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303~361)

王羲之(303~361)

正文

王羲之(303~361)東晉書法家、文學家。字逸少。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祖籍琅邪(今山東臨沂)。初為秘書郎,征西將軍庾亮引為參軍,累遷長史。後拜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復授護軍將軍,遷右軍將軍,會稽內史。因與揚州刺史王述不和,稱病離郡,放情山水,弋釣自娛。以壽終。世稱王右軍。
王羲之中國著名的書法家,並有較深的文學造詣,但文名為書名所掩,不大為人所重。他的《蘭亭集序》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優美散文晉穆帝永和九年 (353)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名士謝安孫綽等41人燕集於會稽山陰的蘭亭,各賦詩詠懷,事後裒集成冊,王羲之為之序,記敘了當時燕集的盛況,並且即事抒情,對人事聚散無常、年壽不永發出深沉的喟嘆,情緒比較消沉,代表了當時士人的精神面貌。序中如:“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文筆清新疏朗,情韻綿邈,不帶魏晉以來的排偶習氣,當時人比之石崇《金谷詩序》。王羲之關心國家命運,曾告誡謝安“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晉書·謝安傳》)。他的一些書也表現出對時局的關注。如《與會稽王》諫止殷浩北伐,說“國家之慮深矣,常恐伍員之憂不獨在昔,麋鹿之游將不止林藪而已”。語氣極懇切。及北伐失敗,殷浩復圖再舉,王羲之《又遺殷浩書》責備他說:“若猶以前事為未工,故復求之於分外,宇宙雖廣,自容何所!知言不必用,或取怨執政,然當情慨所在,正自不能不盡懷極言。”對國事的關注之情溢於言表。還有一些書箋雜帖,或敘家常,或申情愫,雖三言五語,多具自然灑脫、風神曳搖的特點。
原有集10卷,已佚。張溥輯有《王右軍集》2卷,見《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