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教學

琵琶教學

《琵琶演奏與教學》作者曹月教授在上述幾方面的傾注和表述,顯示了她近20年演奏與教學的功底。琵琶歷史就是傳承史。琵琶界無論演奏家、作曲家、理論家,首先應該是一個吸納文化傳統和琵琶流派風格的傳承者。因此,大家應該把“教師”作為自己“第一身份”,共同參與啟蒙教育。讓2l世紀的“琵琶行”,“行”得更健康更繁榮!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4月1日)

叢書名: 樂器演奏與教學系列

平裝: 24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11017397

條形碼: 9787811017397

尺寸: 27.6 x 20.2 x 1.6 cm

重量: 522 g

作者簡介

曹月,南京師範大學音樂畢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琵琶協會會員。

多次在全國及江蘇省的務類民族器樂大賽中獲獎曾在新加坡、美國、德國、法國、韓國、奧地利、比利時等國家進行訪問演出,舉辦過多場個人獨奏音樂會,並與多個交響樂團合作演出。

發表琵琶教學與研究論文30餘篇,並多篇論文獲獎,出版教種琵琶演奏CD和盒帶。

內容簡介

《琵琶演奏與教學》作者曹月教授在上述幾方面的傾注和表述,顯示了她近20年演奏與教學的功底。琵琶歷史就是傳承史。琵琶界無論演奏家、作曲家、理論家,首先應該是一個吸納文化傳統和琵琶流派風格的傳承者。因此,大家應該把“教師”作為自己“第一身份”,共同參與啟蒙教育。讓2l世紀的“琵琶行”,“行”得更健康更繁榮!

目錄

知識篇

前言

一、琵琶的產生與發展

二、琵琶的構造

三、琵琶的彈奏指法

四、琵琶的定弦與音域

五、琵琶的演奏姿勢

六、琵琶的常用演奏符號

教學篇

第一單元 各把位音階及練習

一、D調音位表空弦的彈挑、輪指練習

空弦彈挑練習(一)(二)(三)(四)(五)空弦的輪指練習

二、第一把位音階彈挑、彈彈挑、彈挑彈及彈挑、輪指結合練習

音階練習(一)(二)(三)新年好鄉間的小路划船(一)四季歌(日本)

我隨紅軍鬧革命沂蒙山小調(一)老六板(一)音樂家練習曲練習曲練習鑿

練習曲練習曲練習曲娃哈哈(一)瑤族舞曲練習曲知道不知道

青春舞曲《紅色娘子軍》片段(一)練習凸練習曲快樂的羅嗦拔蘿蔔

小小粉刷匠手挽手練習曲練習曲練習曲練習曲彈挑與輪指結合練習

練習曲《一個自衛團員的遭遇》選段划船(二)小白菜月牙五更

三、第二把位音階彈挑、彈彈挑及彈挑彈結合練習

練習曲練習曲練習曲採茶撲蝶走絳州秋收練習凸練習曲

很久以前(一)練習曲練習曲練習曲練習曲翻了身當了家(一)

變化練習一變化練習二變化練習三練習曲

四、第一、二把位音階彈挑及彈挑、輪指結合練習

練習曲棉花舞紅旗歌(一)'練習曲花六板放風箏(一)一~搖籃曲

擁護八路軍交城山蘇珊娜老黑奴故鄉的親人美麗的夢神(一)

獵人之歌牽牛花開羊跑青

五、第三把位音階彈挑、彈彈挑及彈挑彈結合練習

練習曲探親家練習曲獻花(一)練習曲練習曲打酸棗

《紅色娘子軍》片段(二)練習曲邊區十唱(一)變化練習一

六、相把位一、二、三把位音階彈挑及彈挑、輪指結合練習

練習曲老六板(二)拔根蘆柴花練習曲練習曲練習曲練習曲

練習曲沂蒙山小調(二)可愛的家很久以前(二)五哥放羊西藏舞曲

花歡樂蘇武牧羊採茶撲蝶三十里舖打南溝岔(一)城牆上跑馬

五月栽秧橫山里下來游擊隊(一)

第二單元 輪指練習

一、半輪(四點輪)練習

練習曲練習曲練習曲練習曲紅旗歌(二)打黃羊調(一)烏夜啼

二、長輪練習

蘭花花小河淌水在那遙遠的地方大紅棗送親人(一)我的祖國青羊傳

嘎達梅林(一)小情人

三、挑輪、勾輪練習g

大紅棗送親人(二)當我們年輕時練習曲練習曲

四、雙輪、滿輪練習

打南溝岔(二)橫山里下來游擊隊(二)g練習曲g練習曲

第三單元 左手技巧練習

一、推、拉弦練習

練習曲練習曲練習曲放風箏(二)龍船調

二、吟、揉練習

揀棉花獻花(二)

