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國有企業治理研究

現代國有企業治理研究

《現代國有企業治理研究》主要圍繞現代國有企業治理情況和問題進行闡述,並對現代國有企業治理的原則、治理結構的變革、治理狀況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本書共分八章,第一章對現代國有企業治理的沿革、發展和趨勢進行綜述;第二章至第五章對現代國有企業治理結構的相關方,即出資人(股東方)、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各自的職責、相互關係,以及各自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進行分析;第六章、第七章則分別論述現代國有企業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黨組織和職工參與治理的新情況和新發展;第八章在分析現代國有企業治理機制的基礎上,探索其發展的內在動力。本書內容系統、全面,每章附有案例。

基本信息

作者王國平主編 陳禹志、胡繼靈副主編
上海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 組織編寫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2月1日)
平裝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ISBN:9787122126498

內容簡介

《現代國有企業治理研究》主要圍繞現代國有企業治理情況和問題進行闡述,並對現代國有企業治理的原則、治理結構的變革、治理狀況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現代國有企業治理研究》共分八章,第一章對現代國有企業治理的沿革、發展和趨勢進行綜述;第二章至第五章對現代國有企業治理結構的相關方,即出資人(股東方)、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各自的職責、相互關係,以及各自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進行分析;第六章、第七章則分別論述現代國有企業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黨組織和職工參與治理的新情況和新發展;第八章在分析現代國有企業治理機制的基礎上,探索其發展的內在動力。
《現代國有企業治理研究》內容系統、全面,每章附有案例。可供公司制企業的董事、監事、經理和高級管理人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研究經濟管理和企業管理的教研人員,大專院校經濟和管理類專業學生及國家機構從事經濟管理和國有資產管理的公務員閱讀使用。

目錄

第一章國有企業改革和轉型——公司治理的視角 1
一、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1
(一)企業制度沿革和現代企業特徵 1
1?企業組織形態的演變 1
2?現代企業的最基本特徵:委託代理 3
3?現代企業的管理與治理 5
(二)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國有企業 5
1?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適應市場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5
2?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有經濟和經濟社會的“頂樑柱” 9
3?市場化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性條件 10
(三)公司治理和國有企業治理 11
1?公司治理定義與公司治理結構 11
2?公司治理和現代國有企業治理 12
3?中外國有企業的特徵比較分析 13
4?全球公司治理的變化趨勢 14
二、國有企業治理轉型軌跡:從政府管控到公司治理 15
(一)國有企業改革轉型:從非市場主體到市場主體 15
1?政府直接主導下國有企業經營權改革的探索 15
2?政府主導資本資源配置的公司制改制實踐 16
3?國有企業改革轉型成功的標誌是真正成為市場主體 16
(二)治理原則與實踐:公司治理準則的引入和套用 17
1?經合組織公司治理五項原則 17
2?國有企業公司治理分析 18
3?治理的創新點:現代國企治理是公司治理普適性和特殊性的融合 20
(三)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的實質:分權制衡、協調發展 21
1?分權制衡是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則 21
2?協調發展是國有企業治理的核心理念 23
三、國有企業治理轉型的目標: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公司治理制度 26
(一)現代公司治理的不同模式及共性特徵 26
1?現代公司治理的國際模式 26
2?現代國企治理符合治理準則的共性特徵 26
(二)現代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的個性特徵 28
1?政府專設國資管理機構 28
2?基層黨組織在國企的政治核心作用 28
3?職工民主管理是現代國企的優良傳統 28
4?職工代表參與治理 29
