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窯堡革命舊址

瓦窯堡革命舊址

瓦窯堡革命舊址位於延安子長縣瓦窯堡鎮,1935年11月7日~1936年6月21日為中共中央駐地。舊址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會址,西北軍委(中央軍委)舊址,中國工農紅軍大學校址,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劉少奇舊居,共有兩處,1935年12月13日,毛澤東率部取得直羅鎮戰役勝利後,到達瓦窯堡,住城內中山街中盛店院內。院落坐西向東,有磚窯兩排,前後院由磚砌過洞連線。毛澤東居住在後院右起第1、2孔窯洞內。1936年1月26日,毛澤東從這裡出發,率領紅軍進行東征。5月21日,東征取得勝利後,又返回瓦窯堡,住城內前河灘二道街一院落內。

基本信息

建設歷史

1935年12月13日,毛澤東率部取得直羅鎮戰役勝利後,到達瓦窯堡,住城內中山街中盛店院內。院落坐西向東,有磚窯兩排,前後院由磚砌過洞連線。毛澤東居住在後院右起第1、2孔窯洞內,兩孔窯洞有過洞相連。1936年1月26日,毛澤東從這裡出發,率領紅軍進行東征。5月21日,東征取得勝利後,又返回瓦窯堡,住城內前河灘二道街一院落內。院內有磚窯5孔,坐西面東,毛澤東住左起第2孔和第3孔窯洞內,第2孔窯洞築有地下防空洞。劉少奇舊居,位於城內鐵獅子巷一四合院內。當時,由劉少奇任委員長的中華全國總工會西北執行局在瓦窯堡成立,西北執行局機關即設於此。1936年1月17日,根據中共政治局的決定,劉少奇離此往天位於延安市子長縣瓦窯堡鎮,1935年11月7日~1936年6月21日為中共中央駐地。舊址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會址,西北軍委(中央軍委)舊址,中國工農紅軍大學校址,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劉少奇舊居,共有兩處,1935年12月13日,毛澤東率部取得直羅鎮戰役勝利後,到達瓦窯堡,住城內中山街中盛店院內。院落坐西向東,有磚窯兩排,前後院由磚砌過洞連線。毛澤東居住在後院右起第1、2孔窯洞內,兩孔窯洞有過洞相連。1936年1月26日,毛澤東從這裡出發,率領紅軍進行東征。5月21日,東征取得勝利後,又返回瓦窯堡,住城內前河灘二道街一院落內。院內有磚窯5孔,坐西面東,毛澤東住左起第2孔和第3孔窯洞內,第2孔窯洞築有地下防空洞。劉少奇舊居,位於城內鐵獅子巷一四合院內。當時,由劉少奇任委員長的中華全國總工會西北執行局在瓦窯堡成立,西北執行局機關即設於此。1936年1月17日,根據中共政治局的決定,劉少奇離此往天津,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周恩來的舊居位於城內前河灘靠城牆邊一大院內,此院同時是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張聞天舊居於城內二道先街田家院。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確定了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路線和策略,史稱“瓦窯堡會議”。還有中國工農紅軍大學舊址,位於城內米糧山東南麓一所大院內,1936年6月1日,在此舉行了紅軍大學開學典禮。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將瓦窯堡革命舊址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津,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周恩來的舊居位於城內前河灘靠城牆邊一大院內,此院同時是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張聞天舊居於城內二道先街田家院。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確定了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路線和策略,史稱“瓦窯堡會議”。還有中國工農紅軍大學舊址,位於城內米糧山東南麓一所大院內,1936年6月1日,在此舉行了紅軍大學開學典禮。

主要展覽

瓦窯堡革命舊址 瓦窯堡革命舊址
舊址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會址,舊址現存20餘了孔磚砌窯洞,包括瓦窯會議舊址、中央軍委舊址、中國抗日紅軍大學校址及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劉少奇舊居等。

