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蓋理論

瓶蓋理論

要蓋住瓶子就需要給瓶子找到合適的瓶蓋,是否真正蓋住瓶子也是由這個瓶蓋是否真正合適決定的。趙茂奇瓶蓋理論生動再現了理想與現實的關係問題。

基本信息

趙茂奇瓶蓋理論--Capstheory

瓶蓋理論,又稱對應理論,是由中國著名教科研專家趙茂奇(ZhaoMaoqi)在2012年提出。趙茂奇從研究腦思維的秩序問題發覺到學生在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從而提出本理論。瓶蓋理論是指想找到一隻瓶子的適用瓶蓋,必須嘗試對應。如果不對應就是不合適,即使找到的瓶蓋很精美,仍然是無效勞動。是說為了實現目標效益,並不取決於你的勞動是什麼,而是取決於你的勞動是否有針對性。是指凡事必須對應,不對應則視為無效。
根據趙茂奇的瓶蓋理論,教師或者家長在給予學生各種願望的時候,必須以實際教學作為幫助學生提升自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瓶蓋理論就是基於這種現實需要而提出的戰略性研究自命題。當學生掌握了瓶蓋理論,就可以輕鬆實現跳出問題看問題,不需要糾纏在完成大量練習題從而墜入題海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學校和老師也就跳出了“應試教育”的魔咒,真正實現“人本教育”;而當學生未能很好的套用或者根本不懂得瓶蓋理論的時候,其在學業抑或將來在事業上的思維上的紊亂和茫然,也就不應該受到我們的責罰。

1、內容:

要蓋住瓶子就需要給瓶子找到合適的瓶蓋,是否真正蓋住瓶子也是由這個瓶蓋是否真正合適決定的。若找到的瓶蓋很精美華貴,但蓋在瓶子上並不合適,該活動就成為一次無效的活動。若要實現目標效益,必須找到合適的瓶蓋

趙茂奇提出著名的瓶蓋理論趙茂奇提出著名的瓶蓋理論

要給一個瓶子要找到蓋子,必須考慮合適和對應,否則,一切努力都是白費功夫。

2、特徵:

在心理學上,“瓶蓋理論”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客觀試驗”的作用。客觀試驗的意識是,當有一個目標需要為之實現的時候,你可以制定相關的幾套甚至更多的實施方案,不管你準備採用哪種方案,都需要進行假設或者實踐性的嘗試對應。怎樣判斷其是否對應的關鍵是:你將準備使用的方案是什麼?而你需要達到的目標要求又是什麼?這樣進行對應,就有利於提高你的目標行動的實效性和對應性。

3、提出者:

趙茂奇是中國著名教科研專家,最為人知的成就是“瓶蓋理論”的提出。發表論文數十篇,獲得國家、省、市各級榮譽上百次。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教育品牌創新峰會稱他為“2012中國最具爭議教育人物”。呂梁市委、市政府授予趙茂奇“社會主義事業一等功”勳章。

4、產生:

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教育改革面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客觀公正評價學生能力和選拔優秀人才的二難困局,趙茂奇在國內首倡“打破模式化教學,還給孩子真實個性”的口號,在當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大力推行“xx模式”,區域性一刀切學“xx”的教育大躍進的情況下,趙茂奇提出的口號無疑是引起了渲染大波,對趙茂奇的評價爭議由此而起。
2012年,趙茂奇提出了“瓶蓋理論”,主要任務是研究在學校中加強解題方法解題思路教育,開發學生大腦思維問題。在此之後,趙茂奇先後通過網路、媒體、親自接觸等方式數千名專家、學者、家長、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討論、實驗,趙茂奇還建立了專項研究跟蹤管理筆記,以觀察研究對象通過瓶蓋理論的學習後的智慧型和大腦思維變化以及學業成績、解題能力的提升情況,瓶蓋理論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改進進而完成的重要研究成果。通過對這些研究的分析整理,趙茂奇提出了自己對學生解題能力提升的獨特理論觀點。基於多年來對學生思維能力開發的大量實驗研究,趙茂奇在2013年5月首次提出並著重論述了他的瓶蓋理論的基本結構,並認為支撐瓶蓋理論的是個體的理解能力、情感上認知與欣賞、行動上力求貫通、以及對基本知識的掌握相聯繫的綜合,這些為瓶蓋理論奠定了理論基礎和先決條件。

5、學習:

