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翠樓公園

環翠樓公園

威海環翠樓公園於1992年5月由威海環翠區人民政府籌資興建,位於威海市區,西負蒼山,東眺碧海,南北分別與佛頂、古陌嶺群峰相望,登樓可見碧波浩渺於城東,綠翠掩映於四周,遂以環翠名之。東廣場建有民族英雄鄧世昌的銅像,是威海著名的風景遊覽區,也是市民休憩、健身佳地。

基本信息

公園簡介

環翠樓公園環翠樓公園
環翠樓公園位於威海市區的中心地帶,占地20萬平方米,是威海市區主要的園林風景區。它包括環翠公園環翠樓廣場兩部分,因園內有古典式建築“環翠樓”而得名。環翠樓始建於1489年,坐落在奈古山東麓,西負蒼山,東眺碧海,南北分別與佛頂、古陌嶺群峰相望。登樓可見“碧波浩淼於城東,綠翠掩映於四周,兼滄海山川之勝、水光山色之美”,遂以“環翠”名之。現環翠樓是1977年重新修建,建築面積800平方米,主樓三層,高16.8米。

登上環翠樓放眼遠眺,威海市貌盡收眼底,在環翠樓觀海上日出尤為遊人所稱道,“山樓初旭”是威海八景之一。園內有動物區、花卉區、遊樂區等,各類服務設施齊全。1999年公園接待遊客80多萬人次。

歷史變遷

環翠樓公園環翠樓公園

威海500多年前就有了環翠樓,大約100年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公園。如今,威海到處都是大小公園:新威海公園、海港公園、海濱公園、海上公園……其實不用數,整個威海就是一處大公園……

威海市檔案局的檔案里記錄著威海公園的史料,那些老公園的模糊身影留存在一幀幀照片中。打量著過去的影象,那些花香之地也滿是歷史的風霜。

環翠樓往昔

環翠樓公園是一處老公園,它的產生、生存與發展都與環翠樓有著密切的關聯。最早的環翠樓是建在威海西邊城牆上的一座小塔樓,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元代及明朝初期,頻繁的倭寇襲擾成為國防的大患。為整治海防,明朝政府在沿海險要地帶設衛屯兵,抗擊外來倭寇。明洪武31年(1398年)名叫“清泉夼”的地方被明政府相中,隨後將其周圍的地帶從文登縣劃出,設立威海衛。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朝駐軍在威海衛修建了帶有防禦功能的城牆,築起了衛城。初期用磚石相間築建的城牆並不太牢固,僅過了80餘年便開始坍塌。威海衛指揮僉事王愷心急如焚,但苦於無錢不能整修。明弘治二年(1489年),巡察海道副使趙鶴齡至此,見兵備廢馳之狀深為擔憂,遂上疏動用泰山香錢數百兩加以重修。王愷及威海百姓甚是感激,遂捐獻銀兩建塔樓,以頌趙鶴齡重修衛城之功德。

塔樓坐落在西城牆的最高點,西倚奈古山巔,東瞰蒼茫大海,南望迤邐峰巒,北眺巍峨青山,塔樓置於一片翠綠之中,因而得名環翠樓。由於當時的條件有限,使我們今天無法直觀地看到早期環翠樓的面貌。根據志書描寫,那是一座做工非常精緻的小樓,“畫棟雕梁、金碧輝煌、飛檐斗拱、八窗洞達”。不過,清末民初的環翠樓尚可通過照片略識概貌:塔樓穩坐於高築的土台,樓頂呈四角帽狀,脊線上翻、瓦檐飛翹,南北兩側封閉,但看不到洞達的八窗。時間的磨礪、風塵的侵襲使環翠樓不斷受到損害,順治、康熙、乾隆年間曾對環翠樓進行過維修和復建。此時的環翠樓與初建時究竟有多大差別,現在已無從查考,可以肯定的是,重建後的環翠樓已不復當年的金碧輝煌,倒是增添了十足的歷史蒼涼感。

