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倉起義遺址

瓦倉起義遺址,位於遠安縣茅坪場鎮瓦倉村,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烈士碑高14米,是遠安縣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瓦倉起義遺址】在遠安縣茅坪場鎮瓦倉村。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後,中共鄂西特委根據省委指示,決定以瓦倉地區為中心,以遠安北鄉(今舊縣石橋坪一帶)為總大本營,舉行武裝起義,任命李超然為瓦倉起義總指揮。9月初,中共瓦倉區委在老觀窩為被敵人殺害的省農運特派員、當陽縣委委員李時鮮召開追悼大會,歷時三天。追悼大會上群情激憤,“向反動派討還血債”、“為死難烈士報仇”、“打倒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的怒吼聲,此起彼伏、震撼山谷。追悼大會開成了起義前的誓師大會。會後瓦倉區農民自衛團迅速擴充到1600人,汪效禹為團長、傅丹湘為副團長,傅恆之為參謀長,汪文化、黃冠伯、李時新分別任一、二、三營營長,11日,鄂西特委、鄂西軍事委員會在當陽洪市坪召開遠安、當陽兩縣聯席會議。出席會議有鄂西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司令曹壯夫,起義總指揮李超然,遠安縣委書記陳海濤、當陽縣委代理書記李述禮等21人。會上起義行動小組副組長、瓦倉農民自衛團團長汪效禹匯報起義的準備情況,會議對起義前後的各項工作作了縝密研究、周密部署。9月14日夜,起義總指揮部下達了“殺盡反動官吏和土豪劣紳,無情地鎮壓一切反革命”的命令。瓦倉農民自衛團以攻打瓦倉區團防局為標誌,打響了鄂西地區秋收暴動第一槍。一夜間,起義軍打掉了盤踞在石馬槽的瓦倉區團防局,拘捕土豪劣紳和反動官吏80多人,經人民公審,將其中罪大惡極的30多名土豪劣紳判處死刑。15日,中共鄂西特委在老觀窩成立了瓦倉區工農革命政府。與此同時,緊鄰瓦倉的南鄉(今花林寺三孔、衛家崗村、當陽清溪一帶)、方家口,當陽縣觀音、九子山地區及南漳、荊門、鍾祥等周邊地區紛紛回響,舉行武裝暴動,在半月內就形成了以瓦倉為中心,有1500多平方公里,12萬人的革命根據地。
起義的勝利,震懾了國民黨反動派。10月下旬,當陽反動政府糾集荊當遠三縣反動團防武裝和駐南漳的反動建國軍數千人,向瓦倉農民自衛團進行瘋狂的圍攻。瓦倉農民自衛團將部隊撤至楊家山一帶以避敵鋒芒,但仍數次遭到敵人圍困攻擊。為了保存革命力量,起義指揮部決定將部隊化整為零,分散突圍。突圍中,團長汪效禹、政委洪勛落入敵掌,慘遭殺害。敵人攻占瓦倉區後,殺害了數百名革命民眾及共產黨人。由於遭到敵軍的“協剿”,起義軍一部分撤出到南鄉,與南鄉農民自衛團會合。11月,在南鄉三孔村李樹灣,組建工農革命軍鄂西挺進大隊,汪文化任大隊長,黃冠伯任政治指導員,傅丹湘任副大隊長。挺進大隊成立後又重新打回瓦倉地區,串聯農協會員、農民自衛團的掉隊隊員,部隊很快擴充到400人。他們採取 “敵來我飛、敵去我追、白天分散、晚上攏堆、你要作惡、我就治罪” 靈活的游擊戰術,在荊當遠南四縣邊界地區打擊敵人,再一次掀起鬥爭高潮。1928年5月,敵正規軍和民團數千餘人分兵四路進攻鄂西挺進大隊。一路是雷家河的反動團練隊伍,從西邊進攻;一路是白泥河、南漳的建國軍和團防,經黃柏寺、鳳凰池從北面進攻;一路是曹靜佛帶領的地方反動團練從東面的丁家河、水田灣一帶進攻;一路是謝玉麟率領一個連的正規軍和團練武裝從南面的廟前、石馬槽方向進攻。敵人氣勢洶洶,狂叫要將瓦倉一帶的革命民眾斬盡殺絕,沿路殺人無數,燒毀民房1570餘間。面對敵人的強大進攻,鄂西挺進大隊占領祠堂岡、黑頭垴兩個高地堅守。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後,團防隊伍不敢輕易攻山,敵人把兩地包圍起來,企圖斷絕挺進大隊的給養和與民眾的聯繫。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挺進大隊主動放棄了黑頭垴陣地,把兵力集中到祠堂岡,以免被敵各個擊破。同時派傅丹湘等人潛行下山,在民眾中串連發動,揭露敵人的陰謀詭計,相機打擊敵人,他們在廟前處決了6名土豪,打擊了氣焰囂張的土豪劣紳。傅丹湘等人的行蹤被人告密,不幸被俘。4月14日,匪首謝玉麟把傅丹湘等人押到祠堂岡下槍殺,企圖藉此威嚇在祠堂岡上的戰士。此後,敵人加緊進攻祠堂岡。挺進大隊派人守住各處隘口,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1928年5月16日,鎮守祠堂岡西北羊角山隘口的高敏齋棄槍投敵,敵人攻上了祠堂岡。挺進大隊王吉三等80餘人壯烈犧牲,部對突圍轉移到塗家寨。敵人尾追而至,合圍攻打。5月17日,塗家寨又被攻破。挺進大隊又犧牲50餘人,隊伍被衝散。突圍出來部分的戰士在黃冠柏的帶領下,轉移到南(漳)遠(安)邊界地區創建南安游擊隊繼續開展武裝鬥爭。瓦倉起義是鄂西地區秋收暴動中聲勢最大,堅持時間最長的一次暴動,在鄂西革命史上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它在鄂西地區樹立起了第一面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旗幟,探索了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創建了鄂西地區第一塊紅色根據地和第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工農革命政權——瓦倉區工農革命政府,誕生了鄂西第一支脫產的工農武裝——鄂西挺進大隊,沉重打擊了土豪劣紳的反動統治。
瓦倉起義紀念碑 經遠安縣人民政府批准, 於1987年7月修建。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烈士碑高14米,是遠安縣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7年,在瓦倉起義80年之際,縣政府斥資20萬元對紀念碑進行了全面維修。年均參觀人數達2萬人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