傳統教學和新課程教學中均忽略了對學生思維引導的真正開發,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運用“瓶蓋理論”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常出現學生對“瓶蓋理論”理論上很贊同,實際解題實踐中不願意落實的現象。趙茂奇協同許多一線教師深入進行調查和研究,發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師和學生在套用“瓶蓋理論”的時候,往往出乎急功近利式的想法,分明體會到“瓶蓋理論”在解題實踐中的神奇作用,卻不能很好的套用,原因就是瓶蓋理論需要一系列的分析和逐一對應,而這需要時間,所以在他們看來,還不如直接憑感覺答題即可,殊不知憑感覺帶來的隱患不但是解題的茫然,而且是能力的萎縮,甚而形成惰性,影響人生的發展。趙茂奇對瓶蓋理論進行了重新的檢驗,又於2013年對瓶蓋理論在實際運用中提出和增加了新解,給人以更加清晰的認識。尤其是當前在新課程改革中,大部分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於教育改革和選拔人才、大部分教師對於應試教育和素質提升、大部分學生對於能力和分數頗感困惑之時,趙茂奇的瓶蓋理論無疑會給我們良多啟示。

6、要求:

瓶蓋理論的核心要求是逐一對應。趙茂奇認為過去對“對應”的定義過於寬泛,未能準確提升學生的實際解題能力。趙茂奇認為,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開放學生大腦的智慧型和思維,這個思維和智慧型能力應該是一個量度學生的解題能力(Theabilityofsolvingproblems)的指標。根據這個定義,趙茂奇提出,對瓶蓋理論的理解至少要從以下八個要求去理解:
(1)歸納(Induce)
(2)分類(Classification)
(3)對應(Corresponding)
(4)主幹(Trunk)
(5)辯證(Dialectical)
(6)角度(Angle)
(7)提煉(Refine)
(8)分值(Score)
另外,趙茂奇還從“對應”分拆出“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的實戰思路。
這八個要求的內容解釋如下:
u歸納(Induce)
這種能力主要是指有效地運用口頭語言及文字的能力,將所用的答案在實際解題過程中進行概括。
u分類(Classification)
對應要解決的問題或選項,首先進行分類,是政治方面還是人文方面的?是精神方面還是法律方面的?在選項中尋找不同的歸屬的過程,從而發現邏輯關係,實現準備解答。
u對應(Corresponding)
材料現象和書本理論應該實現對應,首先是點對點,即:一個材料現象可以對應一個知識點,一個材料現象可以對應幾個知識點,多個材料可以對應一個知識點,多個材料可以對應多個知識點。其次是主體對應,即:材料問題中所要求的主體是誰?你的思考對象就是誰,不能寬泛的認為都應涉及,不能生硬的套搬。再次是知識範圍的對應,即:材料問題所涉及的知識範圍屬於哪方面的?你所思考的答案的範圍先應該在這個範圍去考慮,實際解題過程中,學生對於材料現象和知識點的對應往往出現“對不上”的困惑,就是因為沒有確定知識範圍,思維就信馬由韁,解題就很困惑很茫然,糊裡糊塗的答,糊裡糊塗的錯。另外還有題型的對應、答題方向的對應等。
u主幹(Trunk)
趙茂奇對於材料長短做了界定並要求閱讀材料要有效,閱讀的有效性是建立在能快速準確的找準關鍵信息的基礎上,哪些詞句是關鍵字呢?趙茂奇教育引導學生要重點關注首尾句、名詞、動詞、特別是名詞+動詞,還有材料中的數據、誇張變形的地方、對比的材料必然有兩種傾向,一是相對的材料、二是相關的材料。這些都是顯性的,大多數學生能夠找到的詞,所以這些基本不代表你和別人的能力差距的,趙茂奇認為造成人與人之間能力差距的關鍵在於:是否有效提取了材料中的隱性關鍵信息。這就要運用趙茂奇歸納出的提取句子主幹的公式,即:誰+乾什麼+怎么樣。運用這個公式進行逐一對應,就很容易實現對材料主幹的提取,即使是很隱性的關鍵信息或者常人很難想像得到的信息,在這樣的方法套用過程中,也會輕鬆應對。
u辯證(Dialectical)
瓶蓋理論要求在審題和思考問題的時候,特別是對應材料中生活中的“做”,必須用辯證思維進行思考,也就是考慮任何事物都要從其正面和反面兩方面思考,在解題過程中同樣要求樹立辯證思維,談原因考慮主觀客觀等,談做法考慮這樣做帶來的積極影響是什麼、消極影響又是什麼。從而實現答題和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客觀性、準確性。
u角度(Angle)
善於運用不同角度去思考,這是瓶蓋理論從動態的方向去構建答題思路的有效探索。在這裡趙茂奇創造性地提出“蹭分法”,就是說在答題過程中,即使我們的大腦處於絕對的混亂狀態,但是只要我們能確認該材料問題涉及的知識範圍,採用相關確定點子的辦法,仍然能夠獲得不錯的分數。
u提煉(Refine)
瓶蓋理論要求在解題的過程中要善於提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啟發點,學生常常在解題的過程中無所適從,感覺“難”,就是由於“不懂得命題人的言”。趙茂奇認為要明確命題人的言就要學會提鍊句子,從而洞悉命題人要求的指向,是從哪些方面解題還是從哪個方面解答,是要求我們從不同角度解答還是從某個角度解答問題,這些都是我們應該首先明確的問題。
u分值(Score)
瓶蓋理論對應的答案點數是要與該問題所給的分值相關的,要不就是正比關係,要不就是倍數關係,所以我們在構建知識的時候,是要充分考慮到分值的要求,從而實現點數與分值的對應。

