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雜誌,是黑龍江省衛生廳主管、黑龍江省紅十字醫院和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主辦、現代生物醫學進展雜誌社編輯出版的生物醫學期刊。其目的和任務就是順應當前生物學、生物工程學和生物醫學等生命科學發展形勢的需要,及時報導國內外生物醫學領域具有前瞻性、創新性和較高學術水平的原著,傳播生物醫學領域的新思想、新思維、新理論、新成果、新技術和新進展,反映生物醫學的研究水平與發展動向,推進生物醫學領域的學術交流,引導研究人員的科研活動與研究方向,為廣大科研人員提供一個方便、快捷的學術交流平台,提供及時發表成果和新觀點的有效渠道。

基本信息

介紹

生物醫學,又稱為理論醫學,是綜合工程學、醫學和生命科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而發展起來的交叉學科。其綜合了包括人類醫學,獸醫,牙科學等醫學內容和生物化學,化學,生物學,組織學,遺傳學,胚胎學,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動物學,草本學和微生物學等基礎生命科學內容。現代生物醫學是本世紀生命科學的研究熱點和前沿之一,其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時期生命科學發展的方向和主流,起著帶動性和變革性的重大作用,並對人類社會發展和科學本身產生革命性影響。當前,現代生物醫學的發展異常迅猛,不斷出現新的研究領域,而且有的正處於取得重大突破的邊緣。

雜誌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雜誌,瞄準當前生物醫學發展的前沿,及時的傳播著當前國內外具有前瞻性、創新性和有較高學術水平的生物醫學進展(包括基礎實驗研究和臨床實踐套用)的原著,以此來傳播現代生物醫學的新理論,新方法和前沿領域的科研成果,反映生物醫學的學術水平與發展動向,有效地促進生物醫學領域的學術交流,提高國內生物醫學的研究水平,引導研究人員的科研活動與研究方向,推動生物醫學的進步,為廣大科研人員提供一個發表、交流的平台,為衝刺世界一流雜誌打好基礎。

簡介

1 辦刊宗旨明確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目的和任務就是順應當前生物學、生物工程學和生物醫學等生命科學發展形勢的需要,及時報導國內外生物醫學領域具有前瞻性、創新性和較高學術水平的原著,傳播生物醫學領域的新思想、新思維、新理論、新成果、新技術和新進展,反映生物醫學的研究水平與發展動向,推進生物醫學領域的學術交流,引導研究人員的科研活動與研究方向,為廣大科研人員提供一個方便、快捷的學術交流平台,提供及時發表成果和新觀點的有效渠道。
為了順應生物醫學發展的形勢需要,更好的適應新的歷史時期生物醫學領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我們自2006年4月開始全面實施信息化辦公,這大大縮短了稿件了的處理周期。
2 良好的團隊
刊載論文的質量與時效性是是雜誌的生命線,編委會是雜誌的靈魂。自2006年來,我刊不斷招才納賢,現已形成以院士為顧問團、以“長江學者”及博士生導師為中堅的編委會,以年輕的博士與博士生為責任編輯組,以此確保期刊質量的穩步提高。
3 質量影響提高
在顧問團、編委會及編輯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現代生物醫學進展》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日益提高:①目前,我刊形成以國內知名研究所,院校為主,國外稿件為輔的作者群;②據科技部信息所2005、2006、2007年版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期刊影響因子分別為0.734、0.910、0.803,所在學科排名分別為第:9位、7位、11位。③目前,我刊已被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誌(AJ),美國劍橋文摘(Proquest-CSA)、美國烏利希國際索引(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哥白尼文摘要(IC)等國內外16家國內知名資料庫收錄。④在編輯部外設立的通聯部由原來國內的3個發展到現在的15個,其中美國2個,加拿大1個,義大利1個。⑤此外,我刊目前正在接受美國(Medline)等國外知名資料庫的考核評估。
4 讀者對象
承擔生物醫學領域國家“863”計畫、“973”計畫,攻關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課題負責人和研究人員,大專院校生物系教師、研究生,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與生物技術研究開發機構的科研人員,醫療衛生單位醫務人員,製藥、農業、環境、海洋等相關領域的企業管理人員與專業技術開發人員,與生命科學相關的儀器試劑生產經營者,生物技術管理部門和相關學術團體的領導和專家、生物醫學技術投資與金融研究專家以及其他相關人士等。
5 欄目設定
除一些常規欄目固定外,其他欄目均不固定,欄目的安排完全按照當期收錄的優秀論文進行科學的設定,固定欄目如下:
1)述評:對當前研究的新動向、新趨勢進行前瞻性評論;對當前研究熱點、焦點問題進行導向性的分析和探討;對傳統或新流行的治療方法及研究進行權威性綜論和概括;對有爭議的論題及論點進行爭鳴或商榷等。要求述評具有權威性。
2)研究快報:具有"高、尖、新" 的創新性科研成果。實行速審快發,承諾在1-2個月內發表。
3)基礎研究:為生物學、基礎醫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要求具有先進性。報導有重要學術價值、數據完善、有原始性和創造性的科研成果。
4)臨床研究:具有推廣和實用價值的臨床研究及經驗總結,中西醫結合研究,預防和康復研究等,側重實用性。
5)專論與綜述:深入評介生物醫學領域研究的最新進展。要求選題重要新穎、評述精闢、注重時效性,作者應在所評介領域具有較深厚的造詣,並結合所從事的研究工作進行撰稿。或對當前某一研究專題進行全面的、客觀的、有見解的精闢論述,對一些新理論和新觀點進行系統的、條理化的、深入淺出的闡述,力求選題新穎、實用。
6)技術與方法:報導對生物醫學領域某一研究方法或某項實驗技術的重要改進,或對國際上重大前沿技術作最新介紹,在基礎研究或臨床研究中總結出來的新技術、方法以及新發明的技術專利等。
7)研究簡報:搶先發表的科研新發現,以簡報形式發表。要求有客觀證據以及相關證明材料,力求簡短精闢。
8)編讀往來:對本刊已發表的文章進行追蹤,提出讀者的不同結果或看法;對編輯工作提出建議及意見等。
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中國生物醫學領域最好的期刊,成為世界生物醫學領域一流的期刊。這需要我們每一位編委與編輯兢兢業業,堅持不懈地做好每一項工作,而且需要我編委編輯與廣大作者與讀者的交流與互動,贏得廣大作者和讀者的支持與幫助。
6 徵稿範圍
凡是和生物醫學有關或者是生物科學最新研究領域的論文均可投稿,因為我們旨在辦一個以生物醫學為主的綜合性生命科學雜誌。我們會在最短時間內對來稿做出錄用與否的答覆,歡迎從事自然科學領域的各個專業科研人員、研究生踴躍投稿,我們將為廣大的研究人員提供相對較高的稿酬。同時本刊為了鼓勵新思想、新思路的產生和促進創新性思維,為中國科技進步作貢獻,歡迎廣大的廣大科研工作者踴躍投稿。

