲中國高校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90年獲“甘肅省高等學校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稱號,199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2年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主講的《分析化學》課程在蘭州大學教學評估中兩次獲主幹課程優秀獎,2000年被評為教育部名牌課程, 2003年被評為甘肅省精品課程。作為編委參與了國家教委九・五重點教材《無機化學與化學分析》的編寫工作。已培養50餘名碩士、博士研究生。目前主要從事生命分析化學、高效毛細管電泳、流動注射-毛細管電泳的理論及套用、藥物分子與蛋白質相互作用以及人工神經網路和納米材料在分析化學中的套用等研究工作。
柳明珠教授 博士生導師
1953年8月生,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南京大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理學博士。一直從事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方面的教學及科研工作。現任化學系系主任�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目前主要學術兼職有:教育部高等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專業委員會高聚物分子表征學科組委員�甘肅省馬鈴薯澱粉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甘肅省馬鈴薯產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甘肅省化學會理事�《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及《合成橡膠工業》雜誌編委�Polymer、European Polymer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等國際著名刊物特約審稿人。研究方向為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高聚物結構與性能、高分子物理化學。主要科研成果:省級鑑定成果4項,其中1項為國際先進水平;被國家科技部確定為國家重點科技成果推廣項目1項;被國務院五部委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1項;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已授權的中國發明專利1項;在國內外有關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
劉 鵬 教授 博士生導師
1974年生,1996年西北工業大學化工系高分子材料專業畢業,2001年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理學博士畢業, 2001年-2003年在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現為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教授。2009年被評為蘭州大學教書育人先進個人,2009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發表SCI論文130餘篇,應邀擔任J. Biomater. Nanobiotechnol.、J. Nanosci. Lett.、NanoTrends: A J. Nanotechnol. Appl.、J. NanoSci. NanoEng. Appl.、Nanosci. Nanotechnol.: An Int. J.等國際期刊編委;應邀為Adv. Mater.等期刊審稿150餘篇。
黃國生 教授 博士生導師
1961年1月生,1982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稀土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85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有機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1998年獲理學博士學位。2002年8月-2003年8月在台灣清華大學化工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85年留蘭州大學化學系(現化學化工學院)金屬有機教研室任教。曾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副院長等職,現任套用化學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有機化學和套用化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已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主持和參加各類科研項目20多項,獲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三次,1994年獲甘肅省高校青年教師成才獎。
陳保華 教授 博士生導師
1962年10月生,1984年、1996年、2002年在蘭州大學化學系先後獲得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博士學位,1984年7月至1993年8月在甘肅省輕工研究所工作,1996年7月調入蘭州大學。現任甘肅省營養學會理事、《中華醫學研究》常務編委。1999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社科成果一等獎;2001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社科成果獎一等獎;2005年獲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合作發表論文60篇。
景歡旺 教授 博士生導師
