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屋

琥珀屋

琥珀屋本身就是個傳奇。始建於1709年,當時的普魯士國王魯道夫打算在柏林郊外波茨坦王宮建造一間奢華的琥珀屋。建成後的琥珀屋光彩奪目,面積約55平方米,共有12塊護壁鑲板和12個柱腳,全都由當時比黃金還貴12倍的琥珀製成,總重達6噸。1716年由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送給俄羅斯彼得大帝的禮物,牆面鑲嵌有6噸多的琥珀和名貴珠寶,閃耀著從檸檬黃到金紅色,人類可以想像的黃色系中一切的色彩,輝煌得令人窒息,被列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在二戰中,“琥珀屋”被衝進聖彼得堡的納粹劫走,然而隨著二戰的結束,這一曠世寶藏突然從世人眼中失去了蹤影。

基本信息

簡介

1709年,當時的普魯士國王為了效仿法國皇帝路易十四的奢華生活,命令普魯士最有名的建築師興建“琥珀屋”,建成後光彩奪目、富麗堂皇,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在二戰中,“琥珀屋”被衝進聖彼得堡的納粹劫走,然而隨著二戰的結束,這一曠世寶藏突然從世人眼中失去了蹤影。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相信,27箱被拆整為零的“琥珀屋”,可能正沉在奧地利的一個湖底!

據英國《星期日快報》的報導,在二戰中被納粹劫走的蘇聯聖彼得堡王宮中的“琥珀屋”曾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然而二戰結束後,這一曠世寶藏就從世人眼中失去了蹤影。不過“尋寶獵人”們相信,納粹德軍在二戰中劫掠來的眾多財寶,包括被拆卸裝成27箱的“琥珀屋”,都在二戰末被納粹德軍沉入了奧地利神秘的托普利茨湖底!

離奇失蹤

琥珀屋琥珀屋

著名的“琥珀屋”始建於1709年,當時的普魯士國王為了效仿法國皇帝路易十四的奢華生活,命令普魯士最有名的建築師興建“琥珀屋”,“琥珀屋”面積約55平方米,共有12塊護壁鑲板和12個柱腳,全都由當時比黃金還貴12倍的琥珀製成,總重至少達6噸,“琥珀屋”同時還飾以鑽石、寶石和銀箔,可以隨意拼裝成各種形狀,建成後光彩奪目、富麗堂皇,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

1716年,普魯士國王為與俄國結盟,就將這件稀世珍品贈送給了俄彼得大帝。然而1941年,納粹德軍攻入聖彼得堡,將王宮中的“琥珀屋”拆卸了下來,裝滿27個箱子運回了德國柯尼斯堡。二戰結束後,“琥珀屋”從此下落不明,從世人眼中神秘失蹤了。

藏身湖底

一些歷史學家相信,“琥珀屋”被納粹藏了起來,納粹德軍顯然夢想在擊敗盟軍後,再重新起出這些財寶。然而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歷史專家和尋寶獵人們都相信,納粹可能將從聖彼得堡劫掠來的財寶———包括27箱被拆整為零的“琥珀屋”,全都沉到了奧地利中部死山山脈中的托普利茨湖底!

據悉,來自美國“全球探險公司”的探險家們早就對柏林檔案館中的納粹歷史文獻進行了廣泛研究,並從中發現奧地利托普利茨湖是最可能的納粹藏寶湖。

美國探險者還找到了一些當年的目擊者記錄,根據當時的目擊記錄,1945年5月,納粹餘孽曾經將成車成車的沉重箱子沉入了托普利茨湖底。目擊者對這些箱子的描述,完全和那些裝著“琥珀屋”的板條箱相符。

箱刻俄文

訊息來源稱,一些探險家已經潛入到托普利茨湖底,並且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刻著俄羅斯文字的板條箱,還有未經證實的謠傳稱,探險者們已經在湖底找到了被稱做“世界第八奇蹟”的“琥珀屋”!

