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強記

王粲強記

王粲[càn,鮮明的樣子](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兩城鎮)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為著名學者蔡邕所賞識。初平二年(192年),因關中騷亂,前往荊州依靠劉表,客居荊州十餘年,有志不伸,心懷頗鬱郁。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荊州,不久,劉表病逝,其子劉琮舉州投降,王粲也歸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賴,賜爵關內侯。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國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6年),王粲隨曹操南征孫權,於北還途中病逝,終年四十一歲。 王粲善屬文,其詩賦為建安七子之冠,又與曹植並稱“曹王”。著《英雄記》,《三國志·王粲傳》記王粲著詩、賦、論、議近60篇,《隋書·經籍志》著錄有文集十一卷。明人張溥輯有《王侍中集》。 《王粲強記》選自《三國志·魏書·王粲傳》,有刪改。另有《王粲默記》一版本。

原文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座。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

初,粲與人共行,讀道邊碑,人問曰:“卿能誦乎?”曰:“能。”因使背而誦之,不失一字。觀人圍棋,局壞,粲為復之。以帕蓋局,使更以他局為之,用相比較,不誤一道。其強記默識如此。性善算,作算術,略盡其理。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構;然復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譯文

王粲字仲宣,是山陽郡高平縣人。漢獻帝西遷,王粲也遷到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到王粲,認為他不同常人。當時蔡邕才學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權重,經常車馬滿巷,賓客滿座。聽說王粲在門外求見,急得把鞋子都穿倒了就出去迎接他。王粲進來,年齡很小,身材又矮,滿座的賓客都很吃驚。蔡邕說:“這是王公的孫子,有非凡的才學,我比不上他。我家裡的書籍文章,全部都應當送給他。”

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閱讀路邊的碑文。別人問他說:“你能夠背誦出來嗎?”王粲說:“能。”於是大家讓他背對著碑文背誦,一字不差。曾經觀看人下圍棋,擺在棋盤上的棋子被攪亂了,王粲替他們照原樣恢復,把棋子再擺上。下棋的不相信,用頭巾把棋局蓋上,讓他再用其他的棋盤把棋子照原樣擺上。擺好後用來互相核對比較,棋子的位置一個也不錯。他的記憶力就是這樣的好。王粲擅長計算,做算術時,推理驗算得很周密。他還擅長寫文章,一下筆就成篇,不用修改,當時的人常常以為他是事先寫好的;然而別人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過他。

字詞解釋

1.奇:以……為奇 認為……很奇怪;對........感到奇怪

2.一:全,滿

3.識:記

4.加:超過

5.精意覃思:精心構造深入思考

6.王公:特指王粲祖父王暢

7.倒徙:急於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對來客的熱情歡迎

8.強(qiáng)記:(1)高強的記憶力 ;(2)強制記憶,亦有死記硬背之意

9.屬文:寫文章

10.宿構:預先謀劃準備

11.蔡邕:東漢末年文學家

12.倒屣(xǐ):急於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對來客的熱情歡迎。

13.坐:滿座的賓客

14.車騎填巷,賓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yōng)家的人很多。

15.異:非凡

16.盈:滿,全

17.蔡邕:東漢末年文學家

分析

1.文中提到的王粲的才能有:強記默識;善算;善屬文。

2.就蔡邕的言行談談感受或體會:蔡邕關愛、推崇年輕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動;年輕人的成長需要前輩的關愛和支持;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3.為什麼說“粲至”"一坐盡驚”?:年既幼弱,容狀短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