1964年1月生,1984年、1991年、1998年先後在蘭州大學化學系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84年至1997年先後在蘭州大學、北京語言學院和剛果NGUABI大學學習法語,1998年至2000年在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後,2000年至2002年在美國西北大學化學系做博士後。是中國民主同盟會盟員、民主同盟甘肅省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永久會員、美國化學會會員。擔任J. Org. Chem.、Tetrahedron、Catal. Commun.、Molecules、《有機化學》、《催化化學》等學術刊物的審稿人。1992年榮獲蘭州大學“物理化學試驗教學優秀獎”,1996年榮獲蘭州大學首屆“教學新秀獎”,1996年獲甘肅省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均相催化、金屬有機、結構化學和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研究。
張海霞 教授 博士生導師
1970年10月生,1996年獲得蘭州大學分析化學碩士學位留校任教,2000年獲得分析化學博士學位,2001年-2002年在比利時自由大學生物醫學實驗室作博士後研究,2007年-2008年在韓國朝鮮大學藥學院交流訪問。 2004年6月榮獲第三屆“蘭州大學教學新秀獎”一等獎;榮獲蘭州大學2005年度“三育人”先進個人稱號以及2009年蘭州大學“巾幗標兵”榮譽稱號。 先後主持了國家基金2項,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1項,霍英東優選課題1項,甘肅省自然基金1項,金川公司招標難題1項,金川公司預研基金多項,蘭州大學骨幹教師資助計畫1項。榮獲第12屆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獎,2007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科研方向集中於糖尿病研究中新分析方法的建立和生命樣品預處理新方法的研究。
唐 瑜 教授 博士生導師
1972年10月生,理學博士。1993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1996、1999年在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先後獲理學碩士、博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從事無機化學的教學以及稀土配位化學的研究工作。曾於2000至2003年從事在職博士後的研究工作。2001年11月晉升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7年4月晉升為教授,2008年1月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入選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二層次人選和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現任甘肅省有色金屬化學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配位化學與功能材料研究所副所長、化學系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無機化學課程組組長。
覃文武 教授 博士生導師
1972年10月生,1994年7月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2000年、2003年,在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分別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2003年11月赴比利時魯汶大學化學系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從事新型生命金屬離子螢光探針的開發及光物理和光化學性質的研究。2007年2月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范德霍夫研究所從事用納秒和分秒雷射光譜研究有機催化反應機理方面的工作。2008年4月回國後在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工作,從事稀土發光配合物、分子螢光探針和時間分辨螢光的研究。2009年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資助。
蒲巧生 教授 博士生導師
1968年7月生,1989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1992年於高分子化學專業獲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從事教學工作。1998年於蘭州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獲博士學位,之後在東北大學 (1998-2000年)、荷蘭特文特大學(University of Twente, 2001-2002年)、美國德州理工大學(Texas Tech University, 2002-2004年)和美國維吉尼亞聯邦大學(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2005-2007年)從事博士後研究,2007年6月回蘭州大學任教。研究領域包括高分子螯合吸附劑的合成及其在原子光譜分析中的套用、流動注射-毛細管電泳聯用技術、微流控分析技術和虛擬分析儀器技術等。曾主持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基金項目,共發表SCI收錄論文40餘篇。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微流控分析、生物感測器和分析儀器微型化方面。
卜偉鋒 教授 博士生導師
1976年8月生,1999年在吉林大學化學系獲工學學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吉林大學理論化學研究所和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理學博士學位。2004年至2004年留任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從事雜多酸/表面活性劑複合材料的製備、表征與多級自組裝。2005年至2006年在香港大學化學系任詠華院士研究組從事釕和鉑金屬兩親性配合物的合成、LB膜及其光物理性質研究。2006年至2008年在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有機納米材料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合作學者是Izumi Ichinose博士。2008年1月作為JSPS博士後加入東京大學工學院套用化學系Noritaka Mizuno教授研究小組,從事多酸合成、組裝、催化方面的研究。2009年2月受聘為蘭州大學教授,主要從事稀土配位化學,多酸化學、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經在JACS,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J. Phys. Chem. B,Langmuir, Chem.Commun.等雜誌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