然而美國“尋寶獵人”們卻對他們發現了什麼守口如瓶,一名發言人說:“我們不準備詳細討論我們的研究結果,我們所做的就是將各種研究結合起來,並得出一個非常可信的結論,那兒到底隱藏著什麼。在二戰期間,托普利茨湖周圍曾被納粹列為一個高級機密地區,納粹這樣做顯然有某種原因。”

據悉,根據契約,美國探險隊如果尋到寶藏,財寶將由美國和奧地利兩國分得。

禁止探險

在過去幾十年中,托普利茨湖就一直和納粹寶藏聯繫在一起,並且吸引了眾多尋寶獵人、歷史學家和對納粹寶藏感興趣的人光臨。托普利茨湖超過1英里長,深103米。在二戰發生後,希特勒的軍隊曾將該湖用於秘密的水底炸彈和水下火箭實驗,但二戰末期,預感末日來臨的納粹德軍又將許多他們想藏匿的東西都投棄到了托普利茨湖底。

謠傳稱,包括“琥珀屋”和成噸金條在內的納粹寶藏,都被納粹士兵沉入了托普利茨湖中,當時一些當地人都被納粹雇作勞力,用來運輸這些沉重的大箱子。

二戰後,奧地利政府對到托普利茨湖私自潛水發布了禁令,任何人未獲政府特別許可,禁止再到湖中潛水探險。一些獲得授權潛入湖底的探險者們並沒有發現納粹寶藏,只不過找到了一些戰爭遺物,譬如一些英鎊假幣,納粹曾試圖用這些假幣來擾亂英國的經濟;官方潛水者還找到了一些假郵票、炸藥、武器和其他紀念物。根據一個科學研究小組的發現,在托普利茨湖底還生存著一種不需氧氣就能存活的未知蠕蟲。

名屋傳奇

傳說

琥珀屋琥珀屋

“琥珀屋”是普魯士第一位國王腓特烈一世在哥尼斯堡的城堡里的書房,建於1711年,5年後,腓特烈二世將其作為禮物送給了彼得大帝,成為與俄羅斯結為盟友的信物。後來它被移建到皇家人所住的聖彼得堡郊外的夏宮內。

“琥珀屋”的裝飾總面積達1800平方英尺,由一些精心加工的壁板構成,裝飾用的琥珀

總重量達6噸,但是琥珀卻是世界上最輕的珠寶。傳說琥珀是美人魚的眼淚,珍貴異常,每一顆都要歷時千萬年才能形成。“琥珀屋”的壁板以精湛的義大利珠寶鑲嵌工藝飾以鑽石、祖母綠和紅寶石。這樣一件曠世奇寶被人們稱為世界第八奇蹟,人們認為它具有魔力,波羅的海地區的人們都相信琥珀具有神奇的康復治療功能,琥珀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北方的黃金”和“陽光石”。

二次大戰中當德軍圍困列寧格勒時,儘管蘇方想用牆紙掩蓋“琥珀屋”的真面目,但還是被納粹士兵發現了,他們將琥珀屋拆卸,不久便用火車運回哥尼斯堡,也就是後來成為蘇聯領土的加里寧格勒,“琥珀屋”曾在哥尼斯堡博物館的展廳里展出。1945年哥尼斯堡準備投降前夕,德國人又一次將“琥珀屋”拆卸裝箱,準備用船運回柏林。從此以後就銷聲匿跡,不知所蹤。在以後的50年裡,尋找失蹤的嵌滿珠寶的“琥珀屋”壁板的行動使得“琥珀屋”成為戰後最大的一個謎,但是蘇聯克格勃、東德秘密警察以及其他人的尋找一直都沒有結果。

詛咒

據著名蘇聯考古學家的遣孀維拉,布魯尤蘇娃透露,她的丈夫亞歷山大在1955年寫的回憶錄中曾說過:“我不相信‘琥珀屋’永遠消失了。”

當年在戰爭風雲中歷經波折的“琥珀屋”後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人們眾說紛紜,揣度猜測,但有的人相信,持續不斷的“尋寶”活動給一些知情者帶來了死亡和噩運,這就是所謂的“琥珀屋的詛咒”。

因為“琥珀屋的詛咒”而神秘死去的人中包括阿爾弗雷德·羅德博士,這位在納粹德國統治這個城市時一直負責琥珀收藏品管理工作的哥尼斯堡博物館館長,在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克格勃的前身)準備對他和他的妻子進行審問的前一天,雙雙神秘死去,但蘇聯情報部門官員一直沒有找到羅德夫婦的遺體。直到前幾年,在對俄羅斯海軍考古學家的一次採訪中才得知,當時羅德曾從蘇軍的監控中消失了幾天,可能是到哥尼斯堡城外去了。不久他又回來,但等待他的卻是死亡,或者是永遠的消失。俄羅斯研究人員認為他出城是到帕拉阿城堡去了(原德軍海軍基地)。

