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宣[清華大學教授]

王躍宣[清華大學教授]
王躍宣[清華大學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躍宣,1975年生,畢業於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系,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工學博士。現任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2000年3月-2003年3月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系,控制科學與工程,工學博士;

1997年9月-2000年2月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工學碩士;

1993年9月-1997年7月 瀋陽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學士。

工作經歷

2009年12月至今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2年7月至2012年10月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姚班)項目主任;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姚班)項目主任;

2010年12月至今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 香港中文大學,訪問教授;

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清華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清華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2009年1月至2009年3月 美國德州達拉斯大學,訪問教授;

2007年6月至2007年9月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訪問學者;

2007年1月至2007年3月 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

2006年2月至2006年6月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助理教授;

2003年4月至2006年2月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博士後。

現任職務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黨委委員;

清華大學學位委員會計算機分委會委員。

曾任職務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院副院長;

清華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清華大學量子信息中心副主任;

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姚班)項目主任;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院黨支部書記。

主講課程

1. 計算機套用數學 , 一年級春季學期, 48 學時

任課教師:王躍宣

該課程面向計算機科學本科專業介紹基本數學技巧,以及這些技巧怎樣在計算機科學中套用。現代計算機科學教育需要學生掌握寬闊的數學知識,並能靈活和創新地解決現在和將來的科技挑戰。在該課程中,數學技巧主要涵括代數、幾何、機率理論,隨機模型、信息理論等。這些技巧將套用於不同專題的問題和算法設計,包括網際網路、無線感測網、密碼學、分散式系統、算法設計和最佳化等。最後,該課程向學生介紹在計算理論基礎方面深層次的科學問題,如不可解性、複雜性和量子計算。

2. 程式設計與算法基礎,二年級秋季學期, 64 學時

任課教師:王躍宣

本課程假設學生已經具備了最基本的程式語言知識,例如函式、循環、數組等。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C/C++基本程式設計概念(過程程式設計、面向對象程式設計)、計算機數據結構(鍊表、棧、佇列、樹等)、與這些數據結構相關的常用算法,以及一些經典的程式設計模式(引用計數、虛擬構造器等)。

3. 專題訓練實踐 , 三年級夏季學期, 80 學時

任課教師:王躍宣

本課程設在大三年級夏季學期,是為大四年級的《計算機科學研究實踐》和《綜合論文訓練》做準備。在該課程中,設定了算法理論、量子網路、複雜性研究、密碼及安全、博弈論等專題,並根據學生的興趣安排進入各專題訓練小組進行專題研討和實踐,使學生在實際動手能力、創新思維、團隊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鍛鍊和提高。

4. 當前計算機研究熱門課題 , 三年級春季學期, 32 學時

任課教師:王躍宣

該課程是綜述性課程。課程目的是向學生介紹計算機科學研究的前沿課題,從而幫助學生在計算機科學研究和工業界的發展制定計畫。每一相關領域將由一講或數講組成。課題包括(但不限於)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視覺,網路搜尋和挖掘,多媒體,語音技術和自然語言理解。

研究方向

網路科學,量子網路,系統科學。

主要貢獻

發明專利

一種廣域感測器網路的多跳動態自組網方法。發明人:王躍宣;王永才;戚嘯。

科研項目

[1] 全量子網路物理平台及量子算法演示,973重大科學問題導向項目課題( 2011CBA00302) 2011年01月至2015年08月,項目負責人。

[2] 結合壓縮採樣與網路編碼的無線感測器網路負載均衡與節能關鍵技術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61073174),2011年01月至2013年12月,項目負責人。

[3] 量子網路平台20年計畫,中國工程科技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聯合基金 ( U0970121) 2009年11月至 2010年7月,項目負責人。

[4] 安全計算學重大理論問題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 (973項目) (2007CB807900) 2007年5月至2012年8月,課題一之第二子課題負責人。

[5] 農業生物-環境信息獲取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研究,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 (863項目) ( 2006AA10Z216) 2006年12月至2010年10月,項目負責人。

[6] 面向可溯源的設備格線服務鏈模型推理和驗證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60604033)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項目負責人。

[7] 面向設備資源共享的仿真格線技術平台研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 (2003024155) 2003年11月至2006年2月,項目負責人

[8] 貴重儀器設備網上共享與管理分系統,“十五” 211項目(編號:“十五” 211 CERS-06) 2003年4月至2006年2月,第6分課題負責人

獲獎記錄

2012年 清華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學;

2012年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