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相

琵琶相

琵琶相是林海第10張新世紀專輯.12首現代精緻創作融合非洲節奏、蒙古長調、地方民歌、純人聲伴奏展現琵琶萬千風情(琵琶相),12首現代精緻創作,將琵琶淵遠文化隱含其中,林海用世界音樂、古典音樂、Jazz、Fusion、New age等作曲、編曲手法,顛復民族樂器琵琶印象,打造琵琶的另類風情。在作品中將鋼琴、吉它、鼓、弦樂等西洋樂器混合笛子、簫、二胡等中國傳統樂器,加上民族唱腔,再佐以非洲節奏、蒙古長調、地方民歌、純人聲伴奏等,展現了琵琶這種民族樂器的萬千風情——誠如專輯名稱《琵琶相》。創作的12首精緻作品,將琵琶淵源文化隱含其中,豐富的曲風在林海巧妙的構思下融合,時而壯闊,時而婉轉,時而甜美,時而輕巧,以琵琶的萬千風情,娓娓訴說三千年來眾生相。在琵琶開始流傳的3000年後,林海要以自己的音樂才華,挑戰傳統,融合現代,顛復你的琵琶印象。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封面封面

專輯:琵琶相

音樂類型:新世紀音樂/New Age

新世紀音樂類型:民族組合

音樂介質:CD

發行地區:台灣

製作人:林海

作曲、編曲:林海

琵琶演奏:蔣彥

鋼琴、電鋼琴、口風琴伴奏:林海

發行時間:2003.07

曲目數量:12首(包括《琵琶語》《歡沁》《踏古》《渡·紅塵》《聲聲思》《秋月夜》《暮色》《凡人歌》《弄雲》《對歌》《探尋》《反璞》)

發行商:風潮唱片公司

專輯介紹

CDCD

回流時光

滄滄茫茫

女聲幽幽唱

琴聲錚錚流轉

琵琶說盡紅塵事

三千年來眾生相

琵琶,東方文化中淵遠流傳的樂器,早在秦朝就已經出現。因為清亮的音色和豐富的表現力,逐漸從伴奏樂器,成為獨奏,稱之為“金石之聲”。

全方位才子林海顛復琵琶,震撼樂壇劃時代作品。在琵琶開始流傳的3000年後,林海要以自己的音樂才華,挑戰傳統,融合現代,顛復你的琵琶印象。

12首現代精緻創作,將琵琶淵遠文化隱含其中,豐富的曲風在林海的巧思下融合,時而甜美、時而輕巧、時而壯闊、時而婉轉,娓娓訴說三千年來眾生相。

融合非洲節奏、蒙古長調、地方民歌、純人聲伴奏,展現琵琶的萬千風情。

曲目介紹

曲目解說

1踏古節奏感很強的非洲鼓作開場,極具新意及震撼力

2琵琶語“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周莊水上的琵琶聲搭配鋼琴,撩撥無盡心上事

3凡人歌挑戰傳統的精緻作品,人聲仿鼓、Bass及打擊樂,顛復琵琶印象

4秋月夜樂曲一開始由琵琶獨奏,慢慢由簫鋪陳秋夜寧靜

5對歌蒙古草原上的長調,表現壯闊的邊疆風情

6渡·紅塵鋼琴是水流,琵琶彈奏了紅塵事

7歡沁擅長說情的琵琶也可以這樣輕巧,絕對令人驚艷的一曲

8暮色弦樂像是暮色一層層,點綴琵琶美得像幅畫

9反璞就像童聲一般,樂曲中琵琶唱出純真的音色

10聲聲思口風琴表現思念的惆悵,琵琶仿曼陀林

11探尋西藏民歌配搭琵琶,有著峰迴路轉之美

12弄雲琵琶高音裊繞,緩緩飄竄白雲里。

推薦曲目《琵琶語》《渡·紅塵》《歡沁》

詳細介紹

1.踏古

貴州風情女聲唱腔:龔琳娜簫:戴亞MIDIBASS:林海

節奏感很強的非洲鼓作開場,極具新意及震撼力

萬千風情嘆一聲無人懂

懷抱琵琶對天高歌

問一聲誰與爭鋒

2.琵琶語(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插曲)

