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北魏醫學家]

王顯(?-515年),字世榮,陽平郡樂平(今山東莘縣)人。北魏大臣,宣武帝元恪御醫。 初為本州從事,自通醫術,明敏決斷。曾為宣武帝生母文昭皇后把脈,以功補儀曹郎中,遷游擊將軍,拜廷尉少卿,出為平北將軍、相州刺史。京兆王元愉作逆,王顯討伐不利。入除太府卿、御史中尉,領太子詹事,封衛國縣伯。延昌四年,宣武帝駕崩,以侍療無效被殺。

人物生平

魏書 卷九十一 列傳第七十九  

王顯,字世榮,陽平郡樂平人,自雲東海郡郯縣人,王朗之後也。少曆本州從事,雖以醫術自通,而明敏有決斷才用。初文昭皇后之懷世宗也,夢為日所逐,化而為龍而繞後,後寤而驚悸,遂成心疾。文明太后敕召徐謇及王顯等為皇后診脈。徐謇云:微風入藏,宜進湯加針。王顯云:"案三部脈非有心疾,將是懷孕生男之象。"果如顯言。久之,召補侍御師、尚書儀曹郎中,號稱幹事。世宗自幼有微疾,久未差愈,王顯攝療有效,因是稍蒙眄識。
又罷六輔之初,王顯為領軍於烈問通規策,頗有密功。累遷游擊將軍,拜廷尉少卿,仍在侍御,營進御藥,出入禁內。乞臨本州,世宗曾許之,積年未授,因是聲問傳於遠近。王顯每語人,言時旨已決,必為刺史。遂除平北將軍、相州刺史。尋詔馳驛還京,復掌藥,又遣還州。元愉作逆,王顯討之不利。

入除太府卿、御史中尉。王顯前後歷職,所在著稱,糾折庶獄,究其奸回,出內惜慎,憂國如家。及領憲台,多所彈劾,百僚肅然。又以中尉屬官不悉稱職,諷求更換。詔委改選,務盡才能,而顯所舉或有請屬,未皆得人,於是眾口喧譁,聲望致損。後世宗詔王顯撰《藥方》三十五卷,班布天下,以療諸疾。東宮既建,以為太子詹事,委任甚厚。世宗每幸東宮,顯常迎侍。出入禁中,仍奉醫藥。賞賜累加,為立館宇,寵振當時。延昌二年秋,以營療之功,封衛國縣伯。  

延昌四年(515年)正月,世宗元恪夜崩,肅宗元詡踐祚。王顯參奉璽策,隨從臨哭,微為憂懼。王顯既蒙任遇,兼為法官,恃勢使威,為時所疾。朝臣托以侍療無效,執之禁中,詔削爵位,流放朔州。臨執呼冤,直闔將軍伊盆生以刀鐶撞其腋下,傷中吐血,圈至右衛府,一宿死。  

家族成員

祖父:王延和  

伯父:王安上,陽都子,除廣寧太守。  

父親:王安道。。

軼事典故

初,王顯構會元景,就刑南台。及王顯之死,在右衛府,唯隔一巷,相去數十步,世以為有報應之驗。始王顯布衣為諸生,有沙門相面,後當富貴,誡其勿為吏,為吏必敗。由是宣武時,或欲令其兼攝吏部。每殷勤辭避。及宣武帝崩,孝明帝夜間即位,接受璽策。於儀須兼太尉及吏部,倉促,百官不具,以王顯兼吏部行事。又王顯未敗之前,有嫗卜相於市者,言人吉凶頗驗。其子王曄已為郎中,聞之。微服就嫗,問己終至何官。嫗言:“君今既有位矣,不復更進,當受父冤。並如其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