(三)創新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的現代國企治理制度 29
1?完善國家出資人制度 29
2?規範董事會制度 30
3?完善有效的監事會制度 31
4?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 32
5?探索職業經理人制度 32
6?完善國企治理機制 32
7?最佳化國企治理的外部環境 33
案例:“在新加坡,沒有人認為國有企業搞不好”——新加坡淡馬錫控股有限公司 33
參考文獻 35
第二章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變革——出資人制度的規範與實踐 36
一、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變革:出資人機構及制度規範 36
(一)政府管理國有企業的體制演化 36
1?政企不分:政府經營式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模式 37
2?放權讓利:政府與企業在分配層面上的改革調整 38
3?產權變革:現代企業制度下對國有資產組織方式的調整 39
4?設立國資監督管理機構:出資人制度的建立與實施 40
(二)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的理論與實踐 42
1?國資管理機構定位:“老闆”(出資人)還是“婆婆”(監管者)? 43
2?國資委的法律地位:民事主體還是行政主體? 44
3?國資管理機構控制權配置:二層次架構還是三層次架構? 45
二、出資人機構的職能定位:以股東身份參與國企治理 47
(一)出資人機構職責定位的理想模式 47
1?加強國有資本管理,維護出資人的資產收益權 48
2?重視公司章程的制定和修改,維護出資人的重大事項決策權 48
3?改革企業領導人管理制度,維護出資人的管理者選擇權 48
(二)探索完善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的改革路徑 49
1?專業化 49
2?市場化 49
3?透明化 50
4?法治化 50
三、規範行使出資人權利:提高國有資本營運效率和資產質量 50
(一)健全國有資本基礎管理制度,實現國有資本價值最大化 50
1?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體系,切實維護出資人利益 50
2?構建現代國企價值創造理念,推行價值導向的評價標準 52
(二)推行契約化管理,規範行使重大決策參與權和管理者選擇權 54
1?將股東(出資人)控制權轉化為董事會中的話語權 55
2?建立健全國有資本營運主體的評價激勵制度體系 55
3?建立和實施股權、期權計畫等中長期激勵機制 56
4?確保出資人知情權,防止管理者“暗箱操作” 57
5?規範行使質詢權和建議權,督促國企高管規範行權 57
(三)規範行使出資人職責:加快實現“三個轉變” 57
1?轉變管理方式:出資人職責的定位和真正到位 57
2?調整國有資本結構:最佳化布局和提高資本報酬率 58
3?堅持有進有退:科學指導國有企業的改革和重組 59
案例:深圳市國資委如何有效行使出資人權利 60
參考文獻 61
第三章落實代理責任——發揮董事會在國企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63
一、治理核心:董事會在國企治理中的信託責任 63
(一)董事會與出資人(股東)的委託代理關係 63
1?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主要的委託代理關係 63
2?董事會代表出資人經營企業,為股東創造價值 64
3?董事會是出資者與經營者之間的橋樑 64
4?新加坡國有企業委託代理的特點 65
(二)董事會在公司治理中的信託責任 67
1?執行股東大會決議 67
2?進行公司戰略決策 67
3?選聘公司經理層 67
4?強化風險防範管理 68
(三)董事會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68
1?董事會是公司的治理中心 68
2?董事會是公司的決策中樞 69
3?董事會是公司的責任主體 69
二、探索實踐:國有企業規範董事會制度建設 70
(一)國有企業規範董事會建設的作用和意義 70
1?董事會的“票決制”改變了傳統的“一把手”負責制 70
2?董事會選聘經理,促成經理人的職業化與市場化 71
(二)國有企業規範董事會建設的實踐 71
1?加強組織建設,最佳化董事會組織結構 71
2?加強制度建設,提高董事會決策程式的科學化程度 74
3?加強規範運作,提高董事的履職能力 76
三、規範建設: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董事會制度 76
(一)進一步落實董事會法定職權 76
(二)加大市場化選聘經理的力度 77
1?市場化的選聘,形成雙向契約關係 77
2?理順董事會與黨委會的選人用人權 77
3?董事會對經理人員的經營業績考核 78
4?理清董事會與經理層的職責劃分 78
(三)發揮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的作用 78
(四)建設高素質的外部董事隊伍 78
(五)健全董事會的評價制度 79
1?科學評價考核董事會績效的必要性 80
2?國有企業董事會評價的現狀 80
3?進一步健全董事會評價制度 80
四、發展經緯:國有企業董事會治理的關係研究 82
(一)導向發展目標:出資人機構(股東會)與董事會的關係 82
1?出資人選擇什麼類型的董事會? 83
2?出資人選擇什麼樣的人出任董事和組成董事會? 83
3?出資人以什麼樣的績效標準導向董事會? 84
(二)捕捉髮展機遇:董事會內部的溝通和協調關係 85
