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儉

王英儉

王英儉,男、1963年10月生,博士,研究員(二級),博士生導師。1984年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大學,分別於1987年和1996年在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理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光波和圖像大氣傳輸及自適應光學相位校正研究工作,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著國家863計畫項目。曾擔任中科院安徽光機所所長,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現擔任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

個人簡介

王英儉,1963年出生。1984年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物理系套用物理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87年畢業於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理學碩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光學博士學位。1987年在安光所大氣光學室(現中科院大氣成分與大氣光學重點實驗室)參加工作,1990年被聘為助理研究員;1995年被聘為副研究員;1997年被聘為研究員併入選中科院“百人計畫”,1998年聘為博士生導師。2001年任合肥研究院副院長、安光所所長,2005年任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黨委委員。2009年任合肥研究院院長、黨委委員。擔任863計畫主題專家組專家,863計畫任務“雷射大氣傳輸及自適應光學相位校正研究” 的項目負責人,連續多屆擔任中科院研究生院(現中國科學院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物理科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安徽省氣象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並擔任國際雷射大氣探測委員會委員,是唯一來自中國的現任國際雷射大氣探測委員會委員。現指導碩博士生,已畢業碩博士生數十名,多數就職於國內外著名研究機構。

研究領域

主要科研工作及研究方向:主要從事雷射大氣傳輸湍流效應、非線性熱暈效應、小尺度熱暈不穩定性及相位校正的研究;負責建立了有一定特色的初步實用化的雷射大氣傳輸及自適應光學相位校正大型數值模擬四維程式,並對大量室內外雷射大氣傳輸及校正實驗進行了對比計算,取得了一致結果,得到初步校驗;開展了雷射大氣傳輸湍流效應及其自適應光學相位校正綜合實驗研究,提出了大氣湍流相干長度和光束質量因子實驗測量值的統計分析方法及其機率密度的解析模型。

獲得榮譽

獲得了雷射大氣傳輸湍流效應自適應光學相位校正的定量實驗結果。在國內外頂級學術核心雜誌發表和合作發表論文50多篇,獲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兩次(排名第7、第10),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次(排名第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