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吶喊--魯迅的人生探求

“我是我自己的”一、“生命是我自己的東西”“朕歸於我”的最初醒悟凡事“自己做主”,“我自走我的路”二、“愛惜自己”,學會“自衛”“愛已”並非自私“愛己”:不輕死,不虛擲生命“愛己”:自尊而不自賤“自衛”意識與“自衛”戰術三、為了“思想自由,特立獨行”反抗壓迫,亦“不受抬舉”不求名聲地位,也不願成為“公物”堅持“特立獨行”與參與政治第三章 “張大個人之人格”一、為“個人”正名“個人”一詞並非害人利己之義“尊個性”“任個人”才能實現“群之大覺”二、“任個人而排眾數”“合群的自大”與“以眾虐獨”反對以“眾數”剝奪“個人之性”三、愛國主義、民族解放與個性解放“愛國”“救國”並非甘做“自己人的奴隸”政治解放、民族解放不能代替個性解放“世界人”的愛國:“人愛而不墜於獸愛”第五章 欲望、需要與幸福一、“人慾”、人的需要的正當性“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經濟權最要緊飯碗之難與“謀生之道”虛偽的“禁慾”、“安貧”說教二、不能“只見物質的閃光”物質生活不能“足盡人生之本”“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三、“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如何理解幸福怎樣才是“合理的做人”第十一章

內容介紹

人生是什麼?這個問題近乎“斯芬克斯之謎”。 魯迅在刻骨銘心的生命體驗的基礎上,穿透古今,融化中西,探索人類精神生活的奧秘,剖析人生錯綜複雜的問題,洞察撲朔迷離的人生之謎,顯示了高明的人生智慧,展現了獨特的人格魅力。 邁入新世紀的現代中國人,通過《現代人的吶喊》與魯迅的心靈作一次坦誠的交流,定能強烈地感受到魯迅人生思想的價值、意義和活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邱存平1934年12月
生,福建人。國中畢業後
曾當國小教員 中專畢業
即分配到部隊後勤從事財
務工作。出於愛好,1956
年始讀魯迅,1962年發表
雜文。1964年業餘大學中
文系畢業調部隊報社做編
輯。曾任解放軍報社理論
部副主編,高級編輯1987
年起發表研究魯迅的論
文,1995年出版專著《智
者的思考魯迅的思維
方法》。

