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作

瓦作

是中國古代建築業中的屋面工程專業。在宋《營造法式》中“瓦作”一項包括苫背、鋪瓦、瓦和瓦飾的規格和選用原則等。清代的瓦作內容大增,在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的“瓦作”一項中,除上述內容外,還包括宋代屬於磚作的內容,如砌築磉墩、基牆、房屋外牆、內隔牆、廊牆、圍牆、磚墁地、台基等。

正文

中國古代建築業中的屋面工程專業。在《營造法式》中“瓦作”一項包括苫背鋪瓦瓦飾的規格和選用原則等。代的瓦作內容大增,在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的“瓦作”一項中,除上述內容外,還包括宋代屬於磚作的內容,如砌築磉墩、基牆房屋外牆內隔牆廊牆圍牆磚墁地台基等。
中國陶瓦出現於西周初期。西周時已有板瓦筒瓦半圓瓦當脊瓦等品種。戰國時期起,宮殿建築的屋檐用圓瓦當。北魏宮殿開始使用琉璃瓦代除用琉璃瓦外,所用的青瓦有兩種:一種是普通青瓦,另一種是借鑑黑陶技術製造的,色澤黝黑、光潤的青巆瓦。後者是當時的高檔品種,用在主要建築上。宮殿用各種彩色的琉璃瓦頂。明代瓦的生產有長足發展,宮殿建築普遍套用琉璃瓦,瓦和瓦飾的規格、品種開始系列化。
瓦件 瓦分筒瓦和板瓦。考究的房屋用筒瓦蓋瓦壟,一般房屋全用板瓦。檐口處筒瓦頭稱瓦當,板瓦頭稱滴水。屋脊裝飾瓦件品種很多,正脊兩端的瓦件宋代鴟尾龍尾,代稱正吻。垂脊下端的瓦件宋代獸頭,代稱垂獸,它也用於規格較低的宮殿的正脊。脊端的小瓦獸宋代稱蹲獸,清代稱走獸正吻垂獸走獸只限用於宮殿壇廟王府寺廟等建築。瓦件規格繁多。宋代有筒瓦六種,板瓦三種,鴟尾六種,獸頭八種,蹲獸四種。琉璃瓦和瓦飾統一配套,分十級,實際只用第二至第九級,稱二樣至九樣;灰陶瓦有四種。按建築物的等級和大小選用不同規格的瓦件。
瓦頂 中國幅員廣大,南北氣候懸殊。長江以南的建築由於空氣濕度大,瓦頂不用膠結料,使屋面有透氣性,以防木材腐朽;瓦頂中無防寒層,底瓦直接鋪在兩桷(扁方椽子)之間,凹面朝上,蓋瓦覆在兩行底瓦縫間上面,凹面朝下,形似北方的陰陽瓦屋面,稱為蝴蝶瓦屋頂。北方的屋頂多在椽子上鋪席箔或荊笆或木望板、望磚等,然後苫泥背。官式瓦頂的施工有十一道工序:①在望板上抹護板麻刀灰;②抹麻刀灰背;③鋪錫背或油紙防水層;④抹青灰背;⑤號壟;⑥鋪底瓦和滴水(底瓦凹面朝上,逐塊搭退,平均是壓七露三);⑦揸縫(即嵌縫,將兩行底瓦之間的縫檔以灰塞平壓實);⑧鋪蓋瓦、勾頭(在底瓦的縫間,坐灰扣鋪筒瓦);⑨夾壟捉節,安釘帽;⑩調脊安吻獸;⑾鋪扣脊瓦、合壟(青瓦則先調脊後鋪瓦)。
屋脊 屋頂兩坡瓦面接縫部分,多用屋脊騎縫壓蓋,以防漏雨。位於前後兩坡接縫部分的屋脊叫做正脊,自正脊兩端向下垂至檐部或斜垂至屋角的屋脊叫做垂脊。重檐屋頂下檐屋脊出45°斜垂至屋角,稱角脊;歇山屋頂垂脊下端出45°斜垂至屋角的屋脊,稱岔脊
硬山屋頂懸山屋頂只有前後兩坡,大式建築在屋頂兩山垂直於邊壟鋪一排瓦,蓋住下面的博縫板,宋式稱為華廢,清式稱為排山勾滴。歇山屋頂的兩端做法與之相同,垂脊則壓在邊壟和排山勾滴之間的接縫處,正脊與垂脊相交處用正吻(見圖)。

瓦作瓦作
等級較低的屋頂不用垂脊,屋頂兩山只用筒瓦披水磚壓梢。正脊部位或做清水脊(一層混磚、兩層瓦條和扣脊瓦,兩端做鼻、盤,翹起蠍子尾);或做更簡單的皮條脊(只用兩層瓦條和扣脊瓦,兩端用勾頭結束)。
不用正脊的屋頂,可用羅鍋筒瓦和折腰板瓦做出弧形的溝壟,如陰陽瓦頂的鞍子脊和筒瓦頂的元寶脊均屬過壟脊。在過壟脊屋頂的兩梢做出由前檐引向後檐的垂脊則稱箍頭脊。如在博縫上加鋪排山溝滴,則垂脊壓在排山溝滴和邊壟的交縫處,俗稱鈴鐺排山。
以前的屋脊,在當溝瓦上平鋪線道瓦,並用條子瓦壘脊,後來改為在混磚上砌脊胎,貼砌通脊斗板磚和混磚扣脊瓦組成屋脊(清中葉改用燒制中空的脊筒瓦)。琉璃瓦屋頂的各個部位均有配套的預製構件,從二樣到九樣均有嚴格尺寸,組裝時不用砍鑿。設計時可根據脊的類型選定規格,在筒瓦上端卡貼當溝,鋪砌線道瓦(押帶條或群色條),上放通脊或垂脊、戧脊,上鋪扣脊瓦。大式建築的檐角背瓦上用仙人走獸套獸等均有嚴格的規制。

配圖

瓦作瓦作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