另一位奇怪消失的人物是簽署了羅德死亡證明的醫生,接下來是堅持不懈調查“琥珀屋”去向的喬治·斯台恩,他被人發現一絲不掛地死在德國的一個森林裡,他的胃被手術刀割得七零八碎,死狀極慘。

據阿維尼爾,奧伏斯亞諾夫說,斯台恩是一位德國研究人員,他曾幫助向蘇聯轉交了數百件納粹分子劫掠的“文物”,但蘇聯方面並不允許他進入加里寧格勒地區的“禁區”內。

奧伏斯亞諾夫曾是軍事工程院校的學生,在上級的命令下,他和他的同學奉命炸毀哥尼斯堡大火後留下的廢墟。他當時只是一個年輕的士兵,回想起來,自己很不願意被捲入這件事中。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奉命尋找“琥珀屋”的一個小組曾在1984年寫了一份秘密報告,問為什麼他們不能不受干擾地調查“琥珀屋”的命運,抱怨他們的工作一直受到蘇聯軍方和克格勃的掣肘。

俄羅斯情報部門一位古賽夫將軍在對一家報紙記者談論了“琥珀屋”之後,便死於一次神秘的交通事故中,事故詳情一直不為人知。

難解之謎

“琥珀屋”究竟早已毀於戰火之中,還是仍然藏在世界上的某個角落裡,等待著人們去發現呢?

有的人認為,1945年蘇聯紅軍發動攻勢時,炮彈擊中了哥尼斯堡,“琥珀屋”早已毀於戰火之中,但一位蘇聯老兵和俄羅斯文化基金會的一位顧問認為,在哥尼斯堡被攻下之前,城堡已經起火,城市被攻下後城堡繼續燒了3天。這位老兵曾聽一位德國看守人說過,“琥珀屋”拆下的壁板已經被裝箱,還未來得及運走,被放在城堡的地下室里。

蘇聯紅軍當然沒有理由去燒毀自己國家的稀世珍寶,這表明另有一支秘密部隊,很可能是納粹分子的地下秘密組織,執行了納粹德國的命令。當時紅軍正在殊死激烈的戰鬥中,哥尼斯堡有著複雜的堡壘要塞系統,他們當時還未能完全控制局勢。大火從市郊向城市中心蔓延,蘇聯紅軍經過幾個月的連續戰鬥,官兵們都已精疲力竭,德國軍隊守住了碼頭區域,城市人口幾乎全部撤退了,整個地區陷入火海,到處是一片混亂。

如果這時候有人乘亂秘密將“琥珀屋”隱藏起來,並不為人所知,那也是很容易做得到的。

奧伏斯亞諾夫是加里寧地區文化遺產調查部門的長官,2002年時他透露了調查尋找“琥珀屋”有關的一些細節。

1945年夏天,貝爾加耶娃帶領的一個蘇維埃特別小組來到了哥尼斯堡,這個小組的任務是尋找被納粹德國掠奪的俄羅斯的寶貴文物,包括藏書、論著、王冠、繪畫作品以及考古收藏品等。

另外一個由前蘇聯藝術委員會派出的小組也在這一領域展開工作,收集被納粹德國掠奪的古董文物。貝爾

加耶娃小組蒐集到的60箱文物仍然保存在哥尼斯堡,但是沒有人知道這個小組的成員後來怎么樣了。

其他一些文物收集小組的工作最後都由內務人民委員會或者克格勃接管了,克格勃保管的案卷即使是俄羅斯的研究人員也是不可能看得到的。

1967年蘇聯政府成立了一個特別委員會尋找“琥珀屋”和博物館裡的其他寶貴文物。它的總部設在莫斯科,但是進行具體尋找工作的卻是在波羅的海地區的加里寧格勒考古探險隊(KGAE),探險隊無法接觸到許多高層秘密,而且他們的工作經常受到官僚主義的影響。這個探險隊本身也屬於一個保密單位,他們的工作內容也屬機密。但即使是他們也無法接觸到蘇聯被劫文物的有關秘密檔案。據奧伏斯亞諾夫說,蘇聯解體後這些檔案仍然被封存著,這個考古探險隊於1983年被解散。東德秘密警察多年來也一直在尋找琥珀屋,70年代至80年代之間,他們還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特別組織。

迷懸未決

據當年蘇聯一位名叫馬克西莫夫的加里寧格勒的建築師回憶,當蘇聯攻占這個城市時,他們在城堡的西側發現了一條新的向下傾斜流去的水道,傾斜度很大,有人認為“琥珀屋”就藏在這裡,俄羅斯和德國的考古學家都對城堡的地下室檢查過,曾發現了一些古代的武器和珠寶之類。