鄔金才 教授 博士生導師
2003年6月蘭州大學無機化學博士畢業。2003年10月到2005年7月在台灣中興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2006-2007年期間在瑞士伯爾尼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2005年9月被蘭州大學聘為副教授。2011年5月晉升為教授,同年聘為博士生導師。至今已在Inorganic chemistry, Organometallics, Coordiantion chemistry review, Chem. Asian.Journal, Dalton Tans.,Tetrahedron等雜誌上發表論文40餘篇。文章被他引達600多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一項,教育部回國人員留學基金一項,中央高校面上項目兩項。研究方向:雜金屬配位化學、催化化學、分子器件。
丁 勇 教授 博士生導師
1993年7月畢業於內蒙古大學化學系,1993年7月至1999年8月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化工集團公司工作。其間於1996年8月至1997年7月在吉林大學化學院進修學習。1999年9月考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攻讀多相催化碩士和博士學位,2004年12月博士畢業後來到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從事物理化學教學和科研工作,被聘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在美國埃默里大學化學系訪問學習,師從著名多酸專家Craig L. Hill教授從事多金屬氧酸鹽催化的水氧化製取氧氣的研究。2011年5月被蘭州大學聘為教授,同年12月被聘為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多金屬氧酸鹽催化劑的合成、表征和催化套用。至今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40多篇。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面上項目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一項;主持金川公司儲備項目一項。
李 茸 教授
1965年6月生。1986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分至甘肅省分析測試中心工作,1998年入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2001年在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套用化學系工作至今。 研究方向為工業催化劑與催化工藝研究;不對稱催化反應研究。
副教授

姓 名 性別 專 業 研究內容
竇 偉 無機化學 稀土配位化學
顧金忠 無機化學 無機化學
劉 相 無機化學 功能配合物、功能納米材料
汪寶堆 無機化學 無機生物
王雅雯 無機化學 功能配合物
徐彩玲 物理化學 新能源材料(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等)
張國林 無機化學 無機化學、稀土配位化學

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基金項目

項 目 名 稱 項目分類 項目期限 負責人
稀土配合物螢光分子感測器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2010 - 2013 劉偉生
稀土配合物發光晶態材料的結構設計、合成及性能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培養項目 2012 - 2014 劉偉生
基於多金屬氧酸鹽的水氧化制氧氣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2 - 2015 丁 勇
新型冠醚金屬離子液體的合成、性質及催化性能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2 - 2015 景歡旺
鹼金屬配合物催化丙交酯開環聚合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2 - 2015 唐 寧
基於鈾同多酸的有機/無機雜化材料:鈾醯離子的分離、自組裝結構和光譜性質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2 - 2015 卜偉鋒
基於快速微通道流動電勢檢測的高通量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篩選新技術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2 - 2015 蒲巧生
單活性中心稀土催化劑在聚乳酸合成中的套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2 - 2015 黃 勇
大環及多足體稀土配合物新型複合功能材料的設計組裝及性能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1 - 2013 唐 瑜
利用電化學原子層沉積技術在碳納米管-聚醯亞胺複合材料表面構建CuInSe2超晶格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1 - 2013 王春明
基於大分子金屬配合物合成的低濃度有色金屬富集、分離過程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1 - 2013 楊 瑛
酒石酸酯-硼酸-納米材料新型手性準固定相的液相製備及其在毛細管電泳分離手性藥物中的套用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1 - 2013 陳興國
烯烴與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綠色催化反應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0 - 2012 景歡旺
基於微(納)通道流動電勢測量的低成本高靈敏度非標記疾病標誌物檢測技術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09 - 2011 蒲巧生
抗水性雙金屬配合物催化合成生物降解聚酯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1 - 2013 鄔金才