環翠樓只是一座塔樓,而不是公園。真正意義上的環翠樓公園形成時間是1931年。1930年國民政府從外國殖民者手中收回威海衛後,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先是拆除了東城門與北城門,整修加寬城內路面,開通了直通城裡的維新路、統一路。接著又重建環翠樓,並在樓下劃4.8公頃的土地修建公園。改建後的環翠樓頂樓為兩層樓亭,前有64級台階直通一樓大廳。樓上中堂供奉趙鶴齡、丁汝昌鄧世昌等先賢神位。門柱上的一副楹聯,高度概括了修建環翠樓的初衷:勝地喜重光且來拾翠尋芳認取滄桑城郭;忠靈應不泯相期同仇敵愾還我錦繡河山。1931年7月環翠樓公園建成並對外開放。

環翠樓公園環翠樓公園

環翠樓公園的建成為威海這座歷史古城增添了新的姿色。但好景不長,這件由當時政府管理公署精心打造的城市精品,卻被1944年12月一個夜晚的一把火燒得精光。肇事者是日偽軍。那天晚上,在奈古山上沿城牆巡邏的一隊日偽軍,因受不了嚴寒的侵襲躲進環翠樓頂樓烤火取暖,結果木地板被點著。這群日偽軍不去救火反而逃之夭夭。結果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很快木結構的屋頂被點燃……第二天早晨,人們發現環翠樓被完全燒塌,只有那12根矗立的水泥柱和隨風飄散的青煙向人們訴說著剛剛發生的一切……

英國人的花園

1898年英國強租威海衛後,大批英國人湧入威海,並在這裡建起了洋房,修起了花園。英國人栽花無處不到,他們不僅在房前屋後建花園,而且在街邊路旁以及公共空閒地帶也種上花草。1904年,他們把花種撒向了位於塢口西側的三條馬路交匯後留下的三角空閒地帶(現三角花園)。後來他們把這裡進行了規劃,繞三條邊栽上了常青類灌木,使其成為一道由植物自然生成的籬笆牆,園內則栽種了引進的各種草木花卉。於是人們紛紛到這裡賞花觀草,不久,這裡便很自然地形成了公園,這算是威海歷史上的第一個公園。由於這裡距原北洋海軍的船塢較近,因而取名塢口花園

度假區優勢

環翠樓公園環翠樓公園
環翠樓公園度假區的總控制面積是60.24平方公里,其中規劃面積18.8平方公里,起步區4平方公里。度假區是沿煙威一級公路進入威海的第一站,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區內兩條交通主幹線煙臺一級公路和煙威二級公路橫貫全區,勾通了度假區與外界的海、陸、空、港的聯繫。度假區距威海市中心8.5公里,距威海海港10公里、威海火車站20公里、威海機場30公里,西距煙臺60公里,距青島300公里。整個度假區被規劃為七個功能小區:第一個小區是海岸遊樂園,其中有3.5公里長的金色沙灘,沙質細軟,沙灘平緩,海水清澈沒有污染,是天然的海水浴場。第二個小區是森林保護區,是國家一級森林公園,號稱萬畝林場。第三個小區是旅遊別墅區,它可以分為海濱別墅區、北山別墅區和旅遊度假村三個部分。第四個小區是科技工業區,主要發展高新科技產業和旅遊用品工業。第五個小區是商貿中心區,包括商業、貿易、金融、民族飲食街等。第六個小區是居住生活區,主要發展高層居住樓和花園式住宅小區,度假區初具規模的華錦新村就座落在這個小區內。第七個小區是文體娛樂區,包括學校、體育設施、醫院等。