1?董事會和董事的關係 85
2?董事長和董事會的關係 85
3?董事會和專門委員會的關係 85
4?外部董事和執行董事的關係 86
(三)再塑發展動力:董事會與經理(層)的關係 86
1?董事會和經理是決策和執行的上下位機構關係 86
2?董事長和經理既非“一二把手”,也非領導和被領導關係 87
(四)防範發展風險:董事會與監事會的關係 87
1?董事會和監事會的監督與被監督關係 88
2?董事會和監事會在防範發展風險中的互動關係 88
3?監事會與企業內部審計監督的關係 89
(五)引領發展思想:董事會與黨組織的關係 89
1?黨組織正確引領發展思想 90
2?黨組織著力倡導治理文化 90
3?黨組織帶領黨員積極回響 90
(六)共享發展利益:董事會與員工、職工代表大會及工會的關係 91
1?董事會治理的職工參與度 92
2?資本利得和員工收益的分配平衡度 92
3?員工自主管理的活動投入度 92
4?企業和員工的共同發展度 92
案例:抓住規範與效率——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試點實踐 92
參考文獻 95
第四章提高監督效率——國有企業監事會體制改革的實踐與創新 96
一、構建制度體系:國有企業監事會制度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96
(一)國有企業監事會制度體系的探索 96
1?國家有關部門派出監事會時期的制度體系 97
2?稽察特派員制度時期的制度體系 97
3?國有重點大型企業成立監事會時期的制度體系 97
(二)我國國有企業監事會監督類型的比較 98
1?外派監事會監督體制 99
2?“內部型”監事會監督體制 99
3?“內外結合型”監事會監督體制 100
4?國有企業監事會體制特點的比較 101
5?省市國資機構所管監事會的體制改革和統計比較 101
(三)國有企業監事會監督體制建設的實踐經驗 102
1?立足中國國情,不斷完善出資人外部監督體制 102
2?緊跟國有企業改革進程,不斷加大監督力度 103
3?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和最佳化監督機制 103
4?加強監事會隊伍建設,不斷夯實監督工作基礎 103
(四)國外國有企業監督體制的理論實踐及啟示 103
1?國外國有企業監督體制的理論與實踐 103
2?國外國有企業監督體制的若乾啟示 105
二、形勢與挑戰:國有企業監事會體制改革的目標和任務 107
(一)國有企業監事會監督體制的現狀與問題 107
1?監事會組織建設不健全 107
2?監督檢查所需信息的對稱度低 107
3?兼職監事的能力、時間和精力難以保證 108
4?監事會成員的激勵與約束措施缺位 108
5?股東監督和專業監督的合力難形成 108
6?監事會監督履職的法律規定過於原則 109
(二)國有企業監事會監督體制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 110
1?股權多元化,凸顯外部監督體制依法調整的必要性 110
2?資本市場化,企業融資擴張推進股權多元的必然性 110
3?治理規範化,董事會試點增強了監督制衡的重要性 110
4?經營國際化,高風險業務亟須增強監督的協同性 111
5?法律法規滯後,制度建設嚴格依法監督的規範性 111
6?監督任務繁重,改進監督方法的緊迫性 111
(三)目標和途徑:國有企業監事會監督體制的改革創新 111
1?國有企業監事會監督體制改革創新的目標 111
2?國有企業監事會監督體制改革創新的原則 112
3?國有企業監事會監督體制改革創新的實施途徑 114
三、變革和瞻望:國有企業監事會監督體制的發展研究 115
(一)增強股東(出資人)監督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116
1?出資人進一步“到位”的監督要求 116
2?國有企業監事會的“出資監督、依法檢查、督促整改”的定位要求 116
(二)加強監事會和獨立董事監督功能互補的研究 118
(三)完善監事會監督體制改革創新配套保障的研究 119
1?加強股東監督意識和監督文化建設 119
2?完善“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的行為規範 120
3?建立信息溝通機制,形成內外合力的協同監督 120
4?形成“素質優、業務強、水平高”的人力資源優勢 121
5?加大市場化選聘監事的力度,形成“優勝劣汰”的機制 122
6?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監督手段的科技含量 124
7?拓展監督式民主的功能,全方位加強股東監督 124
(四)德國公司監事會特點對我國國企監事會發展的啟示研究 125
1?德國公司監事會制度的特點 125
2?對中國國有企業監事會制度發展的啟示 126
案例:上海良友(集團)公司監事會:針對性、有效性和監督能力 127
參考文獻 128
第五章國有企業經理——創造企業價值的領軍人才 129
一、企業經理的定位:公司價值創造的執行人 129
(一)經理和經理制度——企業管理職能分工細化的必然產物 129
1?經理職位的起源和定義 129
2?經理人制度的相關學說 130
3?公司經理的法律地位及其主要理論 131
4?經理制度法律規範及其主要內容的比較 133
(二)實現經營目標:經理制度的功能及其治理關係 134
1?經理是公司治理中的業務執行機構 134
2?董事會與經理的職責分工 135
3?董事會的戰略決策與經理的執行力 135
(三)公司價值創造:人力資本理論對經理地位的再認識 136
1?複雜經營環境和新興技術發展,提高了經理履職的難度係數 136
2?現代市場競爭加劇,凸顯了職業經理人力資本資源的稀缺性 137
二、國有企業經理制度的實踐:要求、問題和突破口 138