基於新型功能磁性核殼納米粒子的毛細管電泳技術在蛋白質分離中的套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09 - 2011 陳興國
過渡金屬調控的類偶極化合物成環反應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 2012 - 2014 石 �
植入不同官能團的介孔材料在聚類富集分離蛋白中的套用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 2012 - 2014 劉曉燕
毛細管電泳與微流控基微納反應平台的構建及其在核酶與脫氧核酶生物催化活性評價中的套用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 2012 - 2014 周 雷
基於Pluronic的可降解磁性Pluronic-PEI- PGE/Fe3O4基因載體的製備及其自身促進DNA轉染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 2012 - 2014 張立芬
新一代高性能氧化鎳超級電容器的設計與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 2010 - 2012 徐彩玲
溫度和pH雙重回響智慧型聚合物納米囊的製備及其在藥物控制釋放中的套用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 2010 - 2012 劉 鵬
線上微透析-功能磁性納米顆粒微柱富集-毛細管電泳高靈敏度活體檢測技術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 2011 - 2013 陳宏麗
均相多金屬氧酸鹽催化劑的多相化、表征和催化性能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 2009 - 2011 丁 勇
嵌段共聚物/多酸雜化材料的製備、自組裝以及光物理性能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 2010 - 2012 卜偉鋒
胺基酸型配體稀土手性配合物的自組裝及其對二氧化碳固定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 2011 - 2013 唐曉亮
基於手性聯二萘、螺吡喃和(硫)脲三元雜化骨架的新型感測器的設計、合成及協同識別性能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 2011 - 2013 王雅雯
金屬卟啉仿生催化合成手性環碳酸酯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任基金 2009 - 2011 景歡旺
省部級項目
項 目 名 稱 項目分類 經費來源 負責人
新型微流控感測器及相關技術研究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教育部 蒲巧生
鹼基嘧啶取代的硼-二吡咯亞甲基(BODIPY)類螢光試劑的合成及其穩態和時間分辨的螢光性質研究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教育部 覃文武
聚合物納米囊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教育部 劉 鵬
嵌段共聚物/多酸雜化材料的製備、自組裝以及光物理性能研究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教育部 卜偉鋒
奶製品、禽蛋及飼料中三聚氰胺化學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發及產業化 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計畫項目 甘肅省科技廳 劉偉生
稀土摻雜的錫酸鹽類紅色長餘輝發光材料的合成、性能及發光機理研究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優先發展領域 教育部 劉偉生
稀土功能配合物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重點
項目
教育部 劉偉生
雙子表面活性劑Dynol系列產品的研究開發 蘭州市科技項目 蘭州市科技局 火 星
中央高校自由探索麵上項目 中央高校自由探索麵上項目 教育部 鄔金才
靶向性的稀土發光磁性納米螢光探針的合成及在生物體內的套用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 教育部 汪寶堆
多足體稀土配合物新型複合發光材料的設計組裝及性能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 教育部 唐 瑜
陰離子螢光感測器的合成及其光譜學性能研究 甘肅省國際科技合作計畫 甘肅省科技廳 覃文武
金-四氧化三鐵磁性納米粒子的合成及對抗癌藥物的運載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 甘肅省科技廳 汪寶堆
以聯二萘類配體為主題大分子的螢光探針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 教育部 王雅雯
功能化碳納米管摻雜導電聚合物空心微球的合成及其在電化學電容器中的套用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 教育部 劉 鵬
藥物緩控釋用微孔澱粉研究與開發 科技人員服務企業 科技部 柳明珠
帶有電子給體表面活性劑/多酸受體的複合物:通向可溶液加工的電荷轉移材料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 教育部 卜偉峰
金屬卟啉仿生催化烯烴製備手性環碳酸酯的研究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 教育部 景歡旺
基於新型介孔納米線陣列電極電化學電容器的設計與剪裁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 教育部 徐彩玲
硼-二吡咯亞甲基類陰離子螢光探針的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 教育部 覃文武
納米稀土氧化物(核)/導電聚合物(殼)複合顆粒的製備及其光電性能研究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 甘肅省科技廳 劉 鵬
高分散負載的貴金屬Pd與釩氧化物載體的協同催化效應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 教育部 劉 相
基於表面活性劑/鉑(II)靜電複合物的發光有機凝膠和液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 教育部 卜偉鋒
