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

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

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全稱廣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區市政交通項目旅客自動輸送系統,英語:Zhujiang New Town Automated People Mover System,簡稱APM線)是廣州捷運的一條運營中的路線,代表色為天藍色。屬於旅客捷運系統,亦是廣州第一條使用膠輪路軌系統的路線。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於2006年6月30日開始建設,至2010年11月8日開通並試運行。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南起海珠區的廣州塔,向北下穿珠江主航道到達海心沙,再經過珠江新城花城廣場中軸線,經過天河體育中心到達林和西站。線路總長約3.94公里,全部採用地下線路,共設9座車站。

建設歷程

2006年6月30日,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在林和西站工地正式開工。

2007年7月16日,廣州捷運與龐巴迪簽訂系統供應契約。龐巴迪將向廣州捷運提供14輛CX-100車輛,CITYFLO 650列車控制系統,18個專用道岔。

2008年1月1日,天河南一路站-體育中心站區間左線盾構機抵達體育中心站。至此天河南一路站-體育中心站-林和西站區間雙線貫通。

2008年6月8日凌晨,市民廣場站-天河南一路站區間左線盾構機成功下穿1號線隧道,標誌著市民廣場站-天河南一路站區間雙線貫通。右線已於2007年9月下穿完成。

2009年4月19日,赤崗塔至廣州歌劇院區間右線盾構機出洞,抵達廣州歌劇院站南端吊出井。

2009年4月26日,位於赤崗的廣州新電視塔工地突然地陷,半小時內形成一個10多平方米的大坑。

2010年3月20日,第一列APM列車進入赤崗塔車輛段。

2010年11月8日14時,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開通並試運行。

2010年11月,隨著廣州亞運會的結束,赤崗塔站(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正式開通。

2011年2月19日,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延長服務時間1小時,即發車時間從8:00~21:00。

2011年2月24日,海心沙站開放,同日服務時間再延長1個半小時,即發車時間從8:00~22:30。

2011年4月20日,最後兩輛客車(編號分別為M1A002、M1A009)運抵赤崗塔停車場。至此,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一期7列(14輛)客車全部到貨。

運營信息

發車時間

站名及配色 首班車發車時刻
末班車發車時刻 換乘路線 所在地 啟用時間 車站形式 開門方向
往 廣州塔 往林和西 往 廣州塔 往林和西
林和西 7:00 23:00 3號線 天河區 2010年11月8日 地下 島式站台 左側或右側
體育中心南 07:02 07:09 23:31 23:38 - 左側
天河南 07:03 07:08 23:32 23:37 -
黃埔大道 07:04 07:06 23:33 23:35 -
婦兒中心 07:06 07:05 23:34 23:34 -
花城大道 07:07 07:04 23:36 23:33 -
大劇院 07:08 07:03 23:37 23:32 -
海心沙 07:09 07:01 23:38 23:31 - 2011年2月24日
廣州塔 - 07:00 - 23:30 海珠區 2010年11月28日

由於海心沙島作為亞運開閉幕式場館,為安保需要,海心沙站及赤崗塔站(現廣州塔站)無法趕及在2010年11月8日隨全線啟用。但在同年11月28日前,列車仍以不載客形式途經該兩站並折返。

行車間隔

星期 峰期 時間段 行車間隔
周一~周五 高峰 7:00~9:30 5分鐘~6分鐘
低峰 9:30~23:30 6分30秒~7分鐘
周六、周日 高峰 13:30~19:30 5分鐘~6分鐘
低峰 7:00~13:30,19:30~23:30 6分30秒~7分鐘

硬體設施

列車

APM列車APM列車

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列車是美國龐巴迪公司生產的CX100車型列車,該車型在過去35年中,已在20多個城市成功運用,是一款成熟的膠輪客車。