期刊簡介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月刊是一個以生物醫學為主的綜合性生命科學期刊,屬於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美國化學文摘(CA)檢索期刊。國內統一刊號:CN 23-1544/R,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3-6273,郵發代號:14-12,定價:16元/期。
該刊原刊名《生物磁學》,據科技部信息所2006年版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本刊影響因子0.910,在本學科(生物學)名列第7位,在1652種統計源核心期刊總排名中列第119位。為了促進我國生物醫學的學術研究水平,該刊根據自身的綜合因素,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該刊從2006年起正式更名為:《現代生物醫學進展》,並經國務院新聞辦審核備案。
該刊目前已被美國化學文摘(CA)、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D)、中國科技文獻資料庫(CSTDB)、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獻資料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CBM disc)、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CMCC)和CEPS中文電子期刊服務源等權威資料庫收錄。

欄目設定

除一些常規欄目固定外,其他欄目均不固定,欄目的安排完全按照當期收錄的優秀論文進行科學的設定,固定欄目如下:

1)述評:

對當前研究的新動向、新趨勢進行前瞻性評論;對當前研究熱點、焦點問題進行導向性的分析和探討;對傳統或新流行的治療方法及研究進行權威性綜論和概括;對有爭議的論題及論點進行爭鳴或商榷等。要求述評具有權威性。

2)研究快報:

具有"高、尖、新" 的創新性科研成果。實行速審快發,承諾在1-2個月內發表。

3)基礎研究:

為生物學、基礎醫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要求具有先進性。報導有重要學術價值、數據完善、有原始性和創造性的科研成果。

4)臨床研究:

具有推廣和實用價值的臨床研究及經驗總結,中西醫結合研究,預防和康復研究等,側重實用性。

5)專論與綜述:

深入評介生物醫學領域研究的最新進展。要求選題重要新穎、評述精闢、注重時效性,作者應在所評介領域具有較深厚的造詣,並結合所從事的研究工作進行撰稿。或對當前某一研究專題進行全面的、客觀的、有見解的精闢論述,對一些新理論和新觀點進行系統的、條理化的、深入淺出的闡述,力求選題新穎、實用。

6)技術與方法:

報導對生物醫學領域某一研究方法或某項實驗技術的重要改進,或對國際上重大前沿技術作最新介紹,在基礎研究或臨床研究中總結出來的新技術、方法以及新發明的技術專利等。

7)研究簡報:

搶先發表的科研新發現,以簡報形式發表。要求有客觀證據以及相關證明材料,力求簡短精闢。

8)編讀往來:

對本刊已發表的文章進行追蹤,提出讀者的不同結果或看法;對編輯工作提出建議及意見等。

編輯人員

名譽主編:楊寶峰院士、劉頌豪院士、阮長耿院士、曾溢滔院士、王乃謙、傅世英
主編:申寶忠
執行主編:崔建華
編輯部主任:劉同奎

資料庫

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誌(AJ)、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CABI)、美國劍橋文摘(Proquest-CSA)、波蘭《哥白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D)、中國科技文獻資料庫(CSTDB)、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等國內外18家權威資料庫收錄。