可見光區激發的用於比率法測定細胞內鈣鎂離子的新型螢光探針的合成及研究 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 教育部 覃文武
微流控晶片集成動態多梯度電泳在低豐度蛋白質檢測中的套用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新教師課題 教育部 周 雷
基於過渡金屬催化下合成雜環化合物反應機理的理論研究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新教師課題 教育部 方 冉
短肽自組裝的刺激回響型超分子水凝膠的製備及其藥物控制釋放研究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新教師課題 教育部 熊 芸
金-四氧化三鐵納米螢光探針的合成及再生物體中的成像分析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 教育部 汪寶堆
陰離子螢光感測器的合成及光譜學表征 政府間合作項目 科技部 覃文武
雙功能大位阻有機催化劑在合成聚酯類生物高分子中的運用研究 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 教育部 鄔金才
大環及多足配體稀土配合物新型複合發光材料的研究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 甘肅省科技廳 唐 瑜
磁性碳納米管固載金屬卟啉催化劑的製備及其對芳烴側鏈氧化研究 甘肅省自然科學研究基金計畫 甘肅省科技廳 靳 軍
大位阻有機Lewis酸的合成及在聚酯類生物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用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 教育部 鄔金才
鎳銅萃取劑的研發及光刻廢液中有價金屬的回收套用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 甘肅省科技廳 劉 相
以聯二萘為骨架的多功能手性螢光感測器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 甘肅省科技廳 王雅雯
基於鈾多酸的有機/無機雜化材料:鈾醯離子的萃取、自組裝結構和光譜研究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 甘肅省科技廳 卜偉鋒
短肽字組裝的刺激回響型超分子水凝膠的製備及其藥物控制釋放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 教育部 熊 芸
微流控晶片集成動態多梯度電泳在低豐度蛋白質檢測中的套用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 教育部 周 雷
基於過渡金屬催化下合成雜環化合物反應機理的理論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 教育部 方 冉
金屬烷氧配合物的合成、結構及其在聚酯類生物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套用研究 甘肅省基礎研究計畫資助項目 甘肅省科技廳 鄔金才
在大分子尺度上構築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MPO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 教育部 張海軍
超級電容器用新型二氧化錳介孔納米陣列電極的構築及其摻雜改性研究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 甘肅省科技廳 趙永青
金催化卡賓反應方法學的研究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 甘肅省科技廳 石 �
自促進DNA轉染的磁性納米基因載體的合成與轉染研究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 甘肅省科技廳 張立芬
複合催化劑催化下的有機不對稱環氧化研究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 甘肅省科技廳 火 星
稀土配合物對CO2的固定及催化作用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 教育部 竇 偉

獲授權專利

名 稱 發 明 人 類型 專 利 號
一種適用於高焦油型煤的生產工藝 武小莉、梁永民、鍾小平 發明 ZL 03 1 27242.8
碳纖維複合聚氨酯生物活性載體的製備及其套用 李彥鋒周林成張樹江拜永孝 發明 ZL 2006 1 0042685.1
一種造紙黑液粘劑的製備方法 石輝文、武小莉、劉 濤 發明 ZL 2006 1 0104975.4
造紙黑液膠粘劑的製備方法 武小莉、石輝文、劉 濤 發明 ZL 2006 1 0104973.5
一種脲醛樹脂膠粘劑的製備方法 武小莉、石輝文、劉 濤 發明 ZL 2006 1 0104976.9
脲醛樹脂膠粘劑的製備方法 石輝文、武小莉、劉 濤 發明 ZL 2006 1 0104974.X
鈣鎂磷鉀肥顆粒成球生產技術 石輝文、王福善 發明 ZL 2007 1 0097750.5
對氯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對氯苯甲醛的催化劑 馬建泰、張 鋒 發明 ZL 2007 1 0180302.1
製備間二苯甲酸及間甲基苯甲酸的催化劑及方法 李 茸、孫生蓮、於水仙 發明 ZL 2007 1 0169834. 5
從含輕金屬的混合溶液中富集低濃度有價金屬的方法 楊 瑛、齊新華、蘇怡兵 發明 ZL 2008 1 0147021. 0
大孔網狀聚乙烯醇球狀載體及其製備 李彥鋒、白 雪、門雪虎、楊柳青 發明 ZL 2008 1 0150835.X
大孔網狀聚乙烯醇泡沫載體及其製備 李彥鋒、白 雪、門學虎、楊柳青 發明 ZL 2008 1 0150836. 4
一種快速檢測液態奶中三聚氰胺的試劑及辦法 景歡旺 發明 ZL 2009 1 0129066. X
兩相分配生物反應器及其在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中的套用 李彥鋒、趙光輝、王麗苑、於鳳剛 發明 ZL 2009 1 0117534. 1
一種製備高純釕鹽酸溶液裝置 劉偉生、章德玉、唐曉亮、張國林 實用
新型
ZL 2010 2 0108177.0
利用馬鈴薯澱粉渣製備高粘度羥甲基纖維素鈉的方法 石 �、武小莉、白仲蘭、石輝文 發明 ZL 2010 1 01148992.4
利用馬鈴薯澱粉渣製取草酸的廢物製備複合肥料的方法 石 �、武小莉、齊國棟、石輝文 發明 ZL 2010 1 0148995.8
一種用馬鈴薯澱粉渣製備草酸的方法 武小莉、石輝文、齊國棟、石 � 發明 ZL 2010 1 0148993.9
馬鈴薯澱粉廢水中蛋白質的提取方法 武小莉、石輝文、馬祥林、石 � 發明 ZL 2010 1 0148994.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