APM列車外型大氣,以白色為主色調,周身配飾一條彩色花紋飾帶,最高運行速度為60公里/小時,每節車可作為獨立運行的最小單元,兩端設定有全自動車鉤,通過全自動車鉤可以快速連掛。運營初期列車以兩節編組運行,兩節編組列車長約24米,寬約3米,未來根據客流量增加可快速增加為三節編組列車。

每節車室內設定有6個LCD可視頻顯示屏,可與車站實時同步播放視頻信息,另外,還設備有4個文字滾動LED顯示屏,可播放到站提示等信息,為乘客提供清晰的乘車指引;每節車每側設定2組電動門,每組門寬約2.5米,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寬敞大氣。

跟廣州捷運既有列車最大的不同就是採用全自動無人駕駛控制模式,列車沒有單獨司機室,兩端設定為寬敞明亮的玻璃,可為乘客帶來不一樣的休閒觀光體驗。APM列車的牽引、制動等子系統均無獨立的控制單元,全部控制由車載ATC系統及區域ATC系統來完成。列車控制系統車載ATC控制所有車載的安全的和非安全的操作,它由車載ATP和車載ATO組成。車載ATP主要負責列車安全方面的功能:與區域ATP通信、確認列車的具體位置、保護列車行進、車門允許動作使能、監控系統安全和自我診斷。車載ATO主要負責列車非安全方面的功能:與區域ATO和車載ATP通信、控制列車行進、與牽引制動控制接口、操作車門動作、乘客信息控制、與ORS通信、接觸屏終端接口和自我診斷等。

站台

全線共設有9座車站,分別為:林和西站(與捷運三號線換乘)、體育中心南站、天河南站、黃埔大道站、婦兒中心站、花城大道站、大劇院站、海心沙站、赤崗塔站(與三號線換乘)。

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最大站間距669米,為體育中心南站至林和西站區間。最小站間距為394米,為天河南站至體育中心南站區間。平均站間距464米。

全線車站的站台,均為島式站台,站台有效長度為40米。兩側均設有松下電工(中國)提供的禁止門,但禁止門的控制部件依然由龐巴迪的合作夥伴美國Horton Door提供。

停車場

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設有赤崗塔停車場,位於本線廣州塔站以南,廣州塔南廣場的西側。車場呈南北走向,為地下兩層建築,地面為廣州塔廣場綠化用地,上面將建造7.2米高的觀光平台,有部分立柱與車場合建。車場受到藝苑小區拆遷的影響,車場分成兩期建造。一期工程投影面積為3036.9平方米,二期車場工程投影面積為7563.0平方米。

安全保障

消防要求

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工程的站台寬度、出入口設定均滿足消防疏散要求,且通過消防專項審查才能開通運營,不存在安全隱患。

應急預案

廣州捷運有一套成熟、完善的應急預案進行客流控制。遇突發大客流時,會及時組織工作人員在車站的特定控制區、入閘機、出入口等區域,實行“點、線、面”客流控制措施,並通過廣播、電視、電台及時告知市民,從而做到全線的安全運營。同時,也請廣大乘客聽從車站工作人員的指引,主動配合車站大客流疏導工作,以確保人流不會過度積聚,並能夠及時疏散。

實踐考驗

從具體實踐來看,廣州捷運能很好地應對節假日均會出現的大客流狀況,尤其是成功經受住了2010年11月5日784萬人次的衝擊,這些事實證明,廣州捷運客流控制應急預案是能夠確保全全運營的。

票價

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全程9個站,採用一票制,上車後不分遠近都是2元,與公車票價相當。與其他捷運線路換乘時,需要先出站,再進APM車站檢票扣費,出站通過單向通道離開。持羊城通刷卡進站的乘客,票價可納入公交優惠方案,即享受15次後6折的優惠。

作用和意義

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是世界首條地下無人駕駛旅客自動輸送系統,將解決珠江新城核心區的交通疏導,它將是珠江新城CBD地區和天河商貿區內部的公交骨幹線,同時也可加強與海珠區聯繫,滿足其內部、珠江新城與天河商貿區、觀光塔之間客流的交通需求,以及旅遊觀光購物的出行需要。與軌道交通線路形成快捷方便的連線,促進城市公共運輸系統功能的充分發揮。

