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貨幣銀行學

現代貨幣銀行學

《現代貨幣銀行學》以現代經濟學理論為基礎,結合國內外金融改革的實踐和現狀,廣泛汲取國內外金融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闡述了貨幣、信用、銀行、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改革與創新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與基本理論。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全書共16章。

本書結構嚴謹,內容豐富、新穎,理論聯繫實際,深入淺出。主要適用對象為高等院校本科財經、管理及文法類各專業學生,也可作為各類成人教育相同及相近專業學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用書。

編輯推薦

本書主要介紹了貨幣資金的管理、商業銀行的運營及中央銀行如何實施巨觀金融調控等內容。本教材適應經貿類、管理學類、金融類、經濟類本科、研究生班教學用書,說可作為報告研究生的複習用書。

目錄

總前言

前言

第一章貨幣基本理論

第一節貨幣起源及其形態的演變

第二節貨幣的本質

第三節貨幣的職能與作用

……

書摘

1949年7月4日,國民黨政府又在廣州發行所謂可無限制兌換的“銀元券”,規定1銀元含純銀23.493448公分,僅指定9個城市為兌換點,這等於是限制兌換。並規定l銀元兌換5億元金圓券。銀元券只不過是國民黨政府的‘種垂死掙扎,很快在中國大陸地區徹底崩潰。

與國民黨政府貨幣制度同時存在的是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貨幣制度。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F的農民協會就建立了一些銀行機構,並發行過貨幣。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各革命根據地的蘇維埃政府也發行過各種貨幣,以支持戰爭,發展生產。例如,1928年廣東海豐勞動銀行發行過銀票,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發行了鈔票、銀元和銅幣。這種鈔票註明憑票即付相應的銀元。抗日戰爭時期,各抗日根據地都發行了自己的貨幣,其中很多貨幣也成為解放戰爭時期各解放區流通的貨幣。解放區的貨幣大多是以銀行券形式發行的,除個別地區曾實行過短暫的兌換外,都是不可兌換的銀行券。由於那時的根據地和解放區處在被包圍、被分割狀態下,因而各根據地和解放區的貨幣具有分散性和非統一性。

二、我國貨幣制度的內容

我國貨幣制度實行的是人民幣制度(港、澳、台地區例外),人民幣制度是從人民幣的發行開始的。人民幣是在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時開始發行的。人民幣發行以後,中國人民銀行迅速收兌了舊經濟制度下的法幣、金圓券、銀元券,同時通過收兌原解放區自行發行的貨幣,統‘了貨幣市場,形成了新中國貨幣制度。

人民幣採取的是不兌現的銀行券的形式。人民幣從末規定過含金量,而且在1948年底關於發行人民幣的篇社論中明確申明:“解放區的貨幣,從它誕生之日開始,即與金銀完全脫離關係”[2]。人民幣也不再與任何外幣確定正式關係,不依存於任何外國的貨幣制度。在我困境內,除人民幣外,金銀外幣一律禁止流通。

由於人民幣是在惡性通貨膨脹的背景下發行的,而且開始發行一年多,還是彌補財政赤字的手段,因而在面額上也明顯反映出這樣的特點。如在1950年第二季度物價開始穩定下來之後,那時流通的鈔票,最小面額是50元券和100元券,大面額的是5萬元券。1955年3月1日,發行了新人民幣,按l:10000的比例無限制、無差別地收兌了全部舊幣,並同時建立起輔幣制度。這個格局一直保持的現在。

今天,我國貨幣制度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人民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信用貨幣,是我國無限法償貨幣……

同名書籍

內容簡介

《現代貨幣銀行學》著眼於求實,力求將現代貨幣銀行理論與中國金融發展和改革的現實有機地融合起來,對實踐中的重大金融理論問題也給予適當的關注。主要包括貨幣信用理論、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三大部分,共分15章,分別闡述了貨幣與貨幣制度、信用和信用工具、利息和利息率、金融市場、金融體系、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政策性銀行、中央銀行及貨幣政策、貨幣供求與均衡、信貸資金與信貸配給、金融抑制、金融深化與創新、金融危機、金融監管、國際收支與外匯。

圖書目錄

1 貨幣與貨幣制度

1.1 貨幣的規定性和貨幣形式及發展

1.2 貨幣的職能

1.3 貨幣的層次

1.4 貨幣制度

2 信用和信用工具

2.1 信用概述

2.2 信用形式

2.3 信用工具

2.4 信用風險及其防範

3 利息和利息率

3.1 利息與利息率概述

3.2 利息率決定理論

3.3 利率市場化

4 金融體系

4.1 金融體系概述

4.2 金融機構體系概述

4.3 中國金融機構體系及其演變

5 商業銀行

5.1 商業銀行概述

5.2 商業銀行的業務

5.3 商業銀行的資產與負債管理理論

5.4 中國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

6 投資銀行

6.1 投資銀行概述

6.2 投資銀行的作用和組織結構

6.3 投資銀行業務

6.4 企業併購

6.5 投資基金的運作與管理

7 政策性金融機構

7.1 政策性金融機構概論

7.2 政策性銀行的資金來源與資金運用

7.3 政策性銀行發展的國際經驗及中國的政策性銀行

8 中央銀行及貨幣政策

8.1 中央銀行概述

8.2 貨幣政策一般理論

8.3 貨幣政策目標

8.4貨幣政策中介指標和操作指標

8.5 貨幣政策工具

8.6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9 金融市場

9.1 金融市場概述

9.2 貨幣市場

9.3 資本市場

9.4衍生金融市場

9.5 證券交易所

10 貨幣供求與均衡

10.1 貨幣需求及貨幣需求理論

10.2 貨幣供給與貨幣創造

10.3 貨幣均衡

11 信貸資金與信貸配給

11.1 信貸資金的來源與運用

11.2 銀行信貸能力

11.3 信貸配給

12 金融抑制、深化與創新

12.1 金融抑制

12.2 金融深化

12.3 金融創新

13 金融危機

13.1 金融危機概述

13.2 金融危機的成因

13.3金融危機的危害

13.4 金融危機的防範

14 金融監管

14.1 金融監管概述

14.2 對商業銀行的監管

14.3 對其他金融機構的監管

14.4 對金融市場的監管

14.5 中國銀行業監管法的基本內容

15 國際收支與外匯

15.1 國際收支

15.2 外匯及匯率

15.3 外匯風險及管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