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燒傷病理學

現代燒傷病理學

書名,陳意生等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年出版。本書共30章,分別介紹了燒傷的致傷因素及熱能對局部組織和全身的損害、燒傷創面的病理變化等,突出介紹了近來年燒傷病理學的新知識、新進展和研究熱點。本書主要供病理學工作者、燒(創)傷外科醫師、普通外科醫師以及這些專業的研究生從事燒傷臨床實踐與科學研究的參考。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現代燒傷病理學

本書共30章,分別介紹了燒傷的致傷因素及熱能對局部組織和全身的損害、燒傷創面的病理變化、燒傷感染、燒傷免疫、燒傷後代謝變化、燒傷後內臟的病理變化、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特殊原因燒傷(如核爆炸燒傷、燒傷複合傷、化學燒傷、電燒傷等)、幾種現代武器燒傷、吸入性損傷、自由基、脂質過氧化、燒傷毒素、血管內皮細胞在燒傷後臟器功能障礙發病中的作用以及細胞因子與生長因子在嚴重燒傷內臟損傷中的作用和燒傷創面癒合過程與生長因子調節癒合機制等。突出介紹了近來年燒傷病理學的新知識、新進展和研究熱點。

本書主要供病理學工作者、燒(創)傷外科醫師、普通外科醫師以及這些專業的研究生從事燒傷臨床實踐與科學研究的參考;對相關學科如病理生理學、微生物學、免疫學、藥理學及急救醫學等專業人員也有參考價值。

目錄

第一章 燒傷的致傷因素及熱能對局部組織和全身的損害

第一節 燒傷的致傷因素

第二節 熱能對局部組織和全身的損害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燒傷的病程經過和分期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燒傷創面的病理變化

第一節 皮膚的正常結構與功能概述

第二節 燒傷的分度及各度的形態變化

第三節 燒傷創面感染的基礎與病變

第四節 燒傷創面活檢及技術問題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燒傷創面癒合過程與生長因子調節 癒合機制

第一節 皮膚燒傷創面的癒合與癒合特點

第二節 生長因子及其調控燒(創)傷創面癒合機制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燒傷創麵皮膚移植免疫病理反應

第一節 皮膚移植的種類

第二節 常見皮膚移植的免疫病理反應

第三節 異基因皮膚移植排斥反應及其機制

第四節 皮膚排斥反應的判斷標準

第五節 克服異基因皮膚移植排斥反應的主要措施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燒傷毒素

第一節 燒傷毒素的概念、性質及特異性

第二節 燒傷毒素的作用機制

第三節 燒傷毒素假說在燒傷治療套用上的前景

參考文獻

第七章 自由基及脂質過氧化在燒傷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第一節 氧自由基、氮自由基概述

第二節 燒傷後自由基的產生與造成的損害

第三節 燒傷後氧自由基、氮自由基引起炎症的機制

第四節 燒傷後氧自由基、氮自由基對臟器和組織的損害

第五節 氧自由基損害的防治

參考文獻

第八章 燒傷感染

第一節 感染基礎研究的進展

第二節 全身性感染概念的變化

第三節 燒傷感染病原菌的變化動態

第四節 燒傷感染病原菌的侵入途徑

第五節 燒傷腸源性感染

第六節 燒傷救治中的內毒素血症

參考文獻

第九章 燒傷內毒素血症

第一節 內毒素的結構及生物學活性

第二節 腸道屏障功能

第三節 嚴重燒傷後腸道細菌、內毒素移位

第四節 燒傷內毒素血症及其臨床表現

第五節 燒傷內毒素血症的發生機制

第六節 燒傷內毒素血症主要臟器的病理變化及多器官損害的發生機制

第七節 燒傷內毒素血症的防治原則

參考文獻

第十章 燒傷免疫

第一節 免疫系統的基本功能和特點

第二節 燒傷對免疫系統功能的影響

第三節 燒傷後免疫紊亂的細胞分子機制

第四節 燒傷後免疫紊亂的發病原因和後果

第五節 燒傷後免疫紊亂的防治策略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燒傷後代謝變化

第一節 燒傷後糖代謝障礙

第二節 燒傷後脂質代謝變化

第三節 燒傷後蛋白質代謝變化

第四節 燒傷後代謝相關激素反應

第五節 燒傷後代謝調節 失控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燒傷後呼吸道及肺臟的病理變化

第一節 呼吸道和肺的正常結構與功能概述

第二節 呼吸道的病變

第三節 肺實質的病變

第四節 燒傷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燒傷後心臟和血管的病理變化

第一節 心臟及血管的正常結構與功能概述

第二節 燒傷後心臟的病變

第三節 燒傷後血管的病變

第四節 燒傷後心肌損害的致傷因素及致傷機制

第五節 燒傷後心血管系統的併發症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燒傷後消化管、肝臟、膽囊、胰腺和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徵的病理變化