投稿須知

[1]中文標題(三號宋體加粗,最好不要超過25個字),有基金資助的請在標題後用“*”行右上標標註。中文作者(小四號楷體&TimesNewRoman);通訊作者請用“△”行右上標標註。作者單位地址書寫:“1作者單位城市郵政編碼,國別;2”(用小五號宋體&TimesNewRoman)。
[2]中文“摘要”和“關鍵字”(這五個字用五號黑體加粗頂格書寫後用冒號);而各自後面的內容用(小五號楷體&TimesNewRoman)。其中實驗論文建議採用:“目的”、“方法”、“結果”、“結論”(這八個字用小五號楷體加粗後空一格後書寫)四個層次撰寫。綜述的摘要不需要按照實驗論文的四個層次撰寫。摘要字數(300-500字)。關鍵字一般3-5個,關鍵字之間用分號隔開。
[3]“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五號黑體加粗&TimesNewRoman頂格書寫後用冒號)(註:中圖分類號可上我刊網站查詢;文獻標識碼:論著類用“A”,技術方法類用“B”,管理性文章“C”,報導性文章“D”,檔案、資料用“E”)
[4]英文標題(三號TimesNewRoman加粗);有基金資助的請在標題後用“*”行右上標標註。英文作者(例:WANGLi-ping)。英文地址需與中文地址一一對應且後面必須註明國別,字型都用(小五號TimesNewRoman,斜體)
[5]英文摘要“ABSTRACT”和“Keywords”(五號TimesNewRoman粗體,頂格書寫後用冒號);而各自後面的內容用(小五號TimesNewRoman)。其中實驗論文建議採用:“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s”(均用粗體)(這4個字用小五號TimesNewRoman加粗後空一格後書寫)四個層次撰寫。摘要字數(實詞300個左右)。關鍵字一般3-5個,第一個字母要大寫,關鍵字之間用分號(半腳)隔開。
[6]“ChineseLibraryClassification(CLC)”,“Documentcode”and“ArticleID:”(五號TimesNewRoman加粗,頂格書寫後用冒號)
[7]腳註(小五號宋體和TimesNewRoman)例
*基金項目:基金類別(基金號)[若無,則不用填寫]
作者簡介:姓名(1975-),性別,學歷,職稱,主要研究方向:電話,E-mail:
△通訊作者:姓名,E-mail:
收稿日期:2007-05-09接受日期:2007-05-20
[8]實驗論文正文部分建議按“前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層次撰寫。正文部分一級標題(用四號黑體,頂格書寫);二級標題(用小四號黑體,頂格書寫);三級標題(用五號黑體,頂格書寫),建議不要超過三級標題。各標題下面的內容(均用五號宋體,標點符號用中文全形)。正文中的表格採用三線表格,表頭、表內漢字及注釋均需要中英文對照(建議表內內容最好只採用英文形式),如“表1”(用小五號宋體加粗)和“Table1”(用小五號TimesNewRoman加粗),表中內容用小五號宋體和TimesNewRoman);表下面的注釋也必須有中英文對照(用小五號楷體和TimesNewRoman)。正文中的圖,圖頭需要中英文對照,如“圖1”(用小五號宋體加粗)和“Fig.1”(用小五號TimesNewRoman加粗);圖的比例應有Bar或放大倍數(最好是與圖一同縮放的直線Bar)。
[9]“致謝部分”一律用(五號黑體和TimesNewRoman)
[10]各單位與數字間要空一格:如50g,12.5μg.L-1DDP,10%
[11]“參考文獻”須中英文對照;近5年的文獻應該占50%以上;參考文獻的數量最好不超過15篇。“參考文獻(References)”(居中五號黑體&TimesNewRoman)。引文數字須用中括弧“[n]”表示,英文作者姓名的第一個字母需要大寫,其中姓和名間空一格,少於三位作者的須全部列出,三位以上作者的只列出前三位作者,後面的用“etal.”表示;後面加引文題目,在題目後空一格加文獻識別符(用中括弧“[X]”,X:期刊論文為“J”、書及論著用“M”,學位論文用“D”,會議論文為“C”,專利為“P”,隨後是期刊名稱,年,卷(期):1-3。對於中文參考文獻必須附上其英文形式。參考文獻(小五號宋體&TimesNewRoman,標點符號均用英文半角)
附例:
[1]劉新星,霍強,劉學端,等.古礦井區域酸性礦坑水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8(3):414?420.
LiuXin-xing,HuoQiang,LiuXue-duan,etal.Diversityofmicrobialcommunityinacidminedrainageinancientminearea[J].J.Cent.SouthUniv.(ScienceandTechnology),2007,38(3):414?420(InChinese)
[2]DecortiG,MalusaN,FurlanG,etal.EndocytosisOfgentamicininaproximaltubularrenalcellline[J].Lifesci,1999,65(11):1115-111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