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奇海洋博物館

珍奇海洋博物館

“貝加爾湖”被譽為“珍奇海洋博物館”,世界上惟一一種可在淡水裡生存、被稱為“貝湖國寶”的貝加爾湖海豹就生長在貝加爾湖海洋博物館。貝加爾湖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湖,其最深處達1637米,蓄水量占世界淡水總儲量的1/5。湖呈長橢圓形,似一鐮彎月鑲嵌在西伯利亞南緣,景色奇麗。

簡介

純淨的貝加爾湖純淨的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被譽為“珍奇海洋博物館”,世界上惟一一種可在淡水裡生存、被稱為“貝湖國寶”的貝加爾湖海豹就生長在貝加爾湖海洋博物館。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容量最大,最深的淡水湖。大約形成於2500萬年前,所以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位於布里亞特(Buryatiya)共和國和伊爾庫次克(Irkutsk)州境內。湖型狹長彎曲,宛如一彎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稱。它長636千米,平均寬48千米,最寬79.4千米,面積3.15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744 米,最深點1680米,湖面海拔456米。貝加爾湖湖水澄澈清冽,且穩定透明(透明度達40.8m),為世界第二。其總蓄水量23600立方千米。貝加爾湖容積巨大的秘密在於深度,該湖平均水深730米,最深1620米,兩側還有1000~2000米的懸崖峭壁包圍著。湖面海拔456米。在貝加爾湖周圍,總共有大小336條河流注入湖中,最大的是色楞格河,而從湖中流出的則僅有安加拉河,年均流量僅為1870立方米/秒。湖水注入安加拉河的地方,寬約 1000米以上,白浪滔天。

歷史

貝加爾湖是世界最古老的湖泊之一,大約形成於2500萬年前。最早生活在湖邊的居民是什麼人,現在無從探究。後人只能從他們留下的壁畫等物來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在湖岸的薩甘扎巴懸崖壁上刻著天鵝、鹿、狩獵台、跳舞的巫師等圖畫,這些圖畫在1881年被發現。另外,在湖岸上,沿著路邊還建有許多石祭台。這些圖畫和祭台可能是早期居民的生活見證。
貝加爾湖最早出現在書面記載中是在公元前110年前,中國漢代的一個官員在其札記中稱貝加爾湖為“北海”,這可能是貝加爾湖俄語名稱的起源。關於貝加爾湖名稱來源還有一種簡單解釋:土耳其族人稱貝加爾湖為“富裕之湖”,土耳其族語“富裕之湖”逐漸演化成俄語的“貝加爾湖”。公元前6~前5世紀,突厥族庫雷坎人從東方遷移至貝加爾湖邊,他們在這裡遇到了土著居民埃文基人(中國稱鄂溫克人)。埃文基人以捕魚、採集野果和養鹿為生。13世紀,蒙古後裔布里亞特人也來到貝加爾湖地區。無論是突厥人還是布里亞特人都沒能改變埃文基人的生活方式。3個世紀後,1643年,葉尼塞哥薩克庫爾巴特·伊萬諾夫來到貝加爾湖地區時,布里亞特人已經是貝加爾湖地區的“主人”了。
庫爾巴特繪製了貝加爾湖及注入河流的平面圖,這是歷史上對貝加爾湖的第一次直觀描述。不久後,大司祭阿瓦庫姆在生活記錄中也描述了貝加爾湖,1655年,他在流放途中經過了貝加爾湖的一些地方。1729年,彼得大帝派德國人達·梅塞施米特考察西伯利亞,他對貝加爾湖進行了第一次科學考察。20世紀初,學者們繪製出了貝加爾湖的第一張全圖,並測量了湖深。1977年,蘇聯學者使用深水考察儀“派西斯”對貝加爾湖進行了考察,湖裡的許多秘密在考察儀的探照燈下“曝光”了,此前一些被懷疑存在的東西也從黑暗的湖裡“走”了出來,這件事當時轟動一時。迄今為止,沒有儀器能探測貝加爾湖湖底,湖的最深處不是1637米,最深處目前還無法探測。

資源

貝加爾湖海洋博物館中的海豹貝加爾湖海洋博物館中的海豹

湖上風景秀美、景觀奇特,湖內物種豐富,是一座集豐富自然資源於一身的寶庫。湖中的動植物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淡水湖裡的都多,其中1083種還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特有品種。最令科學家感興趣的是生物的古老性,其中有很多西伯利亞其它淡水湖已絕跡的物種。該湖還是俄羅斯的主要漁場之一。貝加爾湖就其面積而言只居全球第九位,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據考其歷史已有2500萬年)。
氣候比周圍地區溫和得多。1~2月平均氣溫-19℃(-2°F),8月平均 11℃(52°F)。湖面1月結冰,5月解凍。表面水溫在8月約為13℃(55°F),在湖水淺處達20℃(68°F)。浪可高達4.6公尺(15呎)。湖水清冽,水深40公尺(130呎)處猶清晰可見,礦質和分含量很少。
湖畔有採礦(雲母和大理石)、纖維加工、造紙、造船、捕魚和木材等工業。有許多礦泉,遊客常到戈里亞欽斯克(Goryachinsk)和哈庫西(Khakusy)等地,因該地礦泉水有醫療性能。1966年在貝加爾湖南岸修建一座紙漿造紙廠,因其廢水污染湖水環境,引起蘇聯科學家和作家的強烈抗議。1971年蘇聯政府通過並實施一項保護湖水不受污染的法令。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湖沼研究所和貝加爾療養院位於利斯特維揚卡(Listvyanka)鎮,伊爾庫次克州立大學流體生物研究站在大科蒂(Bolshiye Koty)。貝加爾湖獨特的自然景觀以及它如畫的風景為發展從生態旅遊到極致旅遊提供了獨特的可能性。貝加爾湖沿岸分布著130個旅遊基地和休養基地,客容量可達到 12000人。