(一)公司制度對國有企業經理履職的基本要求 138
1?董事會對經理的指導和監督 138
2?公司經理的基本履職要求 138
(二)國有企業經理制度建設的基本情況——實踐和問題 139
1?國有企業經理制度建設的三個階段 139
2?國有企業經理制度實踐中的難點和問題 140
3?國有企業經理制度建設面臨的挑戰 143
4?國有企業經理制度建設的突破口 144
5?他山之石:引入CEO(執行長)制度,探索破解困局的路徑 145
三、完善國有企業經理制度:職業化道路和市場化機制 147
(一)職業經理人、企業家及其人力資本 147
1?職業經理人和企業家 147
2?職業經理人的人力資本 148
(二)國企經理提高職業素質和職業化的必要性 148
1?國企經理職業化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48
2?國企經理職業化的能力素質要求 149
3?國企經理職業化的能力素質結構 149
(三)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的環境條件和市場機制 150
1?夯實國企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基礎 151
2?最佳化國企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外部環境 151
3?完善國企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市場化機制 151
(四)市場化改革呼喚企業家人才的湧現 155
1?職業經理人制度是企業家成長的搖籃 155
2?完善企業家人才成長的社會環境 155
3?國企經理團隊建設:最佳化企業家成長的群體環境 156
案例:“遇到天花板前找梯子”——全球化視野的中國中材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57
參考文獻 160
第六章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 161
一、企業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是國有企業治理的中國元素 161
(一)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是國有企業制度的重要特徵 161
(二)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是國有企業發展的政治保證 162
1?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162
2?國有企業治理需要與國有企業政治文化相適應 162
(三)國有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實踐內容 163
二、黨組織在國有企業治理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內涵 164
(一)國有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要求 164
1?保證監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 164
2?支持各個治理機構依法行使職權 164
3?全心全意依靠職工民眾,支持職工代表大會開展工作 164
4?參與企業重大問題的決策 164
5?加強黨組織的自身建設 164
(二)黨組織與各個治理機構的優勢互補 165
1?功能取向上優勢互補 165
2?組織關係上優勢互補 165
3?作用路徑上優勢互補 165
4?評價標準上優勢互補 165
5?和諧黨政關係保障優勢互補 166
(三)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的認識和辨析 167
1?“領導說” 167
2?“政治組織說” 167
3?“融合說” 167
4?“部門說” 168
5?“黨建說” 168
6?“擺設說” 168
三、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實現途徑 169
(一)黨組織參與決策的途徑和方法 169
1?明確參與決策的原則和內容 169
2?落實參與決策的組織保證 169
3?健全參與決策的管理制度 170
4?完善參與決策的規範程式 171
5?提升參與決策的實務能力 172
(二)黨組織帶頭執行的途徑和方法 172
1?把握帶頭執行的內容 172
2?抓住帶頭執行的關鍵 173
3?健全帶頭執行的保障 173
4?注重帶頭執行的成效 174
(三)黨組織有效監督的途徑和方法 175
1?領會有效監督的內容與要求 175
2?奠定有效監督的思想基礎 175
3?建立有效監督的工作格局 176
4?探索有效監督的工作途徑 177
案例:寶鋼集團黨委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適應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要求 179
參考文獻 182
第七章職工參與治理——國企治理的制度性安排 183
一、職工參與國企治理的實踐和時代特徵 184
(一)職工參與國企治理的實踐 184
1?設立職工董事監事制度,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184
2?健全職代會制度,奠定職工參與治理的民主基礎 186
3?積極開展平等集體協商,促進和諧勞動關係 187
4?推進廠務公開制度,不斷拓展企業民主管理 188