三、打音、擻音練習

練習曲八月桂花遍地開(一)

四、自然泛音、人工泛音練習

《歡樂的日子》片段閃爍的小星(一)練習曲

划船(三)老六板(三)

五、倚音、頓音及顫音練習

道情調(一)練習曲練習曲反對花(一)

彌渡山歌練習曲撒趟子撩在外

閃爍的小星(二)

連連夯(一)

六、散音、絞弦、煞音練習

《金蛇狂舞》片段(一)韭菜開花翻了身當了家(二)《游擊隊歌》片段

《龍船》片段《十面埋伏》片段多納·多納《霸王卸甲》片段

第四單元 右手技巧練習

一、雙彈、雙挑練習

練習曲刮地風(一)楊柳青(一)練習曲練習曲

二、摭分、分彈、摭彈練習

《金蛇狂舞》片段(二)翻了身當了家(三)打黃羊調(二)楊柳青(二)

《春花秋月》片段(一)楊柳青(三)八月桂花遍地開(二)《金蛇狂舞》片段(三)

三、掃弦、掃拂、掃輪、拂輪練習

刮地風(二)《春花秋月》片段(二)《金蛇狂舞》片段(四)楊柳青(四)

紅旗歌(三)練習曲紅旗歌(四)翻了身當了家(四)八月桂花遍地開(三)

翻了身當了家(五)刮地風(三)送郎當紅軍《保衛黃河》片段

打黃羊調(三)八月桂花遍地開(四)紅旗歌(五)糶黃米邊區十唱(二)

四、劃弦、劃輪練習

練習曲搖籃曲《黃河船夫曲》片段(陝西)

五、摘弦、彈、剔、彈面板、拍、提、煞(伏)弦練習

練習曲練習曲《鳥夜啼》片段天順心練習曲槐樹開花

練習曲練習曲練習曲大河漲水沙浪沙反對花(二)連連夯(二)

六、抹、搖指、鳳點頭練習

碧波兒《紅色娘子軍》片段(三)沂蒙山小調(三)美麗的夢神(二)

草原上的家橫山里下來游擊隊(三)嘎達梅林(~)《戰颱風》片段

《將軍令》片段

七、滾奏、雙滾、雙飛練習

練習曲走西口放風箏(三)練習曲阿拉木汗《黃河船夫曲》片段(冼星海)

卡普里島練習曲練習曲我不願擦去鞋上的泥故鄉

第五單元 各常用調音階、音位及練習

一、C大調音階、音位及練習

練習曲練習曲練習曲姑蘇風光老簧調無錫景(一)

道情調(二)繡荷包菊花#

二、E大調音階、音位及練習

練習曲練習曲無錫景(二)醒來我的姑娘船從遠處來

請問你愛不愛我姑娘姐妹們上場院桃花朵朵開

三、F大調音階、音位及練習

練習曲練習曲小黃鸝鳥都達爾和瑪利亞娃哈哈(二)小九連環

駕著馬車上市場正對花燕子

G大調音階音位及練習

練習曲練習曲小放牛(一)放風箏(四)快板令倒十郎

枉凝眉洪湖水浪打浪

五、A大調音階、音位及練習

練習曲練習曲四季歌(江蘇)沂蒙山小調(四)小放牛(二)

《紅色娘子軍》片段(四)大城小事繡紅旗

六、B大調音階、音位及練習

練習曲練習曲

第六單元 綜合練習

節奏練習(一)(二)(三)(四)(五)(六)練習曲練習曲

練習曲練習曲練習曲練習曲練習曲練習曲練習曲

練習曲老六板(四)映山紅花滿山坡浪淘沙《漁舟唱晚》片段

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夜深沉《海港》片段老六板(五)“左”追“右”

練習曲練習曲半輪裝飾

演奏篇

阿里郎櫻花(琵琶、古箏二重奏)彝族舞曲(琵琶、古箏二重奏)

大浪淘沙(琵琶、古箏二重奏)阿里山的姑娘(琵琶、古箏二重奏)

參考書目

後記

編輯推薦

在《琵琶演奏與教學》的編寫中,筆者拜讀和參考了許多前輩、同仁的著作,它們也是《琵琶演奏與教學》成書之基礎,在此對在參考書目中已標出和未能一一標出的這些前輩和同仁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文摘