7、在教學中的套用:

(1)瓶蓋理論拒絕公開表演秀,提倡課堂生成情境。
瓶蓋理論的提出,幾乎引發的了教育界一場革命,要運用瓶蓋理論首先要革教師的命,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在教育觀上,瓶蓋理論認為幾乎每個學生都是個性化的,老師的教學也應該是個性化的教學,在你的眼裡真正的尊重學生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差異,這才是真正的人文教育理念。趙茂奇的瓶蓋理論認為,要實現人文教育理念的貫徹,就要把課前預設教育教學情境和課堂生成教育教學情境結合起來,這其中主導的應該是課堂生成情境,而我們的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忽視了這個根本性的問題,把自己當成演員,把學生當作聽眾,我們很多的評教賽講活動的潛規則就是所謂的“課堂結構合理,體現小組合作等等”,表面看是很不錯的評價標準,實際上是把評教的基點放在教師的表演上,而不是學生在該課堂上真正的收穫的多少上,所以趙茂奇認為這就是教育界的公開表演秀,誰都知道這是作秀,但是大家似乎都在默認這種虛假的優秀,這是造成教育力缺乏生命力、我們的教育無法早就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因素。
(2)瓶蓋理論要求解放學習力,提高教育力,重新定位教學觀。
在教學方法上,瓶蓋理論強調應該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和不同的教育對象選擇最適合學生個體的教育教學方法。瓶蓋理論對解放學習力的解釋是:學習方式一定要適應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否則,所規定的任何形上學的學習方式都是作秀,例如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一些教師為了體現自己的課堂是符合新課改理念的,就刻意在課堂安排了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卻根本不考慮讓學生討論合作的問題是否有討論的價值;一些教師刻意把學生的課桌擺放成餐桌面對面式的,卻根本不考慮有的學生一天天都在背對著黑板怎么和教師的教融合;……這些所謂的課程改革非但不能解放學習力,反而不利於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學結果可想而知。其根本失誤恰好就是這個所謂的“課改”。所以趙茂奇的瓶蓋理論要求我們的教師應該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學觀,即:你的教學是為誰服務的問題。如果是為了教師展示風采,那么你的課堂要么被邊緣化,要么被理想化,這種“面子工程”最終只能束縛學生的學習力。
(3)瓶蓋理論要求教師觀念的變化帶來教學行為的變化
瓶蓋理論要求我們教師備課、上課不能再像以往那樣僅僅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表面上提高了教學成績,而是更多地從關注學生髮展潛力,開發學生智慧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綜合提升等方面去考慮問題。

8、對於中國教育改革的意義:

(1)瓶蓋理論有助於形成正確的教育觀
真正的素質教育必須認識到學生能力的提升渠道的對應性和多樣性,並使培養和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占教師教學中要考慮的關鍵問題,教師的所有教學設計和情景構建都要為此服務。
(2)瓶蓋理論有助於轉變我們的價值觀
當代教育其實質並未扭轉應試教育的樊籠,不是大家沒有認識到應試教育的弊端,不是大家不想進行新課程改革,但是為什麼我們的素質教育喊了這么多年,現在喊的人很少了?隨著而來的又是這樣的教學模式那樣的教學模式,中國好像流行這個:要么是“大躍進”急功近利,要么是“模式化”僵硬套搬,回歸理性反而被人們作為笑談。趙茂奇的瓶蓋理論就是要扭轉中國教育的窘境,為真正的作為對“人”的教育的正常化、理性化的振臂吶喊。瓶蓋理論倡導的教育價值觀是:教師要把“使學生的潛能提升和培養具有持續發展力”為價值目標,那么就要告別扼殺學生創新思維的填鴨式教學,就要摒棄枯燥乏味的“題海戰術”,尊重不同學科或能力之間在認知活動和方式上的差異,因材施教。

