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結核病學家]

王良[結核病學家]

王良,結核病學家,是中國早期從事防癆工作的學者之一。早在1931年,他就留學法國,師從卡介苗發明者卡爾梅特及介蘭學習研究卡介苗的培養和接種技術。他於1933年帶菌種回國,開始在重慶自設的實驗室培養製造卡介苗,率先在重慶給嬰幼兒接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受命組建西南卡介苗製造研究所,並為提高卡介苗質量和探討免疫機制進行了一系列研究,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簡歷

1891年5月5日出生於四川成都。
1913年畢業於安南(今越南河內醫學院,同年返回成都任平安橋醫院醫師。
1915年任重慶仁愛堂醫院醫師。
1931―1933年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學習。
1933年從法國帶回卡介苗菌種及儀器設備,在重慶自設的微生物實驗室,培養製造卡介苗,繼而在國內開始對嬰幼兒進行接種。
1951年組建西南卡介苗製造研究所並任所長。
1956年西南卡介苗製造研究所併入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王良任副所長兼卡介苗室主任。
1956―1985年王良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屆、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1985年8月31日病故於成都,終年94歲。

生平概況

王良四川成都
王良於1891年5月5日出生於四川成都。他9歲喪父,家道中落,其母乃攜王良及其患病之一兄一妹借住其舅父家,靠變賣家產度日。王良原讀私塾,16歲自學筆算。當時傳說學法語易謀生,他便向人學了一年法語。同年他與人結伴步行去昆明做工。1908年,經昆明法國教會介紹考取安南(今越南)河內醫學院(法國人辦),以勤工儉學的方式就讀。1913年,王良從河內醫學院畢業回國後,驚悉其一兄一妹皆先後死於肺結核病。他悲痛之餘,深感結核病對人民健康危害之大。當時尚無治療肺結核病的特效藥,人們之恐癆,不亞於今日之恐癌,因此他立志獻身於防癆事業。其後,他就業於成都平安橋醫院和重慶法國仁愛堂醫院,並在重慶金湯街自設實驗室開展對結核病的研究和防治。在從事臨床工作中,他親眼見到不少青壯年死於肺結核,深感痛心,更堅定了獻身祖國防癆事業的決心。

1925年,他得知法國科學家發明的卡介苗能有效地預防結核病,遂計畫到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學習製造卡介苗。不料在他籌資出國之際,德國呂伯克城發生了卡介苗接種事故,240名口服卡介苗的兒童中有72人喪生。這一事件震驚了全世界,使卡介苗的發明人之一卡爾梅特,因驚恐成疾,同時,也使王良大失所望。後經德國政府組織一專家小組調查,查明事件系在製造菌苗過程中,技術人員將卡介苗與一種名為Keil的毒株放置在同一溫箱中培養,使卡介苗受到污染所致。從而消除了許多人對卡介苗的懷疑,也堅定了王良赴法學習、研究卡介苗之決心。

1931年,王良由重慶出發赴滬,乘法國郵輪巴黎,行抵印度洋時,郵輪不慎失火,幸獲救得免葬身魚腹。王良抵巴黎後,即進入巴斯德研究所卡介苗室學習。當時卡爾梅特因呂伯克城事件抱病在身,卡介苗的生產、研究及培養學習人員事務,概由卡介苗的發明人之一介蘭負責,王良親受其傳授、指導。王良首先用巴黎菌種自己培養製造的卡介苗免疫了豚鼠,經長時間觀察,動物安全無恙,證明卡介苗是安全可靠的。他在巴黎學習期間共完成四篇論文,前三篇是關於卡介菌和結核菌的培養的,研究如何促進卡介菌生長發育的。後一篇是關於霍亂菌的培養及如何製造霍亂菌苗的。

1933年夏,王良購置了一些實驗設備帶回國,以充實國內自設的實驗室。

王良嬰幼兒
1933―1936年期間王良在重慶任仁愛堂醫院醫師,業餘時間,在自設的微生物實驗室用帶回國的卡介菌種培養製造了卡介苗並在國內首次接種嬰幼兒。1933年10月―1935年8月,他共接種嬰幼兒248人。以今日的眼光來看,這個數字是微不足道的,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要有一定勇氣的。他在接種前為小兒均一一作健康檢查和家訪,並組織家人代替他作家訪。後來王良回憶說:“我當時是初次用自己製造的卡介苗接種小兒,需特別小心謹慎,我只對相識的醫生們的子女或信任我的病家子女免費接種,但接種與否純屬自願。同一家庭的幼兒中有自願接種者,也有拒絕接種者,無形中就有了對照和可比性。凡接種了卡介苗者概未發生不良反應,體質均很健康,對一般流行病,似乎還有一定抵抗力,比未接種卡介苗者的抵抗力均見加強,即使偶有患流行病者,其恢復健康也較快。”(卡爾梅特當年也觀察到這種卡介苗接種後的非特異性免疫現象。)最為難能可貴的是王良個人並組織家人對接種過卡介苗的小兒進行過多次家訪,其認真負責的精神,實為醫務工作者之典範。

