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桉

玫瑰桉

玫瑰桉(學名:Eucalyptus rhodantha):常綠灌木,高2.5-4米,具有平滑的灰棕色樹幹和淺灰色樹枝。樹皮光滑。枝幹斜向生長。銀灰色的樹葉,夏季開玫瑰紅花。明亮的紅色到粉色,或偶爾有黃色。花密集聚生,呈圓柱形頂生穗狀花序,數量多,色彩絢麗,盛開時一個個形同小刷子的花序掛滿枝頭,十分美麗。花期集中在2-6月,花期為20-30天,春植後一年即開始開花。果實木質,並有深褐色或黑色的種子。果實和種子在開花後約5個月成熟。 原產澳洲澳大利亞西部和北部,向南延伸到新諾爾恰和博爾加特的範圍。適宜在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作行道樹或庭園種植,可單植、叢植、行植或片植。用不同花色的玫瑰桉組合片植,形成一片段預告海,美不勝收。(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

命名始末

該物種的名稱是在1938年由威廉·布萊克利、依恩·米吉和亨利·斯蒂德曼(William Blakely,E.N.Mickie & Henry Steedman)命名,斯蒂德曼從1934年就在加尼迪(Gunyidi在澳大利亞,東經 116º04' ;南緯 30º09')附近收集的相關的植物資料。物種名稱來自古希臘文“rhodos”——粉紅色和“anthos”——花。俗名包括玫瑰或玫瑰樹。

形態特徵

玫瑰桉 玫瑰桉

玫瑰桉是常綠灌木,高2.5-4米,幅寬3-6米。 具有平滑的灰棕色樹幹和淺灰色樹枝。樹皮光滑。枝幹斜向生長。銀灰色的樹葉,無梗並且夾住莖。球形至心形,葉長8厘米,寬8厘米,具尖。覆蓋著蠟質塗層,芽長5.5厘米,寬4厘米,有一個喙尖的芽蓋向下彎曲,通常是孤立的,具有較長的厚莖,木質的水果長3厘米,寬5.5厘米,並有深褐色或黑色的種子。與桉樹相似,但具有更短的葉片,更小的懸掛芽和果實,是更緊湊的植物。與大多數桉樹種類不同,玫瑰桉在樹的整個生命周期中保留了最初的葉子。

夏季開玫瑰紅花。明亮的紅色到粉色,或偶爾有黃色。形狀像一個旋轉的頂部,花密集聚生,呈圓柱形頂生穗狀花序,花序長約7.5-10厘米,數量多,色彩絢麗,盛開時一個個形同小刷子的花序掛滿枝頭,十分美麗。花期集中在2-6月,花期為20-30天,春植後一年即開始開花。果實和種子在開花後約5個月成熟。

玫瑰桉有別於“紅千層”和“串錢柳”。前者屬桃金孃科桉樹屬,後兩者屬桃金孃科紅千層屬。在形態和觀賞性方面,玫瑰桉比紅千層樹型結構較緊密,葉片稍薄且沒有透明點腺,枝條較多較細,開花較早,花量較多,花期較長。串錢柳的明顯特徵是枝條細長柔軟下垂如柳樹,長在枝條頂端的花序幾乎全部懸垂。

產地生境

原產澳洲澳大利亞西部和北部,向南延伸到新諾爾恰和博爾加特的範圍。由於優美的樹型、獨特的花姿、艷麗的花色、繁多的花量和漫長的花期備受關注。它在澳大利亞和南非的園林中已被廣泛種植。

玫瑰桉分布圖 玫瑰桉分布圖

生長習性

玫瑰桉的適應性強,喜高溫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旱抗熱,容易栽培,在多種土壤中均能生長。可用種子繁殖或扦插繁殖。種子發芽適溫為20至28℃,播種和扦插要避開低溫的冬季。它在整個生育期病蟲害較少。