但是奧伏斯亞諾夫認為,1968年城堡徹底被毀之前,肯定有人進去過,因為這是很容易做到的。

“琥珀屋”另一個可能的埋藏地點是帕拉阿城堡。當年羅德博士從內務人民委員會(NKVD)的眼皮底下溜出城去,很可能與此有關。帕拉阿是俄國波羅的海一個重要的海軍基地,位於加里寧格勒的西面。40年代時,自從蘇聯方面得知德國軍隊在這個地區布置了許多炸藥和地雷之後,城堡的地窖就被封住了。

這個城堡曾是納粹德國的軍事指揮部,但是當紅軍進入城堡的時候,沒發現一個德國軍官,原來他們早已利用秘密通道逃出了城堡。以後這個地區就被用作蘇聯海軍的一個秘密基地。

難道說“琥珀屋”已經被裝上了德國郵輪威廉古斯奧夫號?該船後來在波羅的海被潛水艇發射的魚雷擊中沉沒。但是俄羅斯考古學家認為納粹德國不會冒如此大的風險將價值連城的文物裝在船上通過波羅的海,他們知道蘇聯紅軍的潛水艇在那裡等候著。有人猜測“琥珀屋”可能被藏在波羅的海的海邊地區,最近的一些發現支持了這一假設。

從未放棄

國際上的一些尋寶者一直沒有放棄尋找“琥珀屋”的努力,他們挖遍了所有的地窖,鹽井,搜尋了許多教堂和洞穴。他們到過許多國家,包括奧地利、德國、波蘭、立陶宛以及捷克等。有的人認為“琥珀屋”仍然被藏在加里寧格勒半被水淹的洞穴里,好幾個潛水者為了發現納粹德國是否將“琥珀屋”藏在那裡而白白送了性命。

漢斯·斯塔德爾曼是一位德國研究人員,他深信納粹德國將“琥珀屋”的壁板藏在了魏瑪鎮的建築物下面。

在加里寧格勒的海灘地區,人們常可以揀到一些天然琥珀的碎片,那是波羅的海的波浪將它們衝上岸來的。大海和海岸一直將秘密隱藏得很好。

1997年,一位德國警察發現了“琥珀屋”壁板上其中的一塊鑲嵌物,他的父親是前德國軍官,戰爭時期曾護送“琥珀屋”到哥尼斯堡,因此一看就知道它的來歷,這位警察通過律師將這件鑲嵌物出售。它是一塊長70.5厘米寬55厘米的壁板,上面的圖畫描繪了一對情侶牽著他們的狗在公園裡散步。

哥斯尼堡,如今的加里寧格勒,這一座充滿了矛盾和迷霧的城市正在面對著新的罪惡,東歐的一些犯罪分子在這裡進行違法活動和走私活動,他們拐賣婦女,走私毒品,加里寧格勒成為他們的運輸通道,在加里寧格勒還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納粹分子,當年的納粹分子艾瑞奇·科切如果地下有知,也會因此而暗自竊笑。

尋寶獵人

然而,奧地利當地政府承認,許多“尋寶獵人”經常偷偷潛入湖底,夢想尋到納粹寶藏,他們無法說出托普利茨湖到底發生過多少次非官方潛水尋寶行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許多尋寶者都為這些財寶送出了性命。

在1945年和1950年,曾在一個秘密“納粹研究站”工作的兩名前雇員悄悄返回托普利茨湖,然而他們卻死在了一場神秘的登山事故中。據當地人稱,這兩人橫死前不久,曾在該地區進行過挖掘。

1947年,一名美國海軍潛水員在托普利茨湖裡進行搜尋時,身陷水中的沉木之中活活淹死。1955年,一名德國人又神秘地死在了托普利茨湖邊,當地人稱他也是一名“尋寶獵人”。