投資環境

環翠樓公園環翠樓公園
度假區的投資環境日臻完善。區內目前已經實現了水、電、路、通訊和場地的“四通一平“工程,日供水2500噸的第二自來水廠正處於興建中;建成3、5萬千伏安的變電站一座,增容量路已保證區內供電;公路四通八達,18公里的主幹線已通車使用;建成2.6萬門郵電大樓一座,可與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直撥電話。度假區內已建成的景點主要包括:中央電視台威海影視文化城。它的總占地積464畝,是繼河北涿州、江蘇無錫之後,國內興建的第三處大型影視外景之地。它可分為三部分:一是兒童娛樂區,目前已建成騎士樂園、正門城堡、鄉村俱樂部、大風車、少年高爾夫等景點,已於96年6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二是《鏡花緣》區,將用來拍攝中國古典名著《鏡花緣》;三是配套服務區。加拿大千畝別墅群。它是度假區和加拿大合資興建的,總占地面積1400畝,首期推出的三幢別具風格的樣板樓,目前已面向海內外客商出租銷售。每幢別墅占地1000平方米,由加拿大著名設計師設計,加拿大建築師監督施工,全部裝飾材料和設備均由加拿大和國外原裝進口。綠海岸娛樂中心。它主要是由海水浴場和遊艇俱樂部組成。
區特博俱樂部。它是度假區和加拿大合資興辦的,區特博運動集刺激、娛樂和健身於一體,其樂無比。海灣大橋。它的首尾兩側分別屹立著亞當夏娃的雕塑,景色壯觀,氣勢磅砣。度假區規劃中的景點包括:新世紀樂園。占地1500畝,主要由科幻城、法國規劃園、植物園、植物園圃園、自然風致園、迷你園以及民族體育活動區等。威尼斯水城。占地1500畝,集中外古典風味於一體,包括具有西方風味的水城、水街,具有中國古典風味的龍舟、船塢、園中園以及現代水上商業街、花屋和水塔,這裡融吃、住、娛、購於一體,仿佛置身於真正的威尼斯水城之中。帽角景點。主要發掘古代人文資源,重新修復海神廟、娘娘送子像、廟前廣場、棧橋等。康樂島。占地面積20畝,將建成一個封閉性的康樂中心。高爾夫俱樂部。占地面積1400,將建成一個國標標準的18洞高爾夫球場、會員俱樂部等一系列配套設施。宇航科技園。威海宇航科技園以航空、航天科技為主題,集國防、科普教育、宇航仿真娛樂、航空體育運動、海上遊樂運動為一體,寓教於樂,既是青少年愛國、愛科學的教育基地,也是海濱度假區的一處綜合性文化娛樂場所。
全園以建設宇航仿真娛樂、水上娛樂、小輕型飛機訓練、碑林雕塑園林文化博覽為主要內容。度假區以發展旅遊業為龍頭,旅遊項目建設和配套項目建設同步,全方位招商引資,向旅遊型、多功能、國際性、現代化的旅遊商業城邁進,歡迎中外有識之士前來投資興業。

特色景觀

環翠樓公園環翠樓公園
環翠樓公園,西夸古山東麓,倚山而建。環翠樓始建於明代,畫棟雕梁,飛檐棧門,因其在群山環抱、翠綠環繞中,兼滄海山川之勝,水光山色之美,而以“環翠”冠之。
1944年被侵華日軍炸毀。如今的環翠樓是1978年在原址上重建的,主樓三層,高16.8米,樓頂為琉璃瓦覆蓋,歇山式層檐,雕花縷空窗,樓子檐由著名書法家舒同書寫的“環翠樓”三個大字奕奕發光,樓背的匾“環閣凌空”出自著名書法家黃苗子之手。登臨此樓,可眺望劉公島,盡覽港城威海的城市風光,公園前廣場還建有民族英雄鄧世昌的銅像。

山東魅力景點

山東省別稱齊魯(或東魯,魯東),簡稱魯,省會濟南市。山東,古代為齊魯之地,位於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省會設在濟南。陸地南北最長約420公里,東西最寬約700餘公里,陸地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6%,居全國第十九位。

威海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