9、套用的領域:

(1)教學領域:
在學校教育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往往存在著瓶蓋理論。如果教師教,或者是教師的課講得非常的動聽和吸引人,但是學生一堂課下來什麼道理都沒有理解,那么這位教師的整堂課的勞動,甚至其在此課程之前進行的所有的備課、教學設計、素材蒐集等活動均為無效勞動。同樣,學生在學習中無論學習狀態多么好,學習中如何認真負責,但是一節課或者一個學習階段下來,對於老師的教,什麼也不知道,抑或是只知其表不知其里,那么,這位學生的學則視為低效或無效勞動。這就是無效的瓶蓋理論。
(2)家庭領域:
望子成龍之爸媽不容易,所以中國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程度絕對稱得上是世界之最的。突出的表現是,很多家長特別是大城市的家長們,每天在孩子身上思考的最多的就是怎樣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孩子為了不辜負家長的期望,每天奔波於上學和下學後的輔導班的路上,上輔導班的都有效嗎?不是,實際上是多數效果不理想,就是因為輔導班的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的另一種教學,至於是否真正適合你孩子的實際需要,誰知道呢?
家長除了花大力氣為孩子繳納巨額的輔導班培訓費,還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學習成績隨時關注和嚴加管束,要么是設定情境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家長的多么辛苦多么的良苦,要么是暴跳如雷橫加指責孩子的不成器,不是拿自己的可憐相求取孩子的憐憫,就是拿孩子的分數和行為說事,從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感受和你作為家長的教育方式是否妥當,所以最終造成的社會現象就是孩子和父母之間誰都不理解誰。
趙茂奇認為,不是孩子無情,也不是父母無意,而是雙方之間都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溝通方式,或者沒有構建一個適合自己家庭孩子成長成才的方案,盲目自信帶來的直接危害就是失望失望再失望。這就是失望的瓶蓋理論。
(3)經濟領域:
將眼光聚焦在別人或別的企業的高收益上,而對自己的行為是否有效進行反思,這就是許多人辛勤勞動最後仍然沒有勞動成果,或者費的力氣很大,最後取得的經濟效益很低的重要原因。俗話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乾哪個行業都可能發家致富,不要僅僅看待別人發財致富你就心急眼紅躁動,你要先認清你是誰?你想從事一個行業或者職業,不是這個行業是否能賺到大錢,而是先弄清你自己是誰?這個行業又需要什麼條件,你是否符合這些條件?你符合這些條件,現在進入這個行業是否合適?如果沒有考慮這些因素的對應,那就是從事了你不適合的行業,其結果可想而知,最終也許一輩子都很悲催。這就是悲催的瓶子理論。
(4)股票市場:
股票市場的確是賺錢的機器,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實現資金的倍增。投入股票要實現增值的關鍵是:你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價格購買了合適的版塊的合適股票。滬深股市每天都有一些誘人的漲停股票,你是否動心了激動了控制不住自己了,想投入想賺錢想撈一把?結果呢?十有八九被套或者被套牢,好多衝動進入股市的人結果都是血本無歸或者血淚無痕。就是因為你只看到股票誘人的一面,沒有考慮你的投資行動是否適合,甚或你是否是一個適合進入股市掙錢的人?這就是殘酷的瓶蓋理論。
(5)情感領域:
情感是人生命的支柱,沒有情感的生活是乏味無聊的,一個人的生命里如果失去了情感,那么他的存在也就失去了內涵。愛情的情感的高級階段。婚姻則是綜合情感的載體。世界上好像有個“最美”的詞,“最美教師”、“最美司機”、“最美保全”等等,所謂美,其實沒有一個嚴格的界限,所以嚴格的說是沒有“最美”的。但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你覺得這個人順眼那么他就“美”,如果你覺得這個人不順眼,那么即使很美的他在你眼中也是十分的“醜”。中國古代有門當戶對的說辭,現代的好多人似乎不認同。其實門當戶對很有生命力的。比如選對象,你覺得對方很好,是什麼好?各方面都好嗎?即使如此,你也要必須考慮是否適合你,是否適合你的生活圈,是否適合你的文化認同。君不見現在社會離婚率越來越高?很高比例的離婚者是因為當初沒有考慮到“適合”這個最關鍵的因素,結果可能導致一生都為感情的事情糾葛困擾無奈。這就是無奈的瓶蓋理論。

