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一

王紹一(1906-1989) 又名王繼新,山東巨野人。歷任巨北抗日救國會會長、巨野縣人民抗日政府秘書兼第十一獨立營營長、成武縣縣長、中共成武縣委委員、巨野抗日政府縣長、平原省人民監察委員會監察處長、山東省人民監察委員會處長、山東省農業廳農政處處長和互助合作局局長、農場處處長等。幼年喪父,學習刻苦。受新文化的影響,棄《四書》、《五經》,考入江蘇沛縣師範。畢業後為母親分擔家務。30年代初,他在本村創辦了國小。在他的影響下,官廠、佃戶屯等村廢除了村塾,也辦起了學堂。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七七事變時,因受中共抗日宣傳的啟發,於9月間返回故里,創辦了本村抗日夜校,學員逐步發展到50餘人。同時,他與愛國人士、巨北聯莊會會長王中祥,進步教師劉惕才、呂復祥等,經常探求抗日救國的道路。1938年5月,在官廠國小召開“巨北青年抗日救國會”成立大會,他被選為會長。6月,建立了以抗日保家為宗旨的汶、鄆、巨、嘉四縣邊區聯莊總會,王中祥任會長,王紹一任董事。7月9日,日軍進攻大姚莊,王紹一等跑趟聯莊會四個分會部,動員援軍,會員以標槍、大刀為主的落後武器,激戰徹夜,斃傷日軍60多人。

1939年4月,王紹一帶領40多人,赴東進支隊辦的魯西抗日軍政幹部學校學習。結業後,根據楊勇、張國華等領導的指示,以受訓學員為骨幹,以青年救國會為基礎,建立了汶、鄆、巨、嘉四縣人民抗日救國會和游擊基幹大隊,王紹一任救國會秘書長兼基幹大隊隊長。基幹隊下屬兩個連,200餘人,活動在巨北、汶南一帶。同年底,巨野縣人民抗日政府成立,王紹一任縣政府秘書兼第十一獨立營營長。

1940年夏,王紹一在巨西加入中國共嚴黨。8月,巨野抗日政府由巨西隨軍到達巨南田集一帶,12月21日,他在大劉莊戰鬥中負傷。1941年春,任成武縣縣長,在黨化區展開工作。他一面深入民眾,廣泛宣傳抗日救國,一面做上層人士的團結工作,很快打開了局面,6月4日,在合集村順利地召開了成武抗日縣政府成立大會,並相繼建立了長勝、順河兩個區政府,建立了200餘人的獨立營,他兼任營長。

1942年7月,中共成武縣委成立,王紹一任縣委委員。8月,調任巨野縣縣長。1944年夏,去太行學習;l945年夏,學習結束,仍任巨野縣縣長。1946年9月章縫戰役時,汶上縣坡南、響水口及嘉祥縣五里八莊一帶,原偽區長李建德為首的會道門暴動。王紹一率縣大隊兩個連,向響水口進發,路遇南旺縣大隊從響水口撤出,便在響水口西南六里的王莊駐紮,與敵對峙。為了瓦解敵人,他分別召開當地鄉長會,收繳了各村的大刀長予,並在巨北30多個村莊,封存了紅纓槍。從而孤立了響水口,為章縫戰役的勝利和主力部隊撲滅會道門暴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7年8月的一天,王紹一帶領小部隊行至巨北楊莊村南,發現一便衣騎兵,肩背衝鋒鎗勒馬村頭,王紹一和通訊員申廷玉在與此人對答中,逐步接近,認定是敵人後,相距兩米,他縱身向前,抓住衝鋒鎗把敵人拉下馬,繳槍2支,獲戰馬一匹。

1947年冬整黨時,因所謂“階級立場不穩”受到開除黨籍處分,後複議撤銷。1949年調任聊城專署民政科科長,在壽張縣抗旱鬥爭中,與民眾同甘共苦,受到通報表揚。1958年,因如實反映農村情況,被錯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受留黨察看二年處分,1962年甄別。1966年離休,1989年因心臟病復發,病逝於菏澤離休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