桉樹適宜生長在亞熱地區,分布在北緯7°至南緯43°。桉樹的種類多,各樹種對環境的適應性有較大的差異,但絕對最低溫度不能低於-18℃,絕對最高溫度不能高於43℃。總的來說,桉樹最適宜在年平均溫度15-26℃、年均降水量1000-1500毫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熱量豐富的地區生長。

變種分化

玫瑰桉(2變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及年代
1玫瑰桉長柄變種Eucalyptus rhodantha var.petiolarisBlakely,1941
2玫瑰桉原變種Eucalyptus rhodantha rhodanthaBlakely & H.Steedman,1938

繁殖方式

桉樹的繁殖方式可以是播種和扦插,主要是扦插育苗。

苗圃

苗圃地選擇在造林地附近,交通方便,水源充足、背風向陽的地方。要求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地勢開闊、平坦,以東南坡或南坡新地或水田為最佳。

整地和作床 整地要進行全面細緻耕作,使土壤細碎呈顆粒狀,清除草根、石塊,並用多菌靈200倍液或高錳酸鉀300-400倍液進行土壤消毒處理。然後進行平整並作床,排水不良的地方作高床,水分不足的地方作低床,水灌條件好的地方作平床。

營養土的配製 平坦地區育苗可用經過太陽曝曬的水稻田土或菜地土、溝泥、塘泥,山區採用生土和草木灰各一半。每100千克土加腐熟細圈肥20-30千克、普鈣5-10千克(不能用尿素),拌勻即可。土粒大小以不超過豌豆為宜。若就地取生土裝袋,則苗木生長不良,不能培育出優質壯苗。

苗圃地土壤消毒 扦插前7-10天,苗床用多菌靈或70%的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噴灑防病害;對白蟻、大蟋蟀等地下害蟲,可用甲拌磷等農藥施於圃地內。

1.

整地和作床 整地要進行全面細緻耕作,使土壤細碎呈顆粒狀,清除草根、石塊,並用多菌靈200倍液或高錳酸鉀300-400倍液進行土壤消毒處理。然後進行平整並作床,排水不良的地方作高床,水分不足的地方作低床,水灌條件好的地方作平床。

2.

營養土的配製 平坦地區育苗可用經過太陽曝曬的水稻田土或菜地土、溝泥、塘泥,山區採用生土和草木灰各一半。每100千克土加腐熟細圈肥20-30千克、普鈣5-10千克(不能用尿素),拌勻即可。土粒大小以不超過豌豆為宜。若就地取生土裝袋,則苗木生長不良,不能培育出優質壯苗。

3.

苗圃地土壤消毒 扦插前7-10天,苗床用多菌靈或70%的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噴灑防病害;對白蟻、大蟋蟀等地下害蟲,可用甲拌磷等農藥施於圃地內。

萌條

萌條的採集及處理採集:母株萌條長至10-15厘米、葉4-6片、基部半木質化時即可採集扦插。插穗一般靠近葉腋剪取,插口平滑或成小馬耳形,上切口一定要平滑,長5-10厘米,留2-3片綠葉,葉片過大時可剪去葉片的1/3-1/2。剪好的萌條要馬上浸入水中,葉面保有水珠,放陰涼處保存,最好隨剪隨插。

扦插

扦插基質用黃心土,要求通透性好、保水性強。營養杯規格7.5mm×12mm或8mm×12mm。扦插前基質用2‰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插穗先用70%甲基托布津l 000倍液或0.0196高錳酸鉀液消毒處理,插口用500×106 毫克/千克生根粉1號或6號速蘸催根處理,也可適當加入適量的豐葉寶和殺菌劑,處理深度2-3厘米。

管理

水肥管理:調節好插壤的水分和氧氣狀況是插條育苗成功的關鍵。插條生根前,除基質要保持濕潤外,葉面也要保持濕潤,避免過乾過濕。插條生根後,插穗吸水能力增強,每次基質澆水量必需增加,讓基質有充足的水分,同時適當減少噴淋次數。扦插5-10天后,插條入土部分變白膨大,葉片已舒展,可噴50×106毫克/千克豐葉寶或其他葉面肥補充營養。