5?履行社會責任,推動企業和諧可持續發展 188
(二)職工參與國企治理的時代特徵 189
1?尊嚴生活、體面勞動成為全球共識 189
2?“以人為本”彰顯和諧社會建設的本質 190
3?必須健全按要素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 191
4?充分尊重職工價值創造的主體地位 191
二、職工參與公司治理的國際比較 192
(一)內部控制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下的職工參與 193
1?簡要概述 193
2?德國職工參與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安排與主要特點 193
3?日本職工參與公司治理的主要特點 195
(二)外部控制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的職工參與 196
1?美國職工參與公司治理的基本形式與主要特點 196
2?英國職工參與公司治理的演變過程 196
(三)北歐國家公司治理中的職工參與 197
1?簡要概述197
2?挪威企業職工參與治理的主要特點 197
(四)國際公司治理模式的職工參與制度借鑑 198
1?法律支撐是職工參與公司治理的基本保證 198
2?職工參與制度以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為基礎 198
3?參與過程中形成勞資共決和利益共享機制 198
三、職工參與國企治理的問題及對策 199
(一)問題分析 199
1?職工董事監事隊伍建設相對滯後 199
2?職代會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 199
3?以收入分配為核心的集體協商機制有待完善 199
4?過度使用勞務工有悖職工參與治理的制度安排 199
(二)主要對策200
1?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 200
2?加強職工董事監事制度建設 200
3?完善職代會制度規範運行 205
4?加強集體協商和集體契約制度 209
5?推進和深化“廠務公開” 210
6?結合實際倡導職工自主管理 211
案例: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推行“人人成為'經營者'管理模式” 212
參考文獻 214
第八章最佳化治理機制——構建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215
一、治理機制:提高治理效率和保障資本收益的制度安排 215
(一)國有企業治理機制概述——制度、體制和機制 215
1?制度、體制和機制的基本概念 215
2?機制和治理機制——國企建立治理制度的視角 216
(二)最佳化治理機制:提高治理效率和降低治理成本 217
1?治理機制的主要內容及其功能217
2?治理機制是協調相關方利益關係的程式規範 219
3?治理機制設計:“整體制度目標”、“帕累托最優”和降低治理成本 220
二、發展動力:回顧、比較和治理機制最佳化的潛力 221
(一)國有企業發展動力體系和構成要素 221
1?國有企業的發展動力和制度效應 221
2?橫向比較:國企發展動力及最佳化治理機制的潛力 223
(二)最佳化制度設計,增強國企發展動力 226
1?深挖制度潛力:國企增強發展動力的路徑選擇 226
2?制度建設和創新:國企發展動力的環境條件 227
三、發展導向:國有企業績效考核和評價機制及其演進 228
(一)國有企業績效評價機制的階段性特點 228
1?承包經營制下的績效評價(1978~1992年) 228
2?以國有資本金為核心指標的績效評價(1993~2003年) 228
3?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核心指標的績效評價(2003年至今) 228
4?考核經濟增加值(EVA):激勵國企科學發展的“金鞭子” 229
(二)現行國有企業績效評價機制的治理功能評價 230
1?績效評價的有效性:影響績效考核效果的主要因素 230
2?績效評價的科學性:按照治理職責細分績效評價標準 230
3?績效評價的差異性:區分國有企業的產業類別和競爭特點 231
(三)分類建立國有企業績效考核評價機制的理論探討 231
1?建立回歸經濟本色的市場評價指標體系 231
2?按照企業定位分類設定績效考核體系 232
四、動力機制重構:國有企業激勵約束機制的價值功能 233
(一)國有企業激勵機制的框架結構和治理功能 233
1?多元形式的物質激勵機制 233
2?體現社會價值的精神激勵機制 237
3?人力資本價值的“挖掘機”:激勵機制設計原則和實施要點 240
(二)國有企業約束機制的框架結構和治理功能 240
1?規避代理風險的“防火牆”:經營者行為的約束機制 240
2?外生性約束機制:經營者規範行權的他律準則 241
3?內生性約束機制:經營者勤勉盡職的自律準則 242
(三)激勵約束機制的治理功能:提高治理效率、控制治理成本 243
1?激勵與約束機制相輔相成,二者不可或缺、不可偏廢 243
2?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並重,激發經營者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243
3?效率與公平相結合,健全企業家報酬激勵措施 244
4?短期與中長期激勵相結合,抑制經營者的短期行為 244
5?最佳化經營者選拔方式,實現報酬和激勵形式的多樣性 244
案例:光明乳業股權激勵方案的出台 244
參考文獻 247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