車站設計

廣州塔站有“幾米”風格漫畫

廣州塔站沿線路南北向布置於南北向規劃道路東側、廣州塔西側地塊內,車站設定為地下兩層車站,車站設四個出入口,1、2號出入口與3號線赤崗塔站結合,3、4號出入口與廣州塔結合,有3個緊急疏散出入口出地面。車站牆壁上還有“幾米”風格的漫畫,非常有“白領情調”。

海心沙站優雅的藍調

海心沙站沿線路東西向布置於南北向規劃海心沙廣場北側,設定為地下三層車站,車站站廳結合負一層海心沙地下開發空間布置,通過海心沙地下空間各主要出入口到達地面廣場。該站的主色調與APM線路最為貼近,優雅的藍調形成海浪般層次,就像該站的位置一般,海中的白沙。

大劇院站緊鄰四大文化建築

大劇院站是珠江新城集運系統的第三個站,是結合珠江新城地下開發空間考慮的車站。該站色調典雅大方,符合音樂優美的特點。車站與歌劇院、圖書館、少年宮、博物館四個文化建築通過地下空間的通道進行連通和交通組織,不單獨設定出地面的出入口。

花城大道站結合地下空間

花城大道站沿線路南北向布置於花城大道下穿車行隧道下方,由於車站受制於下穿隧道(負一層)和軌道交通五號線,站廳結合地下空間設於負一層,站台設定在地下開發空間的負二層,車站出入口結合地下開發空間設定。

婦兒中心站為地下兩層

該站沿線路南北向布置於金穗路下穿車行隧道南側。車站設定為地下兩層車站,車站設一個與地下開發空間結合的出入口。主要客流為南側的中央廣場商業辦公人流及中央廣場的觀光購物人流。

林和西站有居家風格

據介紹,林和西站沿線路正南北向緊貼三號線林和西站西側布置。車站設計為地下兩層車站,車站設一個出入口,位於站位西北角,另設有一個與三號線的連通口。站廳為三號線通道擴展,加上盾構口形成的深度空間,令人豁然開朗,記者看到,在站廳頂部還設有一塊塊粉紅色的裝飾板,有居家風格。

體育中心南站方便換乘BRT

體育中心南站沿線路南北向布置於天河路北側,車站設定為地下兩層車站,車站設一個出入口和一個消防緊急出入口。車站的主要客流為天河路南側的天河城廣場、宏城廣場、正佳廣場,車站西側的購書中心及旁邊的體育中心。車站站位西南角設出入口。該站可以非常方便地與BRT換乘。該站主色調明快活潑,與體育這個主題相和。

天河南一路站乘車下地下4層

天河南一路站沿線路南北向布置於東西向規劃道路北側,車站設定為地下四層車站,站台位於地下第四層,車站設1個出入口,南端臨街另有一緊急出入口。車站主要客流為北向和西向的商業廣場的客流。記者現場看到,該站站廳到站台空間比較小,設有4台每次可搭乘20人左右的垂直電梯,乘客可以選擇坐電梯下去坐捷運。

黃埔大道站呈“回”字形結構

據介紹,該站沿線路南北向布置於黃埔大道南側,車站設定為地下三層車站,車站設2個出入口。車站的客流吸引範圍為周邊500米範圍的區域,主要客流北邊的天河南小區。車站站位東北角設主出入口。車站的出入口結合地下空間設定。該站採用“回”字形構造,以便儘可能營造通透明晰的空間感。