病蟲害防治:苗圃是個長期保持高濕度的環境,極易引發病害,特別是高溫季節。桉樹苗圃地主要病蟲害有:穗腐病、莖腐病、焦枯病、葉枯病、桉尺蠖等。扦插後第三天開始噴70%甲基托布津 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以後每隔10-15天噴一次殺菌劑,農藥種類要交替使用,有蟲害加噴殺蟲劑。並注意育苗區的環境衛生,保持排水暢通,通風良好,並及時清理病死苗及病葉。

育苗:當插穗生根並抽芽至5厘米時揭去遮陰網,揭網應選在雨天或午後。苗木長到15-20厘米高時,控制水肥,造林前20天左右開始移杯煉苗,連續2次,間隔10天左右,移杯時要求把弱苗、病苗分開。

出圃:苗木生長粗壯、高徑正常、頂端優勢明顯、無病蟲害的可出圃。出圃前1-2天噴淋一次殺蟲、殺菌藥。殺菌藥用內吸類,如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殺蟲藥用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淋根。

1.

水肥管理:調節好插壤的水分和氧氣狀況是插條育苗成功的關鍵。插條生根前,除基質要保持濕潤外,葉面也要保持濕潤,避免過乾過濕。插條生根後,插穗吸水能力增強,每次基質澆水量必需增加,讓基質有充足的水分,同時適當減少噴淋次數。扦插5-10天后,插條入土部分變白膨大,葉片已舒展,可噴50×106毫克/千克豐葉寶或其他葉面肥補充營養。

2.

病蟲害防治:苗圃是個長期保持高濕度的環境,極易引發病害,特別是高溫季節。桉樹苗圃地主要病蟲害有:穗腐病、莖腐病、焦枯病、葉枯病、桉尺蠖等。扦插後第三天開始噴70%甲基托布津 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以後每隔10-15天噴一次殺菌劑,農藥種類要交替使用,有蟲害加噴殺蟲劑。並注意育苗區的環境衛生,保持排水暢通,通風良好,並及時清理病死苗及病葉。

3.

育苗:當插穗生根並抽芽至5厘米時揭去遮陰網,揭網應選在雨天或午後。苗木長到15-20厘米高時,控制水肥,造林前20天左右開始移杯煉苗,連續2次,間隔10天左右,移杯時要求把弱苗、病苗分開。

4.

出圃:苗木生長粗壯、高徑正常、頂端優勢明顯、無病蟲害的可出圃。出圃前1-2天噴淋一次殺蟲、殺菌藥。殺菌藥用內吸類,如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殺蟲藥用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淋根。

栽培技術

土壤

桉樹喜肥,一般要求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紅壤或磚紅壤,土壤為中性或微酸性時生長良好。

光照

桉樹是喜光樹種,整個生長期需要強陽光照射才能生長良好,陽坡長勢比陰坡好。

海拔

山地造林還要考慮海拔高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要考慮耐寒問題,一般海拔高度不超過350米。

溫度

年極端氣溫低於-5℃不宜種植桉樹。

施肥

桉樹吸收的主要營養元素是:氮、磷、鉀、鈣、鎂、鋅、硼等。據研究,每株桉樹每年平均吸收氮36克、磷2.8克、鉀20克、鈣31克、鎂8.5克,氮、磷、鉀的吸收比例約為:13:1:8。

施肥原則:桉樹施肥首先要滿足桉樹對各種養分的需求;其次要做到適量,以最小的肥料投入,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再次,要掌握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

基肥:結合有機肥施入,每株施桉樹專用肥0.25-0.5千克。一般在定植前1-2周,結合挖穴表土回填施入。

追肥:植後1個月或幼樹長高1米後開始追肥,每株施復混肥料或桉樹專用肥0.2-0.3千克,促進桉樹早長快發。第二年3-4月份追肥一次,每株施復混肥料或桉樹專用肥0.3-0.5千克。第三、四年各追肥一次,每株施復混肥料或桉樹專用肥0.5-0.8千克,促進桉樹快速成材。

施肥方法:離樹根30厘米處,在樹根上坡方向,開月牙形施肥溝或在樹根的上方、左右兩側各開一個施肥穴,施後覆土,防止肥料流失。

注意事項:每次追肥前,一定要除草,避免雜草爭肥;最好選擇雨後施肥,肥料易被吸收;坡脊,土壤薄而瘦,應多施肥,溝邊山谷,土壤厚而肥沃,應少施肥,因地制宜,合理用量,節省成本,提高效益。

1.