10、套用舉例:

大道至簡,瓶蓋理論並不是多么艱深晦澀難懂的理論,而是十分簡單易行實用的理論,趙茂奇經過大量的研究和實踐證明:瓶蓋理論對於指導教學,提升學生能力,確實具有十分神奇而高效的作用。以下以學生在解題實際中出現的易錯大量丟分的試題進行例證分析:
例題1: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形成的民族精神有()
①長征精神②北京奧運精神③抗震救災精神④大慶精神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運用瓶蓋理論分析】瓶蓋理論的核心要求是對應,所以我們在解題時首先要逐一對應相關的時間。改革開放以來對應1978年;那么在備選答案中要符合在1978年之後的即可。接下來逐一進行對應,得出:長征精神對應1934-1936;北京奧運精神對應2008年;抗震救災精神對應2008年;大慶精神上世紀60年代。那么現在我們就很清楚的發現:在1978年之後的,只有北京奧運精神和抗震救災精神,所以應該明確的選出正確答案為A。
在這裡有學生也許對答案④的時間不清楚,瓶蓋理論允許出現“不知道”的盲區現象,對應這種盲區,怎樣應對呢?瓶蓋理論認為,應該“暫時先不管”,先管好你知道的選項,管好你能管好的事情,即:先確認你可以確認的長征精神、北京奧運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當這三個選項都可以確認了,那么我們就可以做出準確的答案了,因為每個選項的答案只有兩個,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對前面所不知道的盲區“大慶精神”予以放棄不管。
例2: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招聘廣告上都將“合作精神”作為對應聘人員的一項重要要求,這是因為()
A.合作精神能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
B.合作無處不在
C.合作是個人事業取得成功的保證
D.合作有助於增強集體的競爭力
【運用瓶蓋理論分析】這個問題不同於例1,這裡沒有要求分解解讀,那么我們就要先對材料進行概括提煉,提鍊句子主幹的公式是:“誰+乾什麼+怎么樣”。按照這一公式進行瓶蓋對應,即得出:
接著我們繼續思考:公司要求員工有合作精神是首先對誰有好處?當然是對公司。所以我們就容易得出正確選項是D。在這裡注意,C和D都正確,但是只有D符合材料意思,所以在做選擇題的時候,我們要選出符合題意的選項,而不是選出正確的選項。
例3:責任是合格公民的基本素養。下列不能體現“責任”這一觀點的語句有()
A.各家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B.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C.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運用瓶蓋理論分析】在這裡首先要找出關鍵字和限定詞,關鍵字一個是“合格公民”,另一個是“責任”,限定詞是“不能體現”。先進行對應分析,即:
A.各家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不負責任的表現
B.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奉獻精神——社會責任感的表現
C.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奉獻精神——社會責任感的表現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換位思考——有責任感的表現
在這裡有個誤區,就是,不少同學在分析的時候誤認為A是不負責任的,那么就與責任有關,是責任的另一面,所以A能體現出責任,是從反面體現的。但是忽略了一個前提關鍵字,就是“合格公民”,既然要求的是合格公民,那么我們就應該是負責任的,而不應該是不負責任的,所以應該選A。

11、啟示:

啟示1:全面認識自己有利於找到“適合”。
從瓶子理論中,我們可以發現,不合適的瓶蓋會影響甚至無法與瓶子匹配的。在特定的條件下,通過調整心態,正確認識自己,明確自己的真實水平和能力,有利於改善自己處於“不合適”的環境中的位置和工作、生活狀態;或者通過放棄理想中的願望,或者通過放棄現實中的環境,重新尋找適合自己的空間等辦法以找到自己的“適合”,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啟示2:通過不斷的有益嘗試讓行動更有效。
無可置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行動是積極有益的、是向著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去發展的。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往往重視了“感覺”,感覺是這樣,感覺行,感覺有希望等等,缺少的是有益的嘗試。你想這樣做,先問問這樣做有什麼效果?你希望得到什麼效果?也就是說,我們在待人處事中要善於站在問題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因為事物往往是客觀的,不是主觀的。
啟示3:不要為自己的盲動毀了自己。
如果長期從事“不適合”的事情或者囿於“不適合”的情境中,那么這個不適合的瓶蓋會讓你遺憾地發現你將失去很多,有時候失去的是無法挽回的。該放棄的就應該放棄,該追求的就應該追求。牽強的事情不需要。快樂的生活,才是瓶蓋理論的真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