特色

像湖像海又像洋
當地居民都稱貝加爾湖為海。漁夫、淘金者、礦工、學者、攝影師和旅遊者等也異口同聲地說貝加爾湖像大海一樣變幻無常,這裡水流奔騰,風雲莫測。
老住戶們習慣了貝加爾湖的脾氣,摸透了“湖神”的秉性。他們千方百計的侍奉他,希望能討個平安。在當地,當人們喝伏特加時,都要往地上倒幾滴以敬湖神。在路上碰到祭台時,都要獻上錢幣、糖果、香菸,甚至是火柴等供品。關於貝加爾湖是湖還是海,尚無定論,學者們也一直在研究。俄國皇家地理協會會員B.迪鮑夫斯基和V.哥德列夫斯基對貝加爾湖進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奠定了俄湖泊學的基礎。現在俄羅斯科學院湖泊研究所設在貝加爾湖邊的伊爾庫茨克看來不無道理。從地質構造上看,貝加爾湖是一個斷谷的凹部,一個深入到地下15至20公里深處的大裂口。貝加爾湖在起源、形成、形狀、深度上與非洲的坦噶尼喀湖如出一轍。
有理論認為,古老的貝加爾湖不是海,而是正在發展的洋。現在貝加爾湖每年以2至3厘米的速度擴展,這個速度是不可思議的!貝加爾湖擴展是地殼運動的結果,印澳大陸板塊大力擠壓並嵌入歐亞大陸板塊時,歐亞板塊破損的部分形成了阿穆爾板塊,貝加爾湖就是歐亞板塊和阿穆爾板塊之間的裂口,現在兩個板塊不斷分開,貝加爾湖也就不斷擴展。地殼運動使得貝加爾湖地區地震頻頻,平均每年要發生2000次。2003年12月的地震震級達到7級,幸運的是沒有造成生命損失。不過,1862年的那次地震卻給貝加爾湖地區造成了重大損失,200平方公里的沿岸土地和5個布里亞特村莊陷入湖中。每一次地震後,貝加爾湖湖底就會下陷3至5米,所以貝加爾湖的地圖總是“落伍”。
聚寶湖
湖水是寶。貝加爾湖儲存了世界淡水資源的20%,僅這一湖淡水就價值連城。貝加爾湖被譽為“世界之井”,不僅水量豐富,而且水質上乘,可以直接飲用,不必擔心水中有病源體,因為湖中的“清潔工”專門為湖水過濾消毒。貝加爾湖特產的端足類蝦每天可以把湖面以下50米深的湖水過濾七八次,所以湖水相當“純淨”。 湖中盛產稀有生物物種。貝加爾湖是俄羅斯出產稀有物種最多的地方。這裡的稀有物種多是特產,舉世難尋,如味道最鮮美的秋白鮭、討人喜愛的環斑海豹等等,舉不勝舉。 湖底蘊藏著豐富的資源。藍藍的湖水下面更是珍寶無數,據考察,貝加爾湖湖底埋藏著豐富的貴金屬礦。不僅如此,去年還在湖底罕見地發現了凍結的沼氣和天然氣。

災難事件

貝加爾湖地區居民相信,貝加爾湖不會“歸還”得到的任何東西,湖太深,沉入水中的東西無法探尋。據傳說,所有沉入湖中的東西都被送到湖中最大的島奧利洪島上,這是“湖神”布爾汗的“仙居之地”。布里亞特人供奉布爾汗。
貝加爾湖脾氣暴躁,經常掀翻船隻。自有記載以來,貝加爾湖的歷史就是一部沉船史。1702年9月14日,風暴掀翻了往烏索利耶送錢款的大舢板。1890年,“沙皇皇儲”號汽船在暴風雨中沉入湖底。1900年10月4日,商人濟良諾夫的露艙平底貨船連船帶貨在風暴中沉沒。1903年8月9日,龍捲風一天之內向湖神“進獻”了40艘駁船。
除風浪外,冬天貝加爾湖面的冰也是隱形殺手。19世紀末,一隊運送銀貨的雪橇商隊就從冰面上沉入深淵。冬天貝加爾湖面的冰很厚,有些地方厚達一米,但它們並不是一個整體,冰塊間有縫隙,這些縫隙時大時小,有的縫隙整個冬季都不結冰。
此外,貝加爾湖湖底經常湧出熱泉,泉水升到水面上會融化掉一部分冰,冰層就變薄了。冬天,冰上覆蓋著雪,行人辨別不出凍的厚薄,容易陷落湖中。不僅如此,環斑海豹為了呼吸,常在冰上鑿洞。每年2至3月份的繁殖季節,母海豹也在冰上鑿洞,把小海豹送到水面上,然後定期游來餵養它們。對海豹來說,鑿冰洞是為了生活,而對人來說,冰洞則意味著死亡,這些冰洞每年要吞沒幾十人。在奧利洪灣一個不長的湖段,僅2003年俄緊急情況部的巡邏隊就發現了100艘(輛)沉沒的快艇和汽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