施肥原則:桉樹施肥首先要滿足桉樹對各種養分的需求;其次要做到適量,以最小的肥料投入,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再次,要掌握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

2.

基肥:結合有機肥施入,每株施桉樹專用肥0.25-0.5千克。一般在定植前1-2周,結合挖穴表土回填施入。

3.

追肥:植後1個月或幼樹長高1米後開始追肥,每株施復混肥料或桉樹專用肥0.2-0.3千克,促進桉樹早長快發。第二年3-4月份追肥一次,每株施復混肥料或桉樹專用肥0.3-0.5千克。第三、四年各追肥一次,每株施復混肥料或桉樹專用肥0.5-0.8千克,促進桉樹快速成材。

4.

施肥方法:離樹根30厘米處,在樹根上坡方向,開月牙形施肥溝或在樹根的上方、左右兩側各開一個施肥穴,施後覆土,防止肥料流失。

5.

注意事項:每次追肥前,一定要除草,避免雜草爭肥;最好選擇雨後施肥,肥料易被吸收;坡脊,土壤薄而瘦,應多施肥,溝邊山谷,土壤厚而肥沃,應少施肥,因地制宜,合理用量,節省成本,提高效益。

除草

人工鋪設5絲厚的1平方米黑薄膜鋪好後將四周邊緣用泥土壓好,以風吹不開為準。或使用更薄的農地膜(1×1或1.5×1.5),建議使用1.2-1.5米寬的農膜成帶狀鋪設比較省工省時。據測算:1平方米黑薄膜(不可降解)每株的成本為0.35元;使用農地膜(可降解)每株的價格為0.16元,壽命一般都可達到10-12個月。使用農地膜這種方法在使用範圍內一年內無須除草,同時具有很好的保溫、保水、防蟲的作用。

病蟲防治

病害

焦枯病、青枯病、莖腐病、灰霉病是桉樹的常見病害。焦枯病主要表現為健康組織與病斑的交界處存在灰綠色水漬,葉片快乾枯掉落。青枯病可發生於速生桉樹的整個成長周期,主要表現為部分或全部葉片呈失水狀萎蔫、乾枯、下垂,幾天內即會枯死。莖腐病的表現為植株莖基部出現白色水漬狀病斑,隨後變成褐色,黑色。灰霉病的表現為植株表面形成真菌霉狀物。速生桉樹的病害的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首先要在種植過程中進行徹底消毒,防治病菌隨苗木被帶入,還應保持種植區排水系統的正常,切斷病菌傳播途徑。還應注意合理施肥。此外,還可選擇波爾多液、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化學藥劑殺菌。

蟲害

土棲白蟻是速生桉樹常見的蟲害,通常發生在幼林階段,白蟻首先危害幼株根莖,再轉向地表和地上並沿表土剝食主根與倒根,最終使幼苗無法輸送營養而死。蟻害的防治要以防為主,藥餌誘殺。在造林時,可在穴中放置3-4克百威,與土壤基肥混合填穴,每667平方米可用藥0.35千克。在造林後,可將2克百威放置於距樹兜距離5米處,每667平方米用藥0.22千克,用藥時應注意避免藥粉接觸樹苗導致發生藥害。速生桉樹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樹種之一,合理的栽培技術對提高桉樹產量具有重要的意義,速生桉樹種植與管理的每個環節都會影響到其最終產量,運用科學的種植技術,並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一定能達到快速增產的目的。

主要價值

適宜在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作行道樹、防風林或庭園種植,可單植、叢植、行植或片植。用不同花色的玫瑰桉組合片植,形成一片段預告海,美不勝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