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荷波紀念館

王荷波紀念館

王荷波,從南京走出去的黨的早期領導人之一。在中共“五大”上,王荷波當選為第一任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即中央紀委前身)主席。7月7日,位於南京市浦口區的王荷波紀念館正式開館,向社會公眾開放。是國內首個專門紀念王荷波的場館。中央紀委副書記李玉賦發來賀詞。

基本信息

館址位置

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中國工人運動的傑出先驅、首任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王荷波紀念館在南京浦口開館。王荷波紀念館暨廉政教育基地,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該紀念館是南京市紀委、監察局聯合浦口區委、區政府,著眼新形勢下對全黨全社會進行革命傳統和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教育需要,發揮紅色文化的資政育人功能,於2012年7月建成的主題鮮明、史料詳實、功能齊全的廉政教育基地。該館的建成與開放,填補了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中國工人運動的傑出先驅、首任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王荷波“有史無館”的空白。中央紀委副書記李玉賦發來賀辭,對創建王荷波紀念館給予高度評價。中央紀委宣教室主任楊小平,江蘇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弘強,南京市委副書記陳紹澤,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龍翔等領導出席開館儀式並講話。

生平簡介

很少有人知道,南車集團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的前身浦鎮機廠,在當年是南京的“紅色陣地”。1922年,在這裡誕生了南京地區第一個黨小組,而創建者和領導人正是王荷波。

王荷波 王荷波

王荷波,原名王灼華,1882年生於福州,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與陳獨秀、毛澤東等五人組成中央局,1927年10月18日在北京被捕,11月11日就義,時年45歲。

英雄事跡

王荷波是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192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1月底,代表津浦路鐵路總工會籌備組到鄭州出席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隨後又組織津浦路沿線工人舉行罷工,有力地支援了京漢鐵路工人的二七大罷工。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同年9月被補選為中共中央局委員,任中共上海區執行委員會委員長。1924年6月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和赤色職工國際大會。1925年1月在中共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執行委員。1927年春參與組織領導上海工人第二、第三次武裝起義。8月7日出席了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並當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9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1927年10月18日,由於叛徒出賣,王荷波在北京被軍閥張作霖逮捕。在獄中,他受盡酷刑,堅貞不屈,犧牲前惟一的囑託是,請求黨組織對他的子女加強革命教育,千萬別走和他相反的道路。11月11日深夜,王荷波犧牲於北京安定門外箭樓西邊。

堅定信仰

中共五大於1927年在武漢召開,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選舉產生了中央紀律檢查機構——中央監察委員會,王荷波當選主席。這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制度的初步創立。

王荷波從參加革命到英勇犧牲共11年,有7年在南京浦口,創建與領導了南京地區第一個工會南京浦鎮機廠工會和第一個黨小組浦口黨小組。紀念館由南京市紀委、監察局與浦口區聯合打造,位於浦口“江蘇省南京未成年人社會實踐行知基地”內。

展覽陳列

紀念館建築和展陳面積近千平方米,共展出200幅照片、20則故事、40件實物,其中許多照片和實物屬首次向社會公開。紀念館的電子翻書系統容納了中國共產黨90年來的文物圖集,參觀者還可觀看廉政影視、聆聽廉政歌曲;顯示屏滾動播放慕綏新、馬向東、王懷忠等全國重大案件中部分領導幹部受審的照片。

王荷波在南京踏上獻身革命的征程,南京有責任發掘好、利用好這一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紀檢監察幹部繼承先烈遺志,堅定理想信念,深入推進新時期反腐倡廉建設。

展館信息

王荷波紀念館 王荷波紀念館

地址:南京市浦口區江浦街道行知路行知基地

門票:免費開放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六,09:00—16:3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