第一節 消化管及消化腺的正常結構與功能概述

第二節 燒傷後消化管的病變

第三節 燒傷後急性胃黏膜損害的發生機制

第四節 燒傷後腸道損害的機制

第五節 燒傷後肝臟的病變

第六節 燒傷後膽囊的病變

第七節 燒傷後胰腺的病變

第八節 燒傷後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徵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 燒傷後腎臟的病理變化

第一節 腎臟的正常結構與功能概述

第二節 腎臟的病變

第三節 燒傷後急性腎功能障礙和急性腎功能衰竭

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 燒傷後睪丸、附睪、前列腺和卵巢的病理變化

第一節 生殖器官的正常結構與功能概述

第二節 燒傷後睪丸的病變

第三節 燒傷後附睪的病變

第四節 燒傷後前列腺的病變

第五節 燒傷後卵巢的病變

參考文獻

第十七章 燒傷後骨髓、胸腺、淋巴結和脾臟的病理變化

第一節 淋巴造血系統的正常結構與功能概述

第二節 燒傷後骨髓與周圍血液的改變

第三節 燒傷後胸腺的改變

第四節 燒傷後淋巴結的病變

第五節 燒傷後脾臟的病變

參考文獻

第十八章 燒傷後腦垂體、腎上腺和甲狀腺的病理變化

第一節 內分泌系統的正常結構與功能概述

第二節 燒傷後腦垂體的病變

第三節 燒傷後腎上腺的病變

第四節 燒傷後甲狀腺的病變

參考文獻

第十九章 燒傷後腦和周圍神經的病理變化

第一節 神經組織的正常結構與功能概述

第二節 燒傷後腦的病變

第三節 燒傷後周圍神經的病變

第四節 燒傷後腦損傷的機制

第五節 燒傷後神經系統的臨床病理聯繫

參考文獻

第二十章 核爆炸燒傷

第一節 核爆炸光輻射

第二節 核爆炸燒傷的發生情況

第三節 核爆炸光輻射皮膚燒傷

第四節 核爆炸呼吸道燒傷

第五節 核爆炸眼燒傷

第六節 核爆炸落下灰所致的皮膚β射線損傷

參考文獻

第二十一章 幾種特種武器燒傷的病理基礎

參考文獻

第二十二章 燒傷複合傷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燒傷複合放射損傷

第三節 燒傷複合創傷

參考文獻

第二十三章 吸入性損傷

第一節 吸入性損傷的致傷因素及致傷機制

第二節 吸入性損傷時呼吸道及肺實質的病理變化

第三節 吸入性損傷後肺外器官的病理形態變化

參考文獻

第二十四章 化學燒傷

第一節 酸燒傷

第二節 鹼燒傷

第三節 鉻酸燒傷

第四節 氯化鋇燒傷

第五節 瀝青燒傷

第六節 汽油浸泡燒傷

第七節 鎂燒傷

參考文獻

第二十五章磷燒傷

第一節 黃磷的理化性質與致傷特點及其機制

第二節 磷吸收後在體內的分布與排泄

第三節 磷燒傷後內臟器官的病理變化

第四節 磷燒傷的臨床病理聯繫

第五節 磷燒傷的救治原則

參考文獻

第二十六章 電燒傷

第一節電流損傷機制

第二節 電燒傷的臨床病理特點

第三節 實驗性電燒傷

第四節 電燒傷救治原則

參考文獻

第二十七章 燒傷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病理學變化

第一節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的概念與發展沿革

第二節 燒傷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的病因與發生機制

第三節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的臨床表現與診斷

第四節 燒傷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的病理變化

第五節 燒傷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的臨床防治原則

參考文獻

第二十八章 血管內皮細胞在燒傷後臟器功能障礙發病中的作用

第一節 血管內皮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概述

第二節 燒傷後全身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及其意義

第三節 燒傷後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的防治原則

參考文獻

第二十九章 細胞因子及生長因子在嚴重燒傷內臟損傷中的作用

第一節 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在燒傷多臟器功能損傷中的作用

第二節 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加速嚴重燒創傷後重要內臟缺血性損傷主動修復

參考文獻

第三十章 分子生物學技術在燒傷病理學研究中的套用

第一節免疫組織化學技術

第二節 流式細胞術

第三節 形態定量分析技術

第四節 電子顯微鏡術

第五節 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技術

第六節雷射捕獲顯微切割技術

第七節核酸分子雜交技術

第八節 聚合酶鏈反應

第九節 RNA干擾技術

第十節 生物晶片技術

第十一節 基因轉移技術

參考文獻

附錄

燒(燙)傷動物模型的研製

附錄

燒傷屍檢

索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