廣州捷運

廣州捷運1號線西朗 - 坑口 - 花地灣 - 芳村 - 黃沙 - 長壽路 - 陳家祠 - 西門口 - 公園前 - 農講所 - 烈士陵園 - 東山口 - 楊箕 - 體育西路 - 體育中心 - 廣州東站
廣州捷運2號線嘉禾望崗 - 黃邊 - 江夏 - 蕭崗 - 會議中心 - 舊機場 - 雲城 - 三元里 - 廣州火車站 - 越秀公園 - 紀念堂 - 公園前 - 海珠廣場 - 市二宮 - 江南西 - 昌崗 - 江泰路 - 東曉南 - 南洲 - 洛溪 - 南浦 - 會江 - 石壁 - 廣州新客站
廣州捷運3號線市橋段:天河客運站 - 五山 - 華師 - 崗頂 - 石牌橋 - 體育西路 - 珠江新城 - 赤崗塔 - 客村 - 大塘 - 瀝滘 - 廈滘 - 大石 - 漢溪長隆 - 市橋 - 番禺廣場
機場段:機場北 - 機場南 - 高增 - 人和 - 龍歸 - 嘉禾望崗 - 白雲大道北 - 永泰 - 同和 - 京溪南方醫院 - 梅花園 - 燕塘 - 廣州東站 - 林和西 - 體育西路
廣州捷運4號線黃村 - 車陂 - 車陂南 - 萬勝圍 - 官洲 - 大學城北 - 大學城南 - 新造 - 官橋 - 石碁 - 海傍 - 低涌 - 東涌 - 慶盛 - 黃閣汽車城 - 黃閣 - 蕉門 - 金洲 - 東瓜宇 - 蝴蝶洲 - 金門 - 南北台 - 南沙客運港
廣州捷運5號線滘口 - 坦尾 - 中山八 - 西場 - 西村 - 廣州火車站 - 小北 - 淘金 - 區莊 - 動物園 - 楊箕 - 五羊邨 - 珠江新城 - 獵德 - 潭村 - 員村 - 科韻路 - 車陂南 - 東圃 - 三溪 - 魚珠 - 大沙地 - 大沙東 - 文沖
廣州捷運6號線潯峰崗 - 橫沙 - 沙貝 - 河沙 - 坦尾 - 如意坊 - 黃沙 - 文化公園 - 一德路 - 海珠廣場 - 北京路 - 越秀南 - 東湖 - 東山口 - 區莊 - 黃花崗 - 沙河頂 - 沙河 - 天平架 - 燕塘 - 天河客運站 - 長湴 - 植物園 - 龍洞 - 柯木塱 - 高塘石 - 黃陂 - 香山路 - 科學城東 - 暹崗 - 蘿崗 - 香雪
廣州捷運7號線廣州新客站 - 石壁東 - 謝村 - 鍾村 - 漢溪長隆 - 鶴莊 - 官堂 - 金坑 - 市頭 - 新造
廣州捷運8號線文化公園 - 同福西 - 鳳凰新村 - 沙園 - 寶崗大道 - 昌崗 - 曉港 - 中大 - 鷺江 - 客村 - 赤崗 - 磨碟沙 - 新港東 - 琶洲 - 萬勝圍
廣州捷運9號線飛鵝嶺 - 花都汽車城 - 廣州北站 - 花果山公園 - 花都廣場 - 馬鞍山公園 - 清埗 - 高增
廣州捷運13號線魚珠 - 豐樂路 - 文園 - 夏園 - 南崗 - 南鹼路 - 東洲 - 新塘 - 官湖 - 象頸嶺
廣佛線小涌 - 東平 - 世紀蓮 - 瀾石 - 魁奇路 - 季華園 - 同濟路 - 祖廟 - 普君北路 - 朝安 - 桂城 - 南桂路 - (蟲雷)崗[3] - 千燈湖 - 金融高新區 - 龍溪 - 菊樹 - 西朗 - 鶴洞 - 沙涌 - 沙園 - 燕崗 - 石溪 - 南洲 - 瀝滘
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林和西 - 體育中心南 - 天河南 - 黃埔大道西 - 金穗路 - 花城大道 - 歌劇院 - 海心沙 - 赤崗塔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