作品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生命是“第一義
一、“人是生物,生命便是第一義”
‘人的生活的第一著是求生”
“生命第一義”與“吃人”的“仁義道
德”
二、“自己活著的人沒有勸人去死的權
利”
珍惜生命並不排斥自我犧牲
“革命是並非教人死而是教人活的”
“要看重自己的血的價值”
三、生存並不是苟活
生存為的是發展
“中國相傳的成法”是教人“苟活”
四、時間就是性命
珍惜時間即等於延長生命
為生命的發展拓展空間
空耗別人的時間無異於謀財害命
第二章 “我是我自己的”
一、“生命是我自己的東西”
“朕歸於我”的最初醒悟
凡事“自己做主”,“我自走我的路”
二、“愛惜自己”,學會“自衛”
“愛已”並非自私
“愛己”:不輕死,不虛擲生命
“愛己”:自尊而不自賤
“自衛”意識與“自衛”戰術
三、為了“思想自由,特立獨行”
反抗壓迫,亦“不受抬舉”
不求名聲地位,也不願成為“公物”
堅持“特立獨行”與參與政治
第三章 人是“生命之川”中的一滴
一、“一切都是中間物”
“人是進化的長索子上的一個環”
生命的路“什麼都阻止他不得”
二、人作為“中間物”的使命
當好“橋樑上的一木一石”
“疲牛”的自我犧牲與自我維護
“先驅者”何以頹唐落伍
第四章 “張大個人之人格”
一、為“個人”正名
“個人”一詞並非害人利己之義
“尊個性”“任個人”才能實現“群之
大覺”
二、“任個人而排眾數”
“合群的自大”與“以眾虐獨”
反對以“眾數”剝奪“個人之性”
三、愛國主義、民族解放與個性解放
“愛國”“救國”並非甘做“自己人的
奴隸”
政治解放、民族解放不能代替個性
解放
“世界人”的愛國:“人愛而不墜於
獸愛”
第五章 生活應有個意義
一、探求“生存意義”的意義
探求意義源於無意義生活的苦痛
從“日常生活”中探尋意義
“內部之生活強,則人生之意義亦
愈邃”
生命不停止,探索無終期
二、人生的價值取向與人格選擇
生命價值的尺度
“聰明人”、奴才和“傻子”的人格
要始終活得“像人樣”
三、要想進步得連根拔去“二重思想”
“二重思想”妨礙人格獨立
“亦奴亦主”的“二重人格”的普
遍性
確立新的現代的理想人格
第六章 人生在於創造
一、“火和血的洗禮”有助於“為人的完
成”
“一切應該由戰鬥得到”
白蟻式及種種寄生性、消耗性人生
二、“只要(一)堅忍,(二)認真,(三)韌長”
“堅忍”者,“堅潔之操,不撓於
濁世”
死了許多性命得來的教訓――“認
真點”
“不么一時特別憤激,事後又悠
悠然”
三、提倡做“好事之徒”
惟“好事之人”可以推陳出新
努力跨過前人,還是“只用力於抹殺
別個”
四、“相信運命”與“相信運命可以轉移”
“命運”是什麼
“命運說”是教人“安分”的謬說
用科學、抗爭替代迷信
第七章 想著將來,執著現在
一、“人類總有一種理想,一種希望”
理想早“一切言動的南針”
“凡事以理想為因,實行為果”
二、“於現在有意義,才於將來有意義”
“忠於現世”與“望彼將來”
“眼光不可不放大,但不可放的
太大”
空等將來,不如“為現在抗爭”
三、不輕信所謂“將來的黃金世界”
“存希望於將來”
幻想的“將來的黃金世界”不大
可靠
第八章 分明的是非與愛憎
一、是非不能抹殺,不應迴避
是非的相對性和是非的界限
“是非之辨”與“勢利之念”
二、“糊塗主義”與“兩面光”、“哈哈論”的處
世哲學
“糊塗主義,唯無是非觀””是裝糊塗
“兩面光”的“扮”術
“哈哈論”與“尋開心”的生活法
三、“愛憎不相離”,“能憎才能愛”
憎,根於更廣大的愛
在反壓迫中爭得“做人”的權利
復仇:勿將縱惡當作寬容
滴血飼人:“俯首甘為孺子牛”
第九章 “做人要真實”
一、“抱誠守真”的做人準則
“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真實的戰士無須偽飾
二、“要除去虛偽的臉譜”
“做戲”式的做人與“面子的偽善”
“普遍的做戲”與“普遍的虛偽”
虛偽道德“蔑視了真的人情”
反虛偽:從“不再自欺欺人”做起
反虛偽須不怕“與人群敵”
三、警惕“硬裝前進”口是心非的“戰友”
“硬裝前進”者的心態
“故作激烈”背後的真面目
四、貫徹於全部生活的反偽求真
撕去名不符實的假招帖
自剖“顧忌”,“披瀝真心”
第十章 欲望、需要與幸福
一、“人慾”、人的需要的正當性
“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
經濟權最要緊
飯碗之難與“謀生之道”
虛偽的“禁慾”、“安貧”說教
二、不能“只見物質的閃光”
物質生活不能“足盡人生之本”
“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
三、“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如何理解幸福
怎樣才是“合理的做人”
第十一章 交往與“世故”
一、“人類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關心”
是什麼造成人類間的隔膜
交往處世的法子要自己斟酌
二、古國做人難,不知“世故”容易上當
黑暗之“世”,逼人“世故”
“世故”的內涵――“世故三昧”
為“遠害全身”而“世故”不同於
狡猾
三、交往的原則與教訓
“彼此略小節而取其大
“寧可與敵人明打,不欲受同人
暗算”
迴避無聊應酬
第十二章 愛情?婚姻?家庭
一、“醒過來的人”的呼喚
“人類間應有愛情”
從性禁錮到性教育
除去“不把女人當人”的“男尊
女卑”
二、結婚亦人生必經的“大事”
結婚的利弊
“夫婦是伴侶,是共同勞動者
子女之累與節育
三、家是生所也是死所
舊家庭的“攝引力”和“吞噬力”
“母愛的偉大真可怕”
第十三章 “完全解放了我們的孩子”
一、“童年的情形,便是將來的命運”
從現在的孩子看幾十年後的中國
長者要“自己犧牲於後起新人”
二、“孝道”是一味收拾幼者的方法
“孝”是滅人獨立性的“治人”之道
拚命勸孝是在提倡虛偽道德
三、“‘人’之父”應盡教育的責任
兩種父親:“‘人’之父”與“孩子之
父”
是培養“獨立的人”還是製造“聽話”的
“工具”
是傳授現代知識還是灌輸傳統
禮教
是促進個性解放還是嵌定“同一
模型”
四、“從我們起,解放了後來的人”
“先從覺醒的人開手”
“毫不客氣的拿我做一個踏腳”
第十四章 “抉心自食”,自我改造
一、改造社會,須先改造自己
解剖別人與更無情面地解剖自己
自我解剖須“敢於明言”
為自我完善而“抉心自食”
二、“反省的妙法”與自塑的方向
“以人為鑑”:在比較中“知人”“審己”
自省、自我完善的標準與方向
第十五章 生可留戀,死不可怖
一、“人生必死”,無法逃避
死是自然法則,“無所謂不朽”
正視死亡,才能更好地生存
“無怨於生”與“無怖於死”
二、活得無聊,雖生猶死
“好死”與“惡活”
與其不工作多活幾年,不如多工作少
活幾年
三、關於“死”的意義
“要死得於民有利”
死後也不願成為“傀儡”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