插圖:
一、琵琶的產生與發展
琵琶,古代稱“批把”或“枇杷”,最早見於東漢劉熙的《釋名-釋樂器》:“批把本出於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日批,引手卻日把,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意即“批把”是騎在馬上彈奏的樂器,向前彈出稱作批,向後挑進稱作把,根據它演奏的特點而命名為“批把”。也有作“枇杷”的,以強調是木質樂器。歷史上所稱謂的“琵琶”,並非特指具有梨形共鳴箱的曲項琵琶,而是泛指使用“批”與“把”手法演奏的多種彈撥樂器,如現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以“批把”概括之:大約在魏晉時期,根據我國琴、瑟等彈奏樂器的用字習慣,將“批把”兩字的提手旁與木字旁去掉,增加兩個“王”並列的“琴”字頭,將動詞轉變為名詞,成為“琵琶”二字而沿用至今。
現今的琵琶是由古代的直項琵琶及曲項琵琶演變而來。據史料記載,直項琵琶在我國出現得較早,秦、漢時期的“秦漢子”,是直柄圓形共鳴箱的直項琵琶(共鳴箱兩面蒙皮),由秦末的“弦鞀”發展而來的。“阮鹹”或“阮”是直柄木製圓形共鳴箱、四弦十二柱、豎抱用手彈奏的琵琶。晉代阮鹹善演奏此樂器,故以其名相稱,即今天的“阮”。
南北朝時,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域進行經濟與文化交流,曲項琵琶由波斯(今伊朗)經今新疆傳人我國。曲項琵琶為四弦、四相(無柱)、梨形,橫抱,用撥子彈奏,當時稱作“胡琵琶”。它的發祥地是波斯,現今阿拉伯的“烏特”與曲項琵琶同源。曲項琵琶盛行於北朝,在公元6世紀上半葉傳到南方長江流域一帶。在隋唐“燕樂”的九、十部樂中,曲項琵琶已成為主要樂器,對盛唐歌舞藝術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從敦煌壁畫和雲岡石刻中,亦能窺見它在當時樂隊中的重要地位。
到了唐代,琵琶的發展出現了一個高峰。當時上至宮廷樂隊,下至民間演唱都少不了琵琶,是當時非常盛行的樂器之一,並且在樂隊中處於領奏地位。這種盛況在我國古代詩詞中有大量的記載。例如唐代詩人自居易在他的著名詩篇《琵琶行》中對琵琶演奏及其音響效果非常形象地進行這樣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到了唐代後期,琵琶從演奏技法到製作構造上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演奏技法上最突出的改革是演奏方法由橫抱改變為豎抱,用手指直接演奏取代了用撥子演奏。琵琶構造方面最明顯的改變是南四個音位增至十六個音位(即四相十二品);同時它的頸部加寬,下部共鳴箱由寬變窄,便於左手按下部音位。南於以上這兩項改革,琵琶演奏技法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據統計,琵琶的指法共有五六十種。歸納起來,右手指法分兩個系統:輪指系統和彈挑系統。左手指法也分兩個系統:按指系統和推拉系統。
明末清初以後,琵琶形成了以自在湄父子為代表的北派和以陳牧夫為代表的南派,擁有了一批以《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為代表的“武曲”,以及以《月兒高》、《思春》和《昭君怨》為代表的“文曲”。所謂“武曲”,其特點是以寫實和運用右手技法為主;而“文曲”的特點是以抒情和運用左手技法為主。這些樂曲已經成為中華民族音樂的瑰寶、琵琶藝術中的珍品。

後記

看著案頭即將付梓的書稿,感觸良多。在教學之餘編寫教材是一件既辛苦又快樂的事情。辛苦不光在於占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在於為整體編排、每個細節的恰當設計上煞費苦心的修正,以及改編每首練習曲過程中的謹慎考量;而快樂則常常是瞬間的,可能是尋找到一首合適的民歌,可能是為了某一自覺尚可的音符和鏇律……
教材的建設是一個不斷積累和修正的過程。在本書的編寫中,筆者拜讀和參考了許多前輩、同仁的著作,它們也是本書成書之基礎,在此對在參考書目中已標出和未能一一標出的這些前輩和同仁們表示由衷的感謝!還要特別感謝我的老師,著名琵琶教育家、琵琶演奏大師劉德海先生在百忙中為本書撰寫了精彩的序言,感謝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領導以及本書的責任編輯為本書的出版所作出的一切。

序言

在琵琶傳承的公共領域課題中,啟蒙教育“第一課”,已成為琵琶普及與提高的關鍵字。從事師範教學,處在啟蒙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們,多年來撰寫的適用於琵琶師範教學的教材、演奏法等專著相繼問世,成績斐然。
我以為琵琶師範教學的特點是:知識面廣,講究實用,易懂易學,技術簡便,方法“上手”快,趣味性強;注重啟發式、形象審美及情與技的整體教學。
本書作者曹月教授在上述幾方面的傾注和表述,顯示了她近20年演奏與教學的功底。
琵琶歷史就是傳承史。琵琶界無論演奏家、作曲家、理論家,首先應該是一個吸納文化傳統和琵琶流派風格的傳承者。因此,大家應該把“教師”作為自己“第一身份”,共同參與啟蒙教育。讓2l世紀的“琵琶行”,“行”得更健康更繁榮!
願與作者共勉互進,是為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