電鋼琴、鋼琴:林海笛、簫:戴亞女生哼唱:龔琳娜

低眉信手續續彈,周莊水鄉琵琶聲搭配鋼琴,撩拔無盡心上事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摘錄自白居易~琵琶行

3.凡人歌

人聲仿鼓、BASS、小件打擊樂、FX效果、吉他、二胡:谷峰笛:戴亞

挑戰傳統的精緻作品,人聲仿鼓、Bass及打擊樂,顛復琵琶印象

是誰道琵琶只能說愁

彈一曲快樂歌吧

叫人忘卻人間千種愁萬般憂

4.秋月夜

笛、簫:戴亞女聲:龔琳娜鋼琴:林海

樂曲一開始由琵琶獨奏,漸漸由簫鋪陳秋夜寧靜

秋風瑟瑟

月影下獨坐的人兒

靜夜裡

想些什麼

5.對歌

蒙古長調對唱:烏仁其木格、谷峰笛:戴亞

蒙古草原上的長調,表現壯闊的邊疆風情

~歌詞大意~

我美麗的家鄉啊

我衷心為你歌唱

6.渡·紅塵

鋼琴:林海笛:戴亞大提琴:馮康昊小提琴:王海濤

鋼琴是水流,琵琶彈奏了紅塵事

滾滾紅塵

飄蕩千年

覓一位擺渡人家

得寧靜萬千

7.歡沁

鋼琴:林海笛:戴亞

擅長說情的琵琶也可以這樣輕巧,絕對令人驚艷

手舞足蹈

圍成圈兒跳舞的人群

最難得歡喜

8.暮色

口風琴:林海吉他:梁劍峰大提琴:馮康昊

弦樂像是暮色一層層,點綴琵琶美得像幅畫

橘色的幕垂放

一層又一層

輕舟片片

漁火點點

綴點暮色如畫

9.反璞

鋼琴:林海童聲:北京Do-Re-Mi童聲合唱團領唱:王建指揮:張以達

就像童聲一般,樂曲中琵琶唱出純真音色

想回到最初的真

撥弦清唱

原始純淨的力量

10.聲聲思

口風琴、鋼琴:林海大提琴:馮康昊吉他:梁劍峰女生哼唱:龔琳娜

口風琴表現思念的惆悵,琵琶仿曼陀林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摘錄自白居易~琵琶行

11.探尋

西藏地方民歌及音效:風潮CD素材笛:戴亞鋼琴:林海

西藏民歌配搭琵琶,有著峰迴路轉之美

峰迴路轉群綠重山只聞回音裊繞

匆匆過客熙來攘往化在雲煙瞬間

12.弄雲

採樣古琴:林海鋼琴:林海

琵琶高音裊繞,緩緩飄竄白雲

繞指琴音飄向天際

弄雲舞水不問人間花落幾度

琵琶語

琵琶語——林海作,這是一首鋼琴伴奏下的琵琶曲,也是徐靜蕾、姜文主演的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始終貫穿全劇的主題音樂。初聽到的時候,就會被它的鏇律和所營造的氛圍吸引,再聽的時候,心裡莫名悲傷,孤獨感不斷的內心深處碰撞,更讓人刻骨銘心。淡淡的作品,雖然安靜,但可以回味很久,綿延不斷。電影亦然、音樂亦然,許多人愛極了這樣久違的感覺。

琵琶語

琵琶聲,到如今還在這響起

穿越千年的尋覓,舊夢依稀

這一聲嘆息,是人間多少的哀怨。

天涯飄泊落潯陽,傷心淚滴。

琵琶聲,到如今還在這響起

素手弄琵琶,琵琶清脆響叮咚叮咚。

信手低眉續彈,續續彈,彈盡心中無限事

低眉續彈,續續彈,彈盡心中無限事

歡笑聲,已成了昨日的回憶

素手弄琵琶,琵琶清脆響叮咚叮咚

分明眼裡有淚,有淚滴,人間何事長離別

分明有淚,有淚滴,人間無處寄相思

歡笑聲,已成了昨日的記憶

紅顏已老不如昔,空自悲戚。

這一聲嘆息,是人間多少的哀怨。

彈盡千年的孤寂,獨自嘆息。

彈盡千年的孤寂,獨自嘆息。

作曲者簡介

新世紀音樂家,鋼琴才子,同時也是創作全才。在琵琶開始流傳的三千年以來,憑著自己的音樂才華,挑戰傳統,融合現代,顛復人們對傳統琵琶的印象。林海的音樂作品遊藝於古典、New Age、現代、爵士等多種風格之間,每首樂曲都流露出乾淨、空靈、溫暖、恬靜、自然的韻味。

