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之弟子駕車

王良之弟子駕車

段乾越人謂新城君曰:“王良①之弟子駕,雲取②千里,遇造父③之弟子。造父之弟子曰:‘馬不千里。’王良弟子曰:‘馬,千里之馬也;服④,千里之服也。而不能取千里,何也?’曰:‘子纆⑤奇⑥長。故纆牽於事,萬分之一也,而難千里之行。’今臣雖不肖,於秦亦萬分之一也,而相國見臣不釋⑦塞者,是纆牽長也。”

原文

段乾越人謂新城君曰:“王良①之弟子駕,雲取②千里,遇造父③之弟子。造父之弟子曰:‘馬不千里。’王良弟子曰:‘馬,千里之馬也;服④,千里之服也。而不能取千里,何也?’曰:‘子纆⑤奇⑥長。故纆牽於事,萬分之一也,而難千里之行。’今臣雖不肖,於秦亦萬分之一也,而相國見臣不釋⑦塞者,是纆牽長也。”

譯文

段乾越人對新城君說:“王良的弟子駕車,說是要日行千里,他遇見了造父的弟子。造父的弟子說:‘你的馬不能跑千里。’王良的弟子說:‘我的邊馬是千里之馬,轅馬也是千里之馬,卻說我不能日行千里,為什麼呢?’造父的弟子說:‘你的韁繩拉得太長了。韁繩的長短對於駕御來說,其作用不過萬分之一,卻妨礙千里之行。’現在我雖然不才,但對秦國的作用多少也有那么萬分之一吧,您見到我卻不高興,這也正是韁繩拉得太長了的緣故吧。”

注釋

①王良:趙簡子御者

②取:通“趣”,即“趨”,快走的意思

③造父:周穆王御者

④服:古時一車駕四馬,兩側的兩匹叫“驂”,居中的兩匹叫做“服”。

⑤纆:韁繩

⑥奇:太

⑦釋:喜悅

段乾越人通過馬跑千里與韁繩拉得長短的關係之言說,指出如果不重用自己,秦國就不會有大的發展。他充分運用了類比的方法,避免了直接自薦的鹵莽和直白,曲折形象地說出了自己的心中所想,完全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