正當王良擬進一步推廣卡介苗接種時,抗日戰爭爆發了。1939年國民政府衛生署從武漢遷來重慶。該署派員到王良的實驗室查看後,立即下令停止製造和接種卡介苗,這一強制行為深使王良痛心。他曾回憶說:“我用盡了所有力量和心血,原以為可以為防癆事業盡一份微力,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不料20年的心愿竟成泡影。”儘管如此,他仍按卡爾梅特和介蘭所授之法繼續保存了所帶回國的卡介苗菌種。

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重慶,不久西南軍政委員會衛生部成立了。錢信忠部長親自到王良實驗室參觀,備加慰勉,並邀王良參加1950年第一屆全國衛生會議。會議期間,王良受命籌建重慶西南卡介苗製造研究所,並任所長。從此他精神振奮,工作熱情高漲。他親自參加卡介苗培養製造工作,重慶夏季炎熱,此項工作也從未間斷。

1956年,西南卡介苗製造研究所併入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王良任副所長兼卡介苗室主任。同時,還成立了王良研究室,從此他以更大的熱情投身於卡介苗及免疫機制的研究工作之中。

1、提高卡介苗質量的試驗研究

王良卡介苗
卡介苗質量的根本問題是活力問題,亦即每批菌苗必須有一定數量的活菌。影響活菌數量的原因有菌種、培養基、生產技術、活菌計數方法等。王良曾把生產用培養基進行了化學分析。當他將國外7個卡介苗株的培養物,在不同培養時間測定其pH值和各種元素含量時,發現麩酸鈉味素)和甘油都有剩餘。而其中所含鈉離子過剩可以使培養基變鹼,不利於培養物的增殖。甘油是卡介苗必不可少的碳源,但如過剩,則抑制菌苗生長。因此他試驗改變蘇通氏培養基中麩酸鈉的含量由8%改為6%,甘油含量由6%改為5%,使之更適合卡介苗的發育條件。同時,他用優選法測定凍乾卡介苗的保護液中蔗糖的含量,經三次測定,結果認為蔗糖含量為10%有抑制卡介苗生長的作用,而8%則無此影響。

計數方法無疑也是影響活菌數的原因之一。王良認為耗氧量測定法較為迅速及時,但往往不易與菌落計數法相吻合。為了使兩者結果接近,王良設計了一些試驗方法和統計學處理方法,使操作者稱便。

在卡介苗延長效期方面,王良經對生產的10批卡介苗進行了觀察,提出了實驗數據,證實冰櫃保存6周的菌苗,仍有26%的活菌。例如,一批液體卡介苗每毫克中有1600萬個活菌,6周后,每毫克中仍有400萬個,這個數量的活菌數,足以引起免疫力。

2、選擇卡介苗菌種的研究

王良小白鼠試驗
由於對菌種長期的傳代方法不同,各國使用的菌種的性質,均多少有些差別,中國也不例外。因此,選種就成為一項重要課題。50年代初,在衛生部指示下,王良在衛生部生物製品檢定所會同各生物製品研究所的技術人員,進行了一次歷時兩年的卡介苗選種工作。研究結論認為:(1)不同來源的6株卡介菌苗在菌膜生長形態方面,有一定的區別。上海丹麥株及法國株生長既快而多,北京丹麥株次之,依次為巴西、蘇聯及匈牙利菌種。(2)6株卡介苗用3批豚鼠測定變態反應效能,以上海丹麥株、北京丹麥株及法國株較強,而以匈牙利株最弱。(3)用小白鼠及豚鼠測定8株結核菌毒株毒力,結果基本上是一致的,選定了H37Rv56209為適用的菌株。(4)用小白鼠進行6株卡介苗免疫力試驗,根據7批毒菌攻擊後倖存期及結核病變與對照相比,結果上海丹麥株免疫力最高,其餘依次為北京丹麥株、巴西株、法國株、蘇聯株,而匈牙利株免疫力最低。實驗還證明,小白鼠用於結核菌研究在經濟觀點及飼養管理方面有很大的優點。(5)根據6株卡介苗免疫二批豚鼠的結果,毒菌攻擊後倖存期與對照相比,亦以上海丹麥株免疫力最高,匈牙利株最低,其它菌株介於二者之間,總的看來,上海丹麥株優點較多,但尚有待人體試驗進一步證實。

3、卡介苗所含酶的探討
王良對免疫動物的酶,特別是肝臟脂酶的活力進行了研究。他發現卡介苗免疫後,小鼠肝臟脂酶活力加強,它雖非抵抗結核菌的唯一原因,但也是重要因素。機體缺乏脂酶的分解、綜合作用,細胞則缺乏清除細菌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結核菌感染後,動物分解脂酶的能力大大降低。能否從測驗酶的種類及其活力來分別不同菌株,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或許它對的探討,對結核免疫學及診斷學有一定意義,亦未可知。

