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論之後

實用主義的早期意義理論、現象學、形上學、皮爾士思想的當代性。從某種意義而言,皮爾士實用主義意義理論是一種有關本質的批判理論,而不是一種有關本質的知識理論。一個對象所具有的意義並不是一個確定認識過程所賦予的知識形式,而是該對象在它所處的生存環境中,其他對象對它所施加的影響,以及它能對其他對象產生的影響。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理念論之後

《理念論之後》主要分為四個部分:意義並不是一個靜態的知識結構,而是一個動態的生存實踐。考察意義並不能基於一個知識的世界和認識的世界,而是作為一個活生生的意志創造。皮爾士實用主義觀念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信念”以及有關意義的創造性生成。皮爾士從建立實用主義意義理論到確立現象學,其中的基本觀念立場是完全一致的。對意義的分析以及對詞的分析所依據的“新範疇表”,必然也是對意識現象進行分析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性範疇。對現象學的研究必然引申出對人類觀念活動的描述,這就是從現象學研究到形上學研究的必然發展。皮爾士晚期的形上學研究真正貫徹了其意義分析和現象學分析所具有的“實用化主義”精神。他晚年駁斥有些人盜用實用主義觀念,歪曲實用主義理論,以至於重新確定實用化主義概念,徹底樹立批判常識主義理論。由“偶成論”、“連續論”、“神愛論”三部分所構成的形上學理論與“新範疇表”以及現象學三大範疇是完全一致的,這也正反映了皮爾士已經描述出了人類思想觀念中最深層次的東西。

目錄

總序

自序

導論皮爾士生平及其實用主義觀念

第一節皮爾士的學術生涯

第二節皮爾士實用主義思想的特徵

第一章從知識的確定性到行動的現實性

第一節皮爾士對笛卡爾主義的批判

第二節實在:一種具體現實的“常識

第三節新範疇表:從“是”的存在到“如何”去實現存在

第二章從作為存在論的邏輯學到作為美學、詩學的邏輯學

第一節邏輯作為一種推理藝術

第二節信念、清晰性和詩意化

第三章皮爾士的現象學

第一節從知識對象到“生活形態”:現象學端倪

第二節皮爾士的現象概念

第三節第一性範疇

第四節第二性範疇

第五節第三性範疇

第四章對“存在”問題的挽救

第一節存在的遺忘

第二節存在的家園:走向形而上學之路

第五章偶成論、連續論、神愛論:皮爾士的形上學觀念

第一節絕對機會的偶成方式

第二節連續擴散和感情特質:快樂主義形式

第三節作為“求真意志”的“神愛論

第六章生命、藝術、智慧和愛:回歸哲學本源

第一節藝術化的實踐智慧

第二節自由、進化和愛

第七章當代語境中的皮爾士哲學

第一節反思和超越

第二節皮爾士哲學的當代性

第三節皮爾士主義與尼采主義:高貴性而非神性,創造性

而非先驗性

結論:在創造世界的過程中體驗世界的本質和意義

參考文獻

後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