演奏者簡介

蔣彥,1979年生,山東省濟南市人,5歲開始隨方錦龍老師、葛羽環老師學習琵琶,1999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師事李光華教授,在校期間擔任了兩年中國青年民族管弦樂團琵琶首席,2001年獲學校選拔赴日代表中國參加日本國際室內樂比賽,並榮獲特別優秀獎。

創作過程

當一個古典音樂迷聽到馬友友忘情地演奏JAZZ音樂,又或者當流行樂迷聽到邁克·鮑頓大唱《今夜無人入睡》時,所得到的震撼往往比“本行音樂家”的演繹更讓人記憶深刻。正是這樣的嘗試,達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

一次偶然的機會,幾個朋友相約去了一次江南的周莊水鄉。它的民風、情調、人文、風采,讓人流連忘返。當坐在水鄉茶館裡聽評彈時,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被琵琶的美妙音色打動了。記得從那時起,心裡就有了做琵琶音樂的一種衝動。

PIANO、GUITAR、BASS、DRUMS、HARMONICA、STRINGS……等西洋樂器,混合笛子、簫、二胡、三弦等中國傳統樂器,加上民族唱腔,再佐以蒙古、西藏、非洲等少數民族元素,用世界音樂、古典音樂、JAZZ、FUSION、NEWAGE等作曲、編曲手法,把這么多的東西融合在一起,又不能聽上去不倫不類,這無疑是有一定難度的。在一步步、一首首嘗試著創作過程中,著實遇到了不少問題與麻煩,有時困惑、彷徨,一連幾天沒有什麼想法;有時多種嘗試都不夠理想,反而不經意間跟朋友喝喝酒、聊聊天突然來了靈感,幾分鐘就搞定一切。

就這樣不知不覺中,把最早的周莊水鄉到後來的青藏高原、蒙古草原、非洲部落江南花月夜……,甚至維也納教堂的童聲合唱都放到一張專輯裡。我想,把這些平常看似不可能集合的東西會在一起,也只有在夢裡和音樂里能夠做到。

製作完這張唱片,第一次聽成品時,坐在工作室,點上一支煙,我又想起了周莊的那間茶館,想像著如果再次坐在那裡,聽這張《琵琶相》,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感謝在整張專輯製作過程中幫助過我的朋友,期待著和朋友們坐在家裡,聽音樂 品茶、喝酒、聊天,那種感覺真好。

林海評語

這是我對傳統民樂創新的第二次嘗試。比較商業化,可聽性更強。接受《蝶舞》的經驗教訓,不那么全盤西化了。更多地保持了一些我們民族音樂的特質。好多朋友知道我 ,這都是因為這張專輯的第二首:《琵琶語》。這得感謝徐靜蕾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用它做了影片的主題曲。

(不過我個人覺得不是太合適,有點搶畫面。這就是為什麼後來有許多人記住了音樂而忽視了影片的原因。不知對老徐這是福還是禍?)

技術上因為我從小討厭琵琶的聲音,特別是那個該死的輪指(琵琶的標誌),所以我在鏇律主奏上堅決不允許這個奏法,我把輪指當曼陀鈴來使用。《琵琶語》是個典型。聽過這首曲子的朋友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這個鏇律是用琵琶傳統的輪指奏法來演奏這個鏇律會是怎么一個情景,嚇死人了。我堅決不要這種土味!可憐蔣彥被我折磨的夠嗆。你們知道對於專業的演奏家要讓他們改變十幾甚至幾十年形成的演奏習慣難度有多大。作孽啊!

這張在聲音品質上有了大幅的提升,雖然幾乎所有的環節(策劃,作曲,編曲,錄音)還是我自己單打獨鬥,但在最後的非常重要的混音環節中,咱國內非常著名的音樂人撈仔幫了我大忙,整張專輯是他幫我混音的,很優秀。在此再次謝謝撈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