4、卡介苗免疫機制的探討

王良淋巴細胞
王良對免疫動物血象作了多次觀察。他注意到動物一般於免疫後第3天,白細胞總數即明顯上升,第5天達最高峰,第12天恢復正常。白細胞分類中以淋巴細胞增加最多。此外,王良還多次注意到動物免疫後,網狀內皮細胞吞噬細胞的吞噬指數明顯提高。

現代結核免疫學認為,結核病免疫主要是細胞免疫,體液抗體不起主要作用,並認為變態反應及細胞免疫同時存在,但是這個觀點還遠未能統一,直至最近還有報告B細胞同樣能釋放移動抑制因子(MIF)。在王良研究課題中,從未把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截然分開。例如他多次注意到免疫動物血液中各種免疫球蛋白明顯增加,並當動物變態反應消失時,保護力在一定時間內依然存在。

事實上,卡介苗不僅能刺激細胞免疫,也能激發體液抗體,這從王良首次接種嬰幼兒所見到的非特異性免疫已可證實。他在對卡介苗接種後對傷寒菌鏈球菌葡萄狀球菌的抵抗力的研究中觀察到,卡介苗接種後對上述各菌的抵抗力明顯提高,小鼠免疫後14天,用4―10倍半數致死量的傷寒菌攻擊,結果對照組有90.4%的小鼠死亡,而免疫組僅有27.2%的小鼠死亡。他又觀察到用卡介苗免疫之家兔血液中,鏈球菌消失很快,而對照組的家兔血液中鏈球菌則明顯增加。

王良從青年起,即立志於防癆事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更以高度熱情從事卡介苗製造研究工作。他對研究工作的態度非常嚴謹,多數是親自操作,對助手試驗結果往往要親自核對並詳細記錄。他為人謙虛謹慎、平易近人,注意培養接班人,年近90高齡時,還親自編寫講義為青年們講課。

1981年,四川電視台根據一篇科普文章《防癆武器卡介苗》編導了一部以王良生平為背景的電視片。

王良中華醫學會
1983年,為紀念王良從事卡介苗工作50年及其92歲誕辰,衛生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及中國防癆協會成都分會,聯合邀請中華醫學會、中國防癆協會及全國各生物製品研究所的專家、學者及王良的好友、學生匯聚一堂,舉行了一次學術論文報告會。會上放映了四川電視台攝製的以王良生平為背景的電視片,並由中央電視台轉播了會議實況。

1985年8月31日,王良病逝於成都,終年94歲。

主要論著

1王良.結核菌現時的分離法及培養.醫藥評論,1933,5(5):20―24.
2王良.BCG之培養及製造.醫藥評論,1934,6(3):13―16.
3王良.一種配製便利的淋菌培養基.醫藥評論,1935,7(2):33―35.
4王良.鑑別霍亂菌之幾點.醫藥評論,1935,7(7):5―6.
5王良.重慶BCG(卡介苗)自行接種嬰兒之概況,中華醫學雜誌,1935,31(11):1209―1212.
6王良,王覺民.精製結核菌素試驗工作報告.1958.
7王良,鄒邦柱朱滋英等.不同來源六株卡介苗株生物學性狀及免疫性比較研究初步報告.衛生部生物製品檢定所學術論文集,1958:46―58.
8衛生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第四研究室卡介苗組.卡介苗與耐異煙肼卡介苗免疫力及治療結核病效果的研究.衛生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科研資料.1960.
9衛生部成都製品研究所第四研究室.卡介苗免疫機制的研究.衛生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科研資料,1960.
10王良,馬明清.接種卡介苗後身體對其它疾病的抵抗力有無變動的實驗.1963年全國卡介苗經驗交流會資料.
11王良,馬明清.幾個菌株培養在不同培養基中pH變化的比較試驗.1963年全國卡介苗經驗交流會資料.
12王良,馬明清.沉降法測定卡介苗的細勻程度.1963年全國卡介苗經驗交流會資料.
13王良,馬明清.卡介苗免疫和結核菌感染後動物肝臟幾種酶活力變化的比較研究.衛生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科研資料,1964.
14王良,王方枬,馬明清.巴西與丹麥卡介苗菌株接種動物的免疫力比較實驗.生物製品通訊,1964,5(2):139143.
15王良,馬明清,程鑫傅分離卡介苗純菌種試驗.衛生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科研資料,1965.
16衛生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卡介苗室.卡介苗延長效期的試驗.衛生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科研資料,1973.
17衛生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第四研究室.兩年來測定卡介苗活菌數的概況.衛生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科研資料,1973.
18王良,馬明清.現生產菌種(北京6442株)與丹麥1331株、日本172株的比較.1982年全國卡介苗經驗交流會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