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兵

2002年進入海口晚報後,王紹兵同志主要負責採訪省市主要領導的活動。 在多年的工作中,王紹兵同志積累了豐富的採訪經驗和駕馭重大報導的能力。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僅兩個小時候後,王紹兵同志就主動向報社請纓,申請到一線採訪。

紹兵, 1980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海口晚報記者部記者。自參加工作以來,王紹兵同志先後在四川日報集團、中國青年報四川記者站、海口晚報長期從事記者工作。
(一)
2002年進入海口晚報後,王紹兵同志主要負責採訪省市主要領導的活動。時政新聞採訪是非常枯燥的,有時一坐就是一天,但王紹兵同志毫無怨言,每次採訪都提前半個小時以上到達採訪地點,做好一切採訪前的準備。8年多來,他寫的稿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時政新聞採訪也非常辛苦,常常一天下來,別人都休息了,記者還必須寫稿,經常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但王紹兵同志沒有叫一聲累,不管有多晚,都要把所有稿件發到稿庫才去吃飯。
在多年的工作中,王紹兵同志積累了豐富的採訪經驗和駕馭重大報導的能力。只要報社接到重大採訪任務,領導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王紹兵,他從2004年開始,連續8年參加了博鰲亞洲論壇,在這些國內外記者參加的新聞大戰中,王紹兵同志以獨到的眼光寫出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報導。
(二)
無論是在抗擊“非典”和颱風,還是在“512汶川大地震”的特殊時期,在危險和困難面前,王紹兵同志所表現出來的高尚情操,真實展現出了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所具有的職業素養。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僅兩個小時候後,王紹兵同志就主動向報社請纓,申請到一線採訪。隨後,王紹兵跟隨海南省青年醫療衛生志願者抗震救災服務隊前往四川,作為隨隊記者,王紹兵一方面報導好服務隊的情況,向外界展示海南人民與災區民眾心連心共同抗擊災難外,同時還主動拓寬採訪範圍,挖掘感人故事。面對惡劣的生活條件和時常發生的餘震,他每天堅持工作十七八個小時,天天寫稿到深夜,向報社發回大量鮮活的新聞。
颱風是海南常見的自然災害,每次颱風來臨,第一個衝到一線的總是王紹兵,他常說,只有到離颱風最近的地方,才能寫出最真實的新聞。2010年10月,海口遭遇了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長暴雨天氣,數十萬民眾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此時正值國慶長假,王紹兵同志主動放棄休假,第一時間深入當時海口受災最重的南渡江沿岸採訪,成為全報社第一個深入抗洪救災一線採訪的記者。在一線,王紹兵同志不怕苦、不怕險,以一名記者的視角和黨報記者的責任感,采寫了大量深度、巨觀報導,為贏得這場防汛救災勝利發揮了一個新聞工作者的力量。
(三)
面對弱勢群體,王紹兵體現出來的是一個新聞記者的責任,為了滿足一個老人的最後心愿,他遠赴山東親自把一位90歲的老戰士接回海南;為了挽救一個花季少女的生命,三天為她籌集捐款4萬餘元……
2005年,一個老人讓海南省800萬人口為之動容流淚,她就是現已92歲高齡的紅色娘子軍老戰士楊素珍,《海口晚報》關於老人的系列報導引起了全社會的轟動。為了滿足楊素珍老人人生的最後一個願望,海口晚報派出記者王紹兵遠赴山東無棣縣農村採訪,在山東採訪期間,王紹兵通過採訪老人、老人的家人和鄰居,把一篇篇報導及時傳回報社,向讀者全方位展現了一個老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最後經過多方協調,終於把老人接回海口,滿足了老人的心愿。
榮譽是王紹兵同志真誠付出的回報,也記載了他新聞成長的足跡。短短几年間,王紹兵每年都有新聞作品獲得省、市新聞獎,並在2006年被評選為第五屆海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2008年被評為海南省抗爭救災宣傳報導優秀記者,2010年被省、市分別授予抗洪救災先進個人,連續多年被海口晚報社評為先進工作者、“晚報之星”、“業務之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