人魚眼淚

來到丹麥,就聽說琥珀是最美的東西。相傳琥珀是美人魚的眼淚,這些“眼淚”十分珍貴,一滴一滴需要經過千萬年的變化才能形成。一次,我到丹麥東南部的默恩島———人稱“夢島”的地方遊玩。據介紹,沿著這條海岸線,遊客們可以尋到一些古化石和琥珀。放眼望去,那裡除了大海,周圍便是山崖樹木。這裡的岩石是白堊紀時代(1.37億年前至6700萬年前)形成的產物。沿著陡峭的山崖,修有百級木頭階梯。拾階而下,來到堆滿亂石與海藻的海灘,我躬身搜尋,很想像琥珀採集者一樣,找到一塊經過幾千萬年變化、由樹脂形成的寶貝。然而,若要找到真正的琥珀,還要到坐落在哥本哈根新港碼頭邊的“丹麥琥珀屋”去。

丹麥琥珀屋藏有各種精美的琥珀製品,如中國的老字號店鋪一樣,它在丹麥享有很高聲譽。聽說只有達到寶石級的琥珀材料,才能進到這間琥珀屋中來。每天,琥珀屋的紫木大門一敞開,遊客們便信步而入。這家堪稱世界上歷史最長、規模最大、集琥珀藝術生產與銷售為一體的店鋪,歷經三代人奮鬥,如今已成為一個顯赫的琥珀家族。琥珀屋老闆有一個很好聽的中國名字———范愛侖。其父是丹麥著名的銀器鑄造家,許多著名的銀器作品都出自其手。20世紀80年代後期,范先生“因琥珀而結緣”,與來自台灣的吳童小姐結成連理。從此夫婦雙修,對琥珀的製作與經營更加精益求精。吳小姐有很高的藝術修養與文化品位。她酷愛藝術珠寶,精通設計與製作。她的談吐充滿了智慧。交談中,我感到她對琥珀的歷史與文化頗有研究。琥珀屋的珠寶飾品具有丹麥設計風格,所謂丹麥設計是集技術、美學、人體及心理學於一體的藝術,也是高科技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的藝術。雖大都是手工製作,其加工打造卻不露人工的痕跡,給人自然瑰麗之感。由於高質量、高品位地經營琥珀,范先生的生意越做越好。1992年以來,世界琥珀市場受到衝擊,俄國和波蘭數百家企業都因沒有利潤可賺而倒閉,惟有丹麥琥珀屋始終生意興隆,穩步發展。他們在世界各地建有連鎖店和合作機構,有可觀的銷售量。

丹麥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琥珀的國家。14世紀丹麥強盛時期,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大都為丹麥所統治。那時,琥珀作為北歐貨幣在市場上流通,同時也作為最珍貴的寶石飾品,進貢給顯赫的羅馬帝國。一塊琥珀約等於一個奴隸的身價。歐洲人將琥珀戴在身上,用於避邪。他們還用琥珀做成聖器、十字架和神龕。據說,十字架只能用琥珀來做,因為琥珀被視為人間的聖物。如今,琥珀仍是歐洲人的傳統寶石,與金銀一樣貴重。結婚時,送給新娘最珍貴的禮物是由大顆琥珀珠串成的項鍊。琥珀也是情人間互贈的信物。作為琥珀的發祥地,丹麥人還開闢了世界歷史上有名的琥珀貿易之路,丹麥人驕傲地稱之為“琥珀之路”。據丹麥琥珀屋的資料記載,“琥珀之路”從丹麥北部的日德蘭半島,經由波羅的海口岸,可一直到達地中海、波斯、印度、中國和更遠的地方。據說古代西方人向中國皇帝贈送的禮品就是琥珀。

在丹麥琥珀屋博物館裡,我眼界大開。館中有私人收藏的數百件稀有的琥珀珍品,並向來訪者詳細介紹琥珀的知識。琥珀是史前松樹脂的化石,經過了大自然千百萬年的變化。琥珀之美,難以形容。尤其令人驚奇的是,琥珀裡面沉睡著千種以上的蚊、蚋、蠅、蟻等小昆蟲及各種植物。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大一塊琥珀被收藏在倫敦自然博物館裡,這塊琥珀重達15.25公斤,產於緬甸。丹麥琥珀屋博物館裡也收藏著一塊最大的波羅的海琥珀,重量為10.478公斤,是由丹麥一位捕捉龍蝦的漁夫用漁網打撈上來的。由於在搬運途中不慎碰掉了一塊,使其重量減到了8.866公斤,它是琥珀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早年,丹麥有專門采琥珀的人。他們知道什麼天氣里容易採到琥珀。一場暴風雨之後,大海變得平靜下來。人們可以像捕魚一樣,在腰上系一個籃子,織一種專門“捕”琥珀的網。除了在大海中,在深層的地下也藏有琥珀。如今,世界上已有200多個地方發現了琥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