這裡供參觀的有瓦窯堡會議舊址、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中國抗日紅軍大學舊址和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舊居等。瓦窯堡會議舊址位於城內中山街南側下河灘田家院。院內有磚窯5孔,坐西面東。左起第二孔是張聞天舊居,第三孔是會議舊址。會址窯洞不大,放著兩張八仙桌和6個木條凳,小炕上還放著一張小炕桌。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位於城內下河灘一處小院。院內有磚窯12孔。上院有磚窯6孔,5孔坐東面西,周恩來曾住在南起第四和第五孔窯內,另外1孔坐北面南的大窯為軍委會議室;下院也有6孔窯洞,均坐東面西。中國抗日紅軍大學舊址位於城內北側的米糧山上。1936年6月1日,紅大開學時校址就設在這裡。1936年6月21日後,紅大遷往保全。當時紅大分3個科,一科和二科住瓦窯堡。舊址現有磚窯5孔,分為兩個教室。毛澤東舊居有兩處,一處在城內中山街西側中盛店院後排4孔窯內,是1935年12月至1936年1月毛澤東的住處;一處位於城內下河灘,院內共有磚窯5孔,是1936年5月至6月毛澤東的住處。

瓦窯堡革命舊址 瓦窯堡革命舊址
瓦窯堡會議會址是一排面向東南的磚窯洞,共有五孔,左起第一孔是工作人員住室,第二孔是毛澤東在會議期間的住室,第三孔是瓦窯堡會議的會議室,第四、第五孔也是會議室。除此之外,瓦窯堡革命舊址還有毛澤東舊居、周恩來舊居、中央軍委駐地舊址等。

從1935年12月到1936年7月,這裡一直是中國共產黨中央所在地,抗日戰爭前夕,著名的瓦窯堡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就是在這裡召開的。

1935年12月下旬,由於日本帝國主義侵入華北,國際關係和國內的階級關係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毛澤東在瓦窯堡城內河下河灘田家院窯洞中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即“瓦窯堡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政治局討論了關於民族統一戰線、抗日聯軍和國防政府等重大問題,並於12月25日通過了《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議》,規定了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的策略和任務,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路線。

瓦窯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在繼遵義會議之後召開的又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它是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政治路線轉變的一個關鍵會議。12月27日,毛澤東根據會議決議精神,在瓦窯堡城內天主堂召開的活動分子會議上,做了題為《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明確地闡述了黨的統一戰線政策的根據,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論基礎。

景點美食

瓦窯堡煎餅 瓦窯堡煎餅

瓦窯堡煎餅因文火攤煎而得名,為子長縣風味小吃在陝、甘、寧、晉一帶頗負盛名。瓦窯堡一帶居民於明末清初印以煎餅為食。民國時期瓦窯堡為陝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瓦窯堡煎餅以其餅薄、個小、味道獨特備受本 籍人士青睞以至有“不吃煎餅不算到過瓦窯堡”的美談。建國後不斷更新工藝,調味品廣采川、粵萊餚之長,使之成為適合大眾風味的風 味名吃。

瓦窯堡煎餅採用蕎麥粉加工拌成糊狀,以手搓揉至麵筋,兌水稀釋,經沙網過濾後在鐵鏊上攤煎而成。餅成橢圓狀,碗口大小,薄如紙、白似銀,有韌性,食用時,卷以豬肉、紅燒肉、酥肉、雞肉或各類炒菜、熱豆腐、豆腐乾,配以醋蒜湯、麻椒油。熟芝麻、酥韌相輔,清香撲鼻,酸辣適度,具有生津解署功能。瓦窯堡煎餅除本地生產、銷售外,西安、銀川、蘭州、太原等地亦有子長人設點經營,頗得食客讚譽。

開放時間

每天開放時間:08:00~17:00

附近景點

黃帝陵、延安革命紀念館、延安棗園、壺口瀑布、寶塔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