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婭?特蕾莎

瑪麗婭•特蕾莎的對手中包括18世紀歐洲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 最終在1748年簽訂了和約,瑪麗婭失去了富庶的西里西亞,但獲得了交戰各國對她和她的丈夫帝位的承認。 這兩場戰爭給了瑪麗婭•特蕾莎很大的名氣,但她對歷史的影響還不止於此。

瑪麗婭•特蕾莎

瑪麗婭•特蕾莎(1717—1780年),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亞女王(1740—1780年在位)

歷史

從13世紀起延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奧地利一直是中歐舉足輕重的大國。瑪麗婭•特蕾莎通過兩場艱苦的戰爭維持了這個國家的強勢,也維持了中歐政治軍事力量的平衡,並通過一系列的改革,使奧地利趕上先進國家的潮流,尤其是在終結落後的農奴制方面有功績。瑪麗婭•特蕾莎理應列名於有影響的帝王之中,她在本榜中位列95位 。
瑪麗婭•特蕾莎出自無與倫比的哈布斯堡家族,憑藉尊貴的血統得到了奧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亞三頂王冠,而她也在戰爭與和平時期都取得了流芳後世的成就,使她的名字同18世紀的中歐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作為德意志民族中唯一一位女君主,她的繼位充滿了艱險。她的父親查理六世膝下無子,只有兩個女兒。為了使榮耀的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延續下去,他費盡了心機,在1713年頒布了《國本詔書》,規定當國王無男嗣時,女兒也可繼承王位。他在位的後半段將促使《國本詔書》為歐洲各國接受作為他外交上壓倒一切的重點,甚至不惜為此犧牲了若干領土。
幸運的是,瑪麗婭•特蕾莎繼位之後的表現沒有辜負她父親的一番苦心。當她在1740年即位後,便引起了德意志邦聯內外的干涉,巴伐利亞選侯阿爾伯特宣布,女性沒有繼承權,他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位的繼承者。因為單獨按照男系計算的話,他與查理六世的親緣關係最為接近。巴伐利亞選侯得到了法國、普魯士、薩克森的支持,儘管這些國家都曾宣布過承認《國本詔書》,各路大軍向奧地利的邊境猛撲過來。
瑪麗婭•特蕾莎的對手中包括18世紀歐洲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戰爭初期形勢險惡,西里西亞、波希米亞等地相繼失守。但這也給初出茅廬的女皇一個證明自己能力的機遇。她首先取得了匈牙利的擁護,贏得了內部的一致支持,同時與英國結盟,獲得了經濟援助。她甚至以暫時承認普魯士對西里西亞的占有為代價,瓦解了普魯士與法國、巴伐利亞的同盟,局面終於逐漸扭轉,1742年西線轉入反攻,法國、巴伐利亞軍隊被趕出奧地利境內。最終在1748年簽訂了和約,瑪麗婭失去了富庶的西里西亞,但獲得了交戰各國對她和她的丈夫帝位的承認。
1756年,戰爭狼煙再起,但這一次對陣雙方組合大變,奧地利、法國、俄羅斯三個龐然大物歷史性地站在同一條戰壕上,而普魯士則和英國結盟。西里西亞是歐洲大陸上爭奪的焦點。這一次,有了兩個陸上大國的幫助,奧地利優勢明顯,儘管腓特烈二世打出了一系列奇蹟般的經典戰例,仍改變不了精盡力竭的命運。眼看奧俄兩軍將直搗柏林,卻因為俄國女皇葉麗薩維塔突然病逝,繼位的彼得三世倒向普魯士一邊,使得腓特烈二世死裡逃生。瑪麗婭•特蕾莎的勝利打了折扣,最終簽訂了和約(1763年),沒有能夠收回西里西亞,但也體面地維護了奧地利和哈布斯堡家族的榮譽。
這兩場戰爭給了瑪麗婭•特蕾莎很大的名氣,但她對歷史的影響還不止於此。在18世紀,“開明專制”成為歐洲流行的政治時尚用語。瑪麗婭也不甘落伍,以“開明專制”為旗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中央成立了“公共及宮廷事務督導部”以統一管理所有領地的行政和財務,成立“國務會議”作為最高諮詢指導機關,各職能部門都置於其下。這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社會經濟方面,取消地主擔任國家收稅人的權利和領主裁判權等特權,同時減少農民的勞役地租和代役租的數量等。這些措施,緩和了地主和農奴的矛盾,也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在此期間,奧地利的政府收入增加了近65%。農奴制一直是束縛中東歐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痼疾,女皇雖然沒有宣布廢除,但已經為此作好了鋪墊。瑪麗婭•特蕾莎還開始了教會改革,主要是迫使主教們向皇帝效忠,而不是向羅馬教皇效忠。
探討瑪麗婭•特蕾莎和她丈夫弗朗茨•約瑟夫的關係是十分有意思的。瑪麗婭將奧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亞三頂王冠戴在自己頭上,而給丈夫留下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個虛名。歐洲歷史上的女王,有不少在婚後自願將大權讓與丈夫,但瑪麗婭則一直牢牢將丈夫和朝政大權都掌控在自己手裡,心慈手軟的弗朗茨在政府中影響微弱。瑪麗婭一心想為後世子孫留下婚姻的典範,她本人確實作出了表率,但她成立的“貞潔委員會”則不獲好評。這個以維護道德風紀為目的的警察組織深入全國各地,正好說明了瑪麗婭•特蕾莎的“開明專制”更傾向於專制一方。
1765年,弗朗茨去世,瑪麗婭與長子約瑟夫共同治國,兩人在很多問題上意見相左,這使女王十分苦惱。瑪麗婭主張有節制的改革,而約瑟夫的改革願望更加強烈,他主張立即宣布帝國境內的農奴為自由人,而不是僅僅改善他們的處境,還主張實行全面的宗教寬容政策。這些目標後來都得以實現。約瑟夫積極參與俄國、普魯士瓜分波蘭的陰謀,瑪麗婭曾表示反對,但這並不妨礙她在1772年也分得了份量不小的一份。
從13世紀魯道夫一世時代起延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奧地利一直是中歐舉足輕重的大國。瑪麗婭•特蕾莎通過兩場艱苦的戰爭維持了這個國家的強勢,也維持了中歐政治軍事力量的平衡,並通過一系列的改革,使奧地利趕上先進國家的潮流